我就是甘草-甘草趣味话之中西医结合与互补篇
首先说明,中西医结合是一个老命题。早在清末民初西医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就已有人尝试中医与西医结合,来发展世界医药学(如名医唐容川,张锡纯,陆渊雷,祝味菊等等)。但是由于中西医学,属于辩证观点与思维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难道说是我们开始想法就错了?还是本来就是不可能的?甘草以为未必,只是我们对其结合互补时间认识与时间还太短,还没有找到其主要结合点而已。近些年来,还有人说“结合”名称叫法不对,应该叫做“互补”。那我不太明白,“结合与互补”有什么本质区别吗?难道说结合不是中西“结合互补发展”,还能是“结合矛盾发展”吗?实际只是名称叫法不同而已,道理还是一样的!“结合”是建立在“互补的基础”更深层次的“理念”。明者自明!当然,中西医药思维方式是不同,但是并不代表相反。同样是“治病救逆,辅助正气”为准则。可能网友会说,中医药是“天然形成”,而西医药是化学“提取合成”,怎么能统一而论呢?而甘草想说的是,“天下万物,一理相通”;中医药相当于“天然化学反应”,而西医药属“人工化学反应”。既然“都是药物”,治的“都是人的病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不就相当于都有寒性药(抑制)或热性药(兴奋)吗?西药相对于中药不也就有“寒热温凉”了吗?大家可考虑!!其主因只能说明来源不同,用法不同,其结果与本质还是相同的(殊途同归)。既然可“殊途而同归”,说明中西医药就可以互补结合。其实不但是要“理论上互补结合”,还要“临床实践上互补结合”。
理论举例说明:设“西医感冒病”,是外感应激诱因引发体质下降所感。其主要症状必然以“寒证或热证”为主;西医所述是“病毒感染”所致;而中医无病毒细菌等等叫法,我们可以用所谓“推证致因”学说,暂分病毒为“热性病毒(热邪)或寒性病毒(寒邪)”(叫法可能不妥,为初学者仅举例而已,免生误会,特此声明;因本质是“寒热是机体反应”)。“热性病毒”感染机体首发“热证”,中医用"热者寒之"药,西医用“退热消炎抗病毒”药”结果都是“退热”,调节体质恢复平衡(在这里是不是可以,说明西药退烧消炎药相当于中医的热者寒之药呢?)。寒性病毒引发机体发寒证,中医用“寒者热之”药,西医用“解表退热抗病毒药”,结果都是缓解表证,恢复机体平衡状态(在这里是不是可以,把西药解表退热药看成中医的寒者热之药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上是简述《中西医结合辩证法》。
现在大家可能还有点模糊,说理论还行,到底临床实践应用行不行?甘草就把《中西医结合用药法》举“实践举例说明”:1,鸡病毒性呼吸道(肺热性痰壅证型),中药用(麻杏石甘汤“证”药)加西药(抗病毒“病”药)等于(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2,鸡病毒性感冒(风寒感冒证),中药用(荆防败毒散“证”药)加西药(抗病毒“病”药)等于(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以上就是中医药主治(辩)证与西医药主治(辩)病的具体应用方法。其他如,实病用泻法(比如西医便秘不通用硫酸镁缓泻;栓塞用通血管;都是中医泻通法范围);虚病用补法(西医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不就是中医补法吗?)还有治气理血法;等等不一枚举,今只是举例示之!
说到这里,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有质疑者;有赞成者;有反对者;相信明者自知!以上略具数例,只是证明一个观点,“即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中西医结合完全可以互通,并会越来越科学”。。限于篇幅与个人学术浅薄,应该还有很多错误之处,望明者指正批评。甘草觉得中西医运用一“悟”字足矣。
待续。。。
中医药爱好者:甘草---董晓峰qq2321016659欢迎交流,共同学习。
2012-11-2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