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04|回复: 0
收起左侧

专家讲座:中西药的联合用药提高疗效的机制和原理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

发表于 2007-9-6 18: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李茂春

一:中西药的联合用药提高疗效的机制和原理
  西医治病是以靶器官病理和靶向病源作为目标加以改正和逆转,故西药常常是单一化学成分,具有高度的专一性,特别是在抗感染药的研究方面,越来越趋向窄普抗生素的研究,这一要求,必须要求医生在诊断上极其精确化,否则药物的作用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西药的使用上必须对病理和病源的诊断上作出相当精确的诊断,确诊后才能发挥作用,特别是抗感染药的使用,不但在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上要做到精确化,还要在选药上精确化.否则就会出现误投药,滥用药的现象,特别是在兽药行业,这种现象已经相当泛滥,见包心包肝就是大肠杆菌,浆膜炎,见绿粪就是病毒,见腺胃乳头出血就是新城疫,见腿肌出血就是法式囊等等广泛误区,在全国兽医界犯了错把病理作病员的严重错误,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并造成药残的增加,导致畜牧产品质量下降,并造成大量毒副作用导致机体肝肾受损而生长缓慢,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即将疾病的某一阶段的病理,生理改变归纳为一定的特证,从整体水平上对生理的改变和病理的发展程度作出系统的判断,归纳为特定的病症.  然后采用多成分,多靶向,多环节调整机体的病理变化使之转向平衡的状态,因此中药的组方多采用复方原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整体性,是一个动态的生理病理调节过程。
  大凡疾病的治疗必须先从病理,生理,病因三方面考虑,无论诊断,病理分析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作出整体的病理分析方案,然后依次作出整体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确定必须遵循理法方药的原则,所谓理即病理生理的规律性的判断;所谓法即如何使病理转轨的原则;所谓方即如何使整体的病理变化回归正常的实力状态的治疗方案,所谓药即如何合乎方的药物选择。
  因此,治疗疾病必须懂得大的用药原则,才会正确的治疗疾病,病理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药组方也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药是组方的要素,方是治疗的实施,方剂的成败,许视治疗功效为标准,而治疗功效的成败又必须适应病理吻合生理的要求为原则,单纯的病源驱除,病理调节,生理维持都是机械单一的错误做法,无法达到高效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单用西药抗感染药,只是对病变初期的病理有治疗作用,无法完成复杂病理的调节.疗效非常低。现在中国的兽药市场还是处于滥用抗生素的阶段,甚至迷信抗生素的情况,岂不知这是对医学不入门的一种错误观念造成的,病理的发生并非是单纯的病源感染,炎症的发生有有菌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两种,有菌性炎症可用抗感染药治疗,无菌性炎症靠中药调理更占优势,诺达药业的产品突出中药结合特点,全面的做到从病理,生理,病因三方面考虑达到对疾病全面治疗,合理调理的功用,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已经在同行业中凸现优势,得到广大养殖户和经销商的普遍认同,无论在治愈率和增产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效果,
二:中药应用的主要原则
1、首分正邪
  所谓正,即正常生理的状态,所谓邪,即病因和病理状态;疾病的的发生状态是正常生理和治病病因,病理状态相互矛盾的结果,因此矛盾的分析调节,必须从正常和非正常的两方面的分析调节入手,将非正常的状态通过药物调节转轨到正常和相对正常的生理的状态,既首分正邪的原则.邪盛以祛邪为主,正虚以扶正为主.治病之法,就是分析调和正邪之间的矛盾,不分正邪,只是一味使用抗感染药,即只知病邪,不知病症的机械片面的作法,违背了矛盾双向调节的原则。
  因此在治疗疾病中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都要分清正邪,邪盛则驱邪,正衰则补正,这是不变的治疗原则。
2、次分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概念的起源很早,是古人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并加以归纳、抽象的产物。《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已确立了阴阳理论。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对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规律。认识世界的关键在于分析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它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决定着中医家们的思维模式,指导着临床医疗实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而阴阳学说就是用阴阳这个机动代名词代表事物对立双方来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与规律的一种理论。阴阳划分以阳光为依据,凡符合向日的属阳,背日一边的属阴。一般地说凡是活动的、在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等都属于阳;在内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机能衰退的等都属于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概括为阴阳两类,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又可再分阴阳,以至无穷无尽。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有:阴阳的相互制约,阴阳的相互依存,阴阳的彼此消长和阴阳的相互转化。
