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71|回复: 6
收起左侧

论鸡病临床应遵循的唯一治则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来自
山东省烟台市
发表于 2006-8-16 21: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预防是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传统兽医学推崇“防未病”,即强调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实践证明:某一病禽个体在临床上无治疗价值,但可通过对这一个体的准确认症,找出对群体有效的防治原则、切实合理的用药指南和综合防制的得力措施。这也是与家禽临床治则的不同之处。

从养鸡现场上看,预防为主的鸡病治则应包括二方面:一是要加强五大支柱体系的具体实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各养鸡场必须做好有病早治及减少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工作。前者叫“未病先防”,后者叫“既病防变”,怎样结合现场实际把鸡病临床应遵循的唯一治则落到实处则是非常关键的。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鸡群尚未有病时,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现代养鸡业主要疫病为传染性疾病,其流行过程必不可少的三个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现代“未病先防”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建立有特殊抵抗力的鸡群群体。

1、控制传染源:

所谓的传染源就是感染了病原微生物而致病的病鸡。而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人员衣物等均属于传播媒介,并不属于传染源,传染源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潜伏期病原携带者,二是恢复期病原携带者,三是健康期病原携带者。

2、切断传播途径:

鸡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向外传播的途径有二种,既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1)垂直传播

也叫种蛋传播,是种鸡感染某些传染病时,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侵入种蛋内部,传给下一代雏鸡。能垂直传播的疾病有: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脑脊髓炎、大肠杆菌病、白血病,减蛋综合症等。

(2)水平传播

也叫横向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媒介在同鸡群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传播。同鸡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饲料、饮水、空气中的飞沫和灰尘等。远距离的传播主要是鸡粪、运鸡运蛋的器具和车辆、饲料包装袋、野鸟和昆虫、人员的衣服鞋底等。另外孵化器污染也是水平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应引起充分重视。

3、建立有特殊抵抗力的动物群体

病原微生物仅是引起传染病的外因,其经过多种途径侵入鸡体后,是否导致发病,还要取决于鸡抵抗力和易感性。鸡由于品种日龄,免疫状况及体质强弱的不同,对各种传染病的易感性都有很大的差别。例如日龄方面,如果接种了某些传染病的疫苗后,就会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易感性就会大大降低。当鸡群对某种传染病处于易感状态,如果体质健壮,也会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总之,养鸡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就是要破坏其流行所必须的三个条件,以阻止传染病的发生。九项应认真落实的措施是:

①实行隔离饲养,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

②鸡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③及时进行各种免疫接种,保证鸡群不具有易感性;

④种鸡进行白痢、支原体检测,剔除阳性带菌者;

⑤种蛋、卵化等环节要认真进行消毒,从而产生健康无病幼雏;

⑥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重叠机率,提高鸡群体质等;

⑦舍内病残鸡要做好隔离、消毒、用药或淘汰工作;

⑧把预防免疫抑制病放在未病先防的重点位置,并切实抓好;

⑨鸡舍环境、饲养方式等要有利于鸡病的预防。

二、既病防变

目前,国内各养殖场均程度不同的发生某些传染性疾病,可以说,有病是绝对的,只不过有轻重之分,作为现场技术人员的责任如下:

1、防个别小群发病扩展到全群发病

任何一个鸡群均有弱势群体存在,其原因有二:一是先天因素所致,如母源抗体不齐,垂直感染等因素;二是后天因素所致,如营养不良、应激因子重叠、真菌毒素、药源性疾病等因素。大致弱势群体占全部的5%-10%左右,这一群体是首发感染的信号。一旦发现感染信号,现场技术人员必须要准确认症,及时采取有力的防治原则和综合措施,把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其扩散到全群。

2、防功能性病变转为器质性病变

从病理学角度,功能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是疾病发展的二个不同阶段,功能性病变多发生在发病初期,是可逆的;器质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中末期,从经济价值角度上讲,是没有治疗价值的,是不可逆的。现场兽医技术人员的责任就在于控制疾病的发展过程,争取第一个疗程控制疾病,防止功能性病变转变为器质性病变,避免大群鸡只处于被迫淘汰这一结局。

3、防单发感染转为混合感染

从临床角度看,第一个疗程多为单发感染,由于疾病所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导致致病菌趁机感染,这是在第二疗程经常出现的混感现象。混合感染症的出现与恶性发展最终导致败血症、毒血症的病理变化,这是鸡群死亡和淘汰的主要原因。故提高第一疗程的治愈率是临诊人员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

4、防因生产性能下降而导致全群淘汰

从临床角度看,除非烈性传染病的患病鸡群,大多数是可以治愈或自愈的,但产蛋率多下降为70%左右;从经营角度分析,家禽生产有正常的盈亏分界点,蛋鸡一般为70~75%产蛋率;如生产性能低于或处于这一水平上,则即使全群鸡已治愈,鸡场也处于亏损这一位置上。故临诊技术人员的责任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重视提高产蛋性能这一关键环节的处置。

