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24|回复: 0
收起左侧

课堂笔记——秋冬季节呼吸道的防治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21-10-16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呼吸道病秋冬季节多发的原因?
  秋冬季的特点:秋季主气为燥(秋高气爽),兼有热邪(秋老虎),还有寒邪(昼夜温差大,一场秋雨一场寒),还有风邪(秋风扫落叶),还有湿邪(昼燥夜湿,有露水),冬季主气为寒。
  中(兽)医学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故呼吸道病症秋冬多发。

1.jpg
  二、如何防治呼吸道,降低损失(二道坝、三道岗)
  防补正气、提高免疫力
  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就是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学专家通过实验也充分证实:99%的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是克服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指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邪”指疾病,当机体正气(免疫力)强盛时,疾病就不能侵犯机体。我们通常说的免疫力就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抵御外来病毒、病菌侵害的能力。在机体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机体自身能够抵御相当多的病毒、病菌的侵害,避免对机体造成损伤。
  秋冬季感冒呼吸道防治第一道坝---玉屏风口服液。
  玉屏风口服液中有固表气的黄芪,补里气的党参,健脾胃修复免疫器官的白术,使表皮,肌肉,里气充足,相当于给鸡群穿上三层防护服。
  同时又加入祛风邪的防风,防风在邪气初入肌体时可以把邪气扫出去,白术在机体与病毒、细菌作斗争时及时的进行免疫系统的修复,使免疫系统一直处于健康状态,这样形成同时抵御外敌又修复自身的第一道防线
2.jpg
3.jpg

  治防止传变
  秋冬季感冒呼吸道防治第二道坝---荆防败毒散。
  如果说病邪比较强大,比如说:晚上忘记关窗户或者天气突然降温,鸡感冒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在使用玉屏风的同时使用荆防败毒散。
4.jpg
  用来发散风寒,解表祛湿。主要用于感冒等病证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声重(甩鼻),鼻流清涕,咳嗽咽痒,咳痰稀薄色白,由于是感冒的初期又同时使用着玉屏风,所以正气不虚,此时主要以发散风寒为主。外邪伤身,必定是由皮肤而入,所以用柴胡、荆芥先散皮肤的邪气,邪气散就不会入内。同时又有半夏祛痰,使邪气不可以挟痰而做乱,又有黄芩来泻火,使邪气不可以挟火来做殃,加甘草来和中,使邪气散而不伤正,病自然而愈。
  风寒束肺
  【病因】因风寒之邪侵袭肺腑,肺气闭郁而不得宣降所致。
  【主证】鸡群体温升高,畏寒扎堆,被毛逆立,咳声低,不喜饮水,粪便稀溏,口淡而润,舌苔薄白。剖检,呼吸道有清稀分泌物,喉头不红不肿。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例】荆防败毒散或麻黄汤加减。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薄荷、川芎、枳壳、桔梗、茯苓、甘草等。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寒感冒、流感。用于风寒感冒的早期防治,减少风寒着凉后病毒病的发生率。
  【方解】:
5.jpg
  中医常识
  六经传变的规律:先入太阳再下阳明再传少阳。所以我们又把少阳给它半表半里啊,少阳下去以后就到哪儿了,太阴了,太阴再往后转一走就到了少阴了,最后跑到厥阴了,所以它是按照什么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么一个传变规律走的。
  1、受寒开始的时候是恶寒重,发热轻,没有汗,浑身酸困不舒服,这是典型的风寒挟湿。
  2、突然间怕冷不严重、发热重了,那就是体温突然间升高了,我们把它叫什么身热,身热同时,患者不仅仅是头疼了,他的眼睛疼、眼眶子疼、鼻子发干。
  往下传到阳明了,也就是肺有热了,肺经交给了相表里的大肠了。肺与大肠相表里。交给阳明经的大肠了。
  3、继续传变就会出现咽干,后耳聋。就是耳朵的听力突然间下降了。你看为什么从耳耳朵的耳朵的听力下降,为什么咽喉不干了?说明邪累积到少阳经,同时患者还会出现什么呢?心烦,心烦了那当然睡觉就不好了,出现了心烦不眠。为什么?心烦也好,睡眠不好也好,这属于是神的症状,热扰神明,所以导致了神的症状
  因此这一系列的症状是由于外邪入理化热啊,累积到了阳明,波及到了少阳,同时出现了热扰神明的症状,即神昏症状即是闭眼睛不动弹碰也不动弹。
  从外感受侵犯太阳,然后就往里走,走到哪儿去了,走到阳明,然后再累积到了少阳,基本都在卫分证和气分证你如果再不积极的治疗,就会彻底进入里面了(营血证),所以一定要治未病,或者外感邪气后一定要积极的治疗,防止发生传变。
  三个经络当中都有了邪气,所以把这前面的概括起来,把它概括起来。那典型的是太阳风寒未解郁而化热,累及阳明波及少阳。所以在整个这里边又有寒又有热,寒在表,热在里。寒在表,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外寒,热在里,当然要把它叫做里热。辩证的结果出来了,它叫做外寒里热证。
  风寒之邪宿于肌表,客于肌表,宿住了,那应该怎么办啊?打开。在这个解?解肌才能让腠理打开,邪气才能有出路,才能把邪气祛走了。自然后来他就不疼了,有精气的输布,还有热啊,单纯的一个解肌行吗?解肌,那还有里边的热呢,热了怎么办?热了清热了,所以这就是它的治疗方法
  1、着凉感冒不知到哪个阶段了不知传变没有?
  2、寒是依然在表还是表寒不解入里郁而化热分不清?
  3、节约化养殖群体大,寒热交杂
  我有奇兵----柴葛解肌汤(柴葛口服液)
  柴葛解肌汤它治疗的是什么,它主要是治疗的是外邪,外感了风寒之邪,风寒之邪向里传。我们说疾病是个动态的疾病,外感风寒之邪往里边传,传到里边里边热。所以是一个外寒而里热这么一个症候,
  退热(太阳+少阳),解肌(增食,改善精神状态)。