(1)阴阳相争
  阴阳相争就是指阴阳的相互斗争,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与地、上与下、寒与热、水与火、动与静、成与败等,阴阳之间相互斗争,相互制约,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运动就是阴(营养物质)阳(功能活动)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取得统一的结果。如阴和阳任何一方过于亢盛或衰弱,相争的结果就会有胜负,阴阳就会失调,从而发生偏胜偏衰的种种病症。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阴阳相争动态过程,单纯的病因治疗,不去分析病理病机的发展过程,都是一种机械的,呆板的思维,是一种对医学不入门的思维形式。
(2)阴阳互根
  阴和阳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阴阳的互根就是指阴阳的统一性,也就是说阴阳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助进,相互协同的作用。一般而言,阴和阳每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都以另一方为存在的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无所谓上;就人体而言没有机体的功能活动就没有物质的生命;没有物质能量的释放也就没有功能活动的动力。 因此,医学的思维必须细致的分析病理变化的阴阳互根性,调理阳性的功能,不能伤及阴性的结构,即注意不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只看到药物的正向作用,忘记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药的使用更加注意这一点,必须掌握中并即止的原则,一味的抗邪,一味的扶正都是错误的,特别是西药抗感染药的使用更要注意这一点,一味的使用抗感染药预防疾病,是大错特错的想法,西药的毒副作用较之中药要大的多,长期的使用西药会造成生理结构的变形性,破坏阴阳互根的原则,最后导致机体结构不可逆转性的变病发生,最后导致死亡,这一点在兽医界比比皆是,中医中药的使用正好弥补这一缺点。
(3)阴阳消长
  阴阳双方的对立统一,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彼此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就机体生理而言,各种属于阳的机能活动的产生(即阳长过程),必然要消耗一定的属于阴的营养物质(即阴耗过程);而各种物质的新陈代谢,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这又是阴长阳消的过程。阴阳的消长变化总是在阴阳双方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过程中表现 出来的。一方的太过,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及;一方的不及也必然导致另一方的太过;事物的阴阳双方总是在此长彼消的永恒运动变化中的。
因此疾病治疗原则上必须注意阴阳的消长性,脏腑之间,气血之间都会出现这种变化,只有仔细诊断鉴别病理变化的阶段属性,才能确定治疗的方案。单纯的使用抗感染药只是对于初期感染的病理有治疗作用,对于中后期的治疗没有作用,或者说作用不大,因为抗感染药只是对病源微生物有作用,对病理调节和生理维持毫无作用,而病理变化的中后期变化,大多是病理性死亡,无法解除病理变化,保持正常的生理平衡,导致死亡是必然的。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如何把握阴阳消长的病理调节是标志医疗技术高低的试金石,不懂的此种原则,盲目的寻求什么神药,那时医学门外汉的一种标志。
(4)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它是事物运动变化中的突变与质变的过程。阴阳相互转化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古人所谓“物极必反”,这个极就是向反面转化的条件,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临床实践中此种机理是每一中病理变化都可见到的。由阳转阴,由阴转阳在病理变化的全过程中可以循化几次,也标志着病理传遍的范围的扩大,病情的加重,病理变化的这一特点,也就要求临床医生能否根据病理变化的阴阳转化规律,有机的搭配药物,使病理阴阳转化向痊愈的方向转轨,决定对医学理论研究领悟的程度,试图想寻求一种病使用一种药保治的想法,甚至一重要药可以统治所有病的想法是不对的,治病不是现代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使是使用抗感染药,也要进行病理病机分析,否则就会出现误治的现象出现,导致治疗的失败。
三:细分五行
  中医的五行学说,许多人认为十分抽象,难以明白。其实,五行学说是一套和西方医学截然不同的理论,我们必须首先要明白那套语言,才能明白背後的理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中医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诞生,是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中医学利用这五种元素的特性来形容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生理现象以及病理变化。实际应用上,调理身体/治病时,某些器官若有病,可能需要针对另一器官。