5、防免疫抑制疾病感染导致大群成为弱势群体

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是保护免疫器官的健康,初生雏一旦骨髓、胸腺、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受到损伤。这一损伤将是不可逆的,必将影响到终生。故此,养鸡场必须认真研究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炎、鸡传染性贫血等疫病的免疫接种技术,切实做好此类破坏免疫器官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防止因免疫器官遭到损伤后,引发的系列疾病混合感染。

6、防应激重叠导致疾病的爆发

鸡场的应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二种,感染性应激主要为各种疫病所致;非感染性应激主要为环境、管理和工艺流程所致,如免疫、断喙、转群、限饲、光照、温度,饲料等。生产实践证明:最大的应激是热应激,这是与现有鸡舍建筑的低档次密不可分的;减少应激对鸡群造成损害的关键是避免应激因素重叠和有效抗应激措施的采用。

三、传统兽医学二大治则辨析

传统兽医学(简称中医)的治则,是历代医家近千年临床实践的结晶,是兽医临床立法、处方和用药的总原则。其体现了传统兽医学从整体观为主认识疾病的特点与优势。现代兽医学(简称西医)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病理的基础上,从微观世界认识、探讨疾病的全过程,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其体现了从微观上了解疾病的特点与优势。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处置感染性疾病,因其既注意整体作用,又注重到微观突破,故疗效优于采用一单疗法。

现结合鸡特点及多年临床实践,对传统兽医学二大治则辨析如下:

1、扶正与祛邪

传统兽医学认为:正邪消长,决定疾病的转归;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正复邪去,故治疗疾病的治则首推是扶正祛邪。现代兽医学在继承了传统兽医学的同时,结合鸡群传染病的特点认为:所谓正就是指机体免疫力,扶正就是提高易感鸡群机体免疫力,其包括先天遗传或后天获得的。所谓邪就是指致病微生物,祛邪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和杀灭(或灭活)病原微生物。

(1)扶正

传统兽医学认为:扶正是指用扶正的方药及加强病畜养护等方法,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此原则适应于正虚为主的病症。现代兽医学认为:所谓正虚,就是家禽免疫力低下,在临床时,除了采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药方剂,扶正解毒散,VA、VE、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左旋咪唑产品等,尚需对发病的鸡群注射特异性的抗体等生物制剂或对这一鸡紧群急预防已认症某一疾病的疫苗,以求迅速获得对这一疫病具有特异性的抵抗力,并且还要因病制宜地调整免疫程序等。

而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病制宜的编制免疫程序或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系统免疫则是传统兽医学所不及的进步与发展。一般说,鸡病临床扶正治则的具体疗法为:一免(免疫接种),二提(提高机体免疫力),三补(补充营养和特异抗体),四养(养护管理)等。

(2)祛邪

传统兽医学认为:祛邪是采用祛逐邪气的疗法,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现代兽医学则将其具体分为切断传播途径和杀灭(灭活)病原微生物二个方面。这一治则的主要疗法为:一隔(隔离封锁),二消(消毒灭菌、灭活病毒、驱杀寄生虫),三淘(淘汰病鸡),四处(处理污染物)等。

由于鸡传染病中,多数为病毒或细菌、病毒混感症,而现代化药对病毒病疗效并不确实;在家禽生产中,正常情况的预防接种与病态时采用由高敏抗生素药物与抗感染中药产品配合并加入功能药使用,已成为现代鸡病临床防治用药的流行趋势。这具有中国特色的祛邪疗法,体现了中药整体作用与化药局部突破的优势组合内涵。

2、标本兼治

传统兽医学认为:本是疾病的本质,标是疾病的现象,只是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才能有满意的疗效;并根据标和本也有主次轻重的不同现象,提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缓急具存需标本兼治的治疗法则。究其原因如下:传统兽医学近千年以来多以大家畜疾病为研究对象,如结症、肠膨气、瘤胃膨胀等疾患多为马、牛常见危急病例,故有急则治其标之说。马、牛等大家畜为多年生动物,在生产与使役过程中,难免饮食与管理不周,逐渐会形成如脾虚泄泻之疾病等,因个体经济价值较高而具有治疗价值,故方有缓则治其本和缓急具存需标本兼治之论。 目前的养鸡业,采用现代生产方式是近20余年的事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这一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可谓既有临床症状,又有各病原体混合感染,还带有因生产性能下降而全群淘汰的威胁;又因病鸡个体在临床上无治疗价值,化验检测病鸡的目的在于找出群体的防治原则与用药指南。故沿袭传统兽医学上述二大治则(扶正祛邪与标本兼治)用于鸡临床,也应属于预防为主的鸡病治则这一范畴之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来自
安徽省宣城市
发表于 2006-8-16 22: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sunboy]预防是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传统兽医学推崇“防未病”,即强调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实践证明:某一病禽个体在临床上无治疗价值,但可通过对这一个体的准确认症,找出对群体有效的防治原则、切实合理的用药指南和综合防制的得力措施。这也是与家禽临床治则的不同之处。