6.png

8.png

  柴葛解肌汤柴是柴胡,葛是葛根,按照方子的命名原则,方子里边儿有的这些这几味药物基本上可以说就是君药,所以从君药来讲,葛根、柴胡为君二,这两味要干什么?学过中药同学们就知道,葛根它是一个解肌的药,在哪里发散剂里边儿发表剂啊,他在发表剂里边儿它可以解肌,注意解开了。因为你一开始是宿住了,现在我把你解开了,那么邪气呢是不是就有了出路了?邪气有出路,那你出去了是从里往外走了,我们看到了一个透字啊所以这一味儿药物它向外可以透邪解除烦热。但是你又必须明白这味儿药物它是个辛凉的药性,辛味的发散可以透出,药性还是个凉性的药物,对吧?凉性的药物就可以清热了。
  现在哪有热呀?这两个已经跑到里边去了,所以里边的阳明,里边的少阳都有了热邪了,里边有了热邪了,就要把里边的热邪。所以它还有清热的作用。从葛根这味药物的归经上讲,它入的是阳明经,所以它外透了邪热是吧,同时又清了里边的郁热,清到哪儿都清的是阳明的。柴胡这味药物呢它也是个辛寒凉的药物,对吧?它是个辛寒之品,它可以解表啊,通过解表而达到退热的作用。
  桂枝它是发散的,即解太阳表证,又温经通阳,引药入太阳经,发散太阳经的风寒之邪,使腠理打开让里边的热邪更易透发。这个地方的风寒之邪发散出来腠理就打开了,腠理一打开,里面的邪热就容易透出来,而且有防止了他的郁厄啊,一郁厄就等于包住了啊,所以同样的它的配物很精妙很精妙啊。
  太阳经的表邪用桂枝发散掉了啊,阳明经的郁热用葛根透肌解表了,少阳经的郁热用柴胡把他疏解了,三阳经的邪气都没了.
  同时要注意邪热往里走的时候,从脏腑上来说外邪侵犯人体伤及的是阳卫,谁在阳卫,肺在上,所以我们经常讲肺为娇脏不耐热,所以从六经传遍上来讲,是太阳到少阳到阳明,从脏腑上常常累及的是肺,上焦有热方中又选择了黄芩,柴胡和黄芩透解少阳经邪热(柴胡入少阳经,携黄芩一起透解少阳经邪热)。
  白芍可以养血,养营血,通过养阴血来防止它的阴虚。为什么养营血?热邪伤津,这些热邪一旦伤及了津液也就会营血不足。血液是由津液运化来的,内经里面“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所以有了热邪,热邪伤津一定会导致营血的不足,所以在这个地方提前就把它管上了,白芍去益阴养血,就是通过养血而达到的益阴的作用。同时在这里还有着另外一个作用,反制辛温药防止疏散太过。
9.png
10.png

  柴胡、葛根他们是凉的,桂枝他就是个热性的,是不是在这里边既有着清热的药物,又有着辛温的药物。所以,辛温的药物和清热的药物并用了,合并使用既有着清解阳明之热的,又有着清解少阳之热,又有了发散太阳经风寒的。这三个阳经的药物一块使用三阳并举,那么合在一块儿达到了外透肌热内清郁热解表的作用。但是重在哪里?它的重点还是疏散啊,通过疏散把里边的郁热之邪从外而解从表而解,这个词我们叫做透。所以它重在哪里?重在疏散上,这个方子的特点,再来看在这个方子当中,三阳并举,药物之间是怎么配合的?
  方中有柴胡、柴胡我们说他入少阳经。那么柴胡作为一个小队长,他在这个地方携带上黄芩,这两个药合起来,它透解少阳经邪热。你看这两个地方我们一直用哪一个词啊,透。那就是这个邪热我不仅仅让你在里面行,我更重要的是让你有个出路,为什么要让你有出路啊?因为外面本身有寒邪如果仅仅在里边清而不透出来起来就会形成“寒包热“。

11.png
  继续传变就要用麻杏石甘汤和双黄连(注意:风热感冒首选)了。

13.jpg

14.jpg
  再进一步就需要大组方配合清热解毒凉血的药物了,那时候损失就大的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5-30 23:12 , Processed in 0.134992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