  五行学说除应用于脏腑外,亦可推而广之,将机体的组织、情况、药物的性味,以至大自然的变化,都纳於其中。                    
  五行理论是中医学最为核心的一套医学理论,其特点是将每一个疾病的病理变化用一种整体的模式描述出来,意思是说疾病的发生是整体的,无论哪个器官,那个组织发生病变,都不是单一的停留在病灶处,都会引起其它相关组织和系统的病理反应,这套理论体系就在于如何解释这一动态整体的病理变化规律,并把握其规律,依次指导临床用药,使病理转轨,因此五行理论不单是中医对生理结构功能的一种归纳解释,同时也是对病理传遍的一种解释,由此指导临床用药上必须具有靶向性,即用药的归经走向性,使药物作用有方向有目标的作用于病理变化的位置,从而使药效更加确切有效,这是现代西医也一时半时无法达到的理论高度,只是现代人一时无法领悟学会而已。归经理论可能一时无法学会,但药物的归脏归腑大家用起来相对就容易的多,因此掌握好药物的归脏归腑理路,大家就会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这是诺达技术员近几年来已经实践出来的事实,但纯的使用抗生素的人根本就不懂的医学,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中医的理论,西医不是这样,其实是一种无知的认识观念,西医就是单纯研究抗感染药吗,西医更加重视病理调节和生理维持`,只是肤浅的兽医庸医的想法而已。公司中药产品靶性特别强,根据五行脏腑的分类非常系统化, 并且相互可以搭配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两种药相互搭配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不是一种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至于如何搭配用药是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析而定的,没有固定的搭配形式,需要对病理做出分析后才能决定。
四:辨证八纲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诊断应有的、特殊的内容,它是治疗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掌握了辨证论治,即使没有明确病名诊断,或者虽有病名诊断而目前对该病尚乏特殊疗法,运用辨证论治,也能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
  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纲辨证。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医生对通过诊断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或虚;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阳或阴两大类。因此,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尽管极为复杂,但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则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所以八纲是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的特点
  (1)八纲可分属于阴阳,故八纲应以阴阳为总纲,如阳证可概括表证、热证、实证,多见于正气旺,抗病力强或疾病初期;阴证可概括里证、寒证、虚证,多见于正气衰,抗病力低或疾病的后期。
  (2)八纲病症可互相兼见,如表寒里热,表实里虚,正虚邪实等。
  (3)八纲病症可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一般有阴证转阳(示病情好转),阳证转阴(示病情恶化),由里出表(示病势向愈),由表入里(病势发展),由虚转实(预后良好),由实转虚(预后较差),热证变寒(表示正虚),寒证变热(多为邪实)。
  (4)八纲可分属于阴阳,故八纲应以阴阳为总纲,如阳证可概括表证、热证、实证,多见于正气旺,抗病力强或疾病初期;阴证可概括里证、寒证、虚证,多见于正气衰,抗病力低或疾病的后期。
  (5)八纲病症可互相兼见,如表寒里热,表实里虚,正虚邪实等。
  (6)八纲病证可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一般有阴证转阳(示病情好转),阳证转阴(示病情恶化),由里出表(示病势向愈),由表入里(病势发展),由虚转实(预后良好),由实转虚(预后较差),热证变寒(表示正虚),寒证变热(多为邪实)。
八纲辨证的科学性
  八纲辨证是有其科学性的。八纲的分析归纳病证矛盾的认识总纲。笔者从从临床观察、解剖、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等指标研究了中医八纲辨证的理论,找到了八纲辩证的物质基础。
  (1)八纲辨证的临床观察分析,八纲的每一纲,都各自代表具体的证状与体症相结合的证候群,有其相应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
  阴和阳是八纲的总纲。阴证说明人体各脏腑、系统和新陈代谢机能处于抑制、衰减的情况;阳证表明上述机能正处于异常亢进状态。不但在病理分析中要分的相当清楚。而且在用药上也要分得相当清楚,
  心肺健,感舒泰,脾胃健,肝肾健,肾畅通,清肺灵是脏腑阳性药,
  感克康,木疏清,毒特威,伸可舒,清瘟败毒散是脏腑阴性药
  表和里用以概括病证表现部位的深浅和病势的轻重。表证病情较轻,多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这些组织神经血管等症状;里证病情较重,多表现为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
  感克康,感舒泰,倍利乐,诺益佳等都具有作用于表症的作用。
  心肺健,肝肾健,脾胃健,整肠安,毒特威,清瘟败毒散等具有作用于里症的作用。
  寒和热是指疾病的性质。 寒证大多是人体的生理机能衰退或对有害动因的适应性反映能力低下的表现;热证大多是对有害动因的适应性反应能力旺盛的表现。
药物也分为寒热,如
  感克康寒性,感舒泰热型,清瘟败毒散寒性,倍利乐热性,
  木疏清寒性,肝肾健热型,毒特威寒性,脾胃健热性
  整肠安寒性,脾胃健热性,伸可舒寒性,肾畅通热性
  虚和实是人体与致病因子相互斗争状态的反映。虚证表现为正气(指一般物理机能和八御机能)不足,是全身机能或某种重要脏器功能衰弱表现;实证是邪气有余(病症多表现急剧,显著,为机体与有害动因剧烈斗争的反应)。
  用药方面要分清虚实方可用药
  脾胃健,肝肾健,倍利乐,心肺健是补虚药
  毒特威,木疏清,毒感特,克可消,浆膜灵是泄实药。
(2)八纲辨证的病理解剖学基础:
  阴证、阳证常分别概括表里、寒热、虚实的病变,故也可反映病理形态学以至病理解剖学的有关变化。
  表证一般除体表小动脉收缩,皮肤表现为一时性苍白缺血外,还包括一部份呼吸道及眼、耳、鼻、咽喉粘膜的炎症反应,肌肉的水肿或轻度炎症,中枢神经系统的充血或缺血等;里证则常见各系统、各脏器具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寒证在病理形态上可见于慢性炎证,表现为贫血、缺血、瘀血及水肿的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病变;热证可见于急性炎症,表现为动脉充血与出血的血液循环障碍病变。虚热则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时性动脉充血或内分泌腺等有关。
  虚证在病理状态上可见于内分泌腺变性或萎缩、各器官组织的细胞萎缩或变性、慢性炎症(较寒证的程度严重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低下与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等病变。
(3)八纲辨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八纲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典型反应状态。
  阴证主要表现为机体器官或系统热量不足或机能减退(特别是中枢神经和消化系统机能的减退)的一种反应状态;阳证主要表现为机体器官或系统热量过剩或机能亢进的一种状态。
  表证主要表现为小动脉防御性痉挛而不伴有机能或热量代谢深刻障碍的典型反应状态;里证则为机体在致病动因作用下产生机能或热量代谢比较深刻障碍的典型反应状态。
  寒或热,是以热量不足或过剩为发病学原因的机体典型反应状态。寒热错杂则与同一机体发生热量分布不均匀有关。有的实验表明,寒性中药能改善机体热量过剩,一般多与退热、抗炎、抑制作用有关。而热性中药则能最终改善机体热量不足,一般多与兴奋作用或含挥发油有关。临床上见到的热证大多为热性传染病,寒证大多为营养不良性水肿、闭经、久治不愈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
  虚的机能减退,实是机能亢进。虚与寒、实与热常同时出现,可互为因果(如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等),但二者之间又有质的不同。
五:药物运用必须把握归经走向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前人在用药实践中观察到,一种药物往往主要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同属性寒清热的药物,有的偏于清肝热,有的偏于清胃热,有的偏于清肺热或清心热,同属补药,也有补肺、补脾、补肝、补肾的不同。反映了药物在机体产生效应的部位各有出侧重。将这些认识加以归纳,使之系统化,便形成了归经理论。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由于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所以体表病变可通过经络影响在内的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反映到体表。通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候表现以确定病位,这是辨证的重要内容。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因而与疾病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经络与脏腑虽有密切联系,但又各成系统。故有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不同,经络辩证体系的形成早于脏腑辨证。因而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在确定药物归经时,或出重于经络系统,或侧重于脏腑系统。这样一来,便造成某些药物归经的含义有所不同,两者包含的意义是不同的。至于有的药物只归一经,有的药物则归数经,这正说明不同药物的作用范围有广、狭义之分。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因此,只有考虑到药物的归经特点可以提高疗效。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由于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往往并不单纯使用某一经的药物。如肺病而见脾虚者,用补脾的药物脾胃健,使肺有所养而逐渐痊愈。肝阳上亢往往因于肾阴不足,每以平肝潜阳药木疏清与滋补肾经的药肾可舒同用,使肝有所涵而虚阳自潜。若拘泥于见肺治肺,见肝治肝,单纯分经用药,其效果必受影响。会出现 “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 因此,诺达药业有限公司无论在处方设计和技术讲解方面都力主整体系统化调节的用药特点,尽量避免单纯运用抗生素抗感染的盲区,从生理,病理,从微生物感染的三面综合治疗调理,做到治病的同时,生理调节和预防为主,对疾病后遗症的调节转轨,为广大养殖户减少损失,保证安全,提高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5-4 09:21 , Processed in 0.120132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