从养鸡现场上看,预防为主的鸡病治则应包括二方面:一是要加强五大支柱体系的具体实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各养鸡场必须做好有病早治及减少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工作。前者叫“未病先防”,后者叫“既病防变”,怎样结合现场实际把鸡病临床应遵循的唯一治则落到实处则是非常关键的。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鸡群尚未有病时,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现代养鸡业主要疫病为传染性疾病,其流行过程必不可少的三个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现代“未病先防”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建立有特殊抵抗力的鸡群群体。

1、控制传染源:

所谓的传染源就是感染了病原微生物而致病的病鸡。而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人员衣物等均属于传播媒介,并不属于传染源,传染源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潜伏期病原携带者,二是恢复期病原携带者,三是健康期病原携带者。

2、切断传播途径:

鸡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向外传播的途径有二种,既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1)垂直传播

也叫种蛋传播,是种鸡感染某些传染病时,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侵入种蛋内部,传给下一代雏鸡。能垂直传播的疾病有: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脑脊髓炎、大肠杆菌病、白血病,减蛋综合症等。

(2)水平传播

也叫横向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媒介在同鸡群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传播。同鸡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饲料、饮水、空气中的飞沫和灰尘等。远距离的传播主要是鸡粪、运鸡运蛋的器具和车辆、饲料包装袋、野鸟和昆虫、人员的衣服鞋底等。另外孵化器污染也是水平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应引起充分重视。

3、建立有特殊抵抗力的动物群体

病原微生物仅是引起传染病的外因,其经过多种途径侵入鸡体后,是否导致发病,还要取决于鸡抵抗力和易感性。鸡由于品种日龄,免疫状况及体质强弱的不同,对各种传染病的易感性都有很大的差别。例如日龄方面,如果接种了某些传染病的疫苗后,就会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易感性就会大大降低。当鸡群对某种传染病处于易感状态,如果体质健壮,也会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总之,养鸡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就是要破坏其流行所必须的三个条件,以阻止传染病的发生。九项应认真落实的措施是:

①实行隔离饲养,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

②鸡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③及时进行各种免疫接种,保证鸡群不具有易感性;

④种鸡进行白痢、支原体检测,剔除阳性带菌者;

⑤种蛋、卵化等环节要认真进行消毒,从而产生健康无病幼雏;

⑥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重叠机率,提高鸡群体质等;

⑦舍内病残鸡要做好隔离、消毒、用药或淘汰工作;

⑧把预防免疫抑制病放在未病先防的重点位置,并切实抓好;

⑨鸡舍环境、饲养方式等要有利于鸡病的预防。

二、既病防变

目前,国内各养殖场均程度不同的发生某些传染性疾病,可以说,有病是绝对的,只不过有轻重之分,作为现场技术人员的责任如下:

1、防个别小群发病扩展到全群发病

任何一个鸡群均有弱势群体存在,其原因有二:一是先天因素所致,如母源抗体不齐,垂直感染等因素;二是后天因素所致,如营养不良、应激因子重叠、真菌毒素、药源性疾病等因素。大致弱势群体占全部的5%-10%左右,这一群体是首发感染的信号。一旦发现感染信号,现场技术人员必须要准确认症,及时采取有力的防治原则和综合措施,把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其扩散到全群。

2、防功能性病变转为器质性病变

从病理学角度,功能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是疾病发展的二个不同阶段,功能性病变多发生在发病初期,是可逆的;器质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中末期,从经济价值角度上讲,是没有治疗价值的,是不可逆的。现场兽医技术人员的责任就在于控制疾病的发展过程,争取第一个疗程控制疾病,防止功能性病变转变为器质性病变,避免大群鸡只处于被迫淘汰这一结局。

3、防单发感染转为混合感染

从临床角度看,第一个疗程多为单发感染,由于疾病所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导致致病菌趁机感染,这是在第二疗程经常出现的混感现象。混合感染症的出现与恶性发展最终导致败血症、毒血症的病理变化,这是鸡群死亡和淘汰的主要原因。故提高第一疗程的治愈率是临诊人员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

4、防因生产性能下降而导致全群淘汰

从临床角度看,除非烈性传染病的患病鸡群,大多数是可以治愈或自愈的,但产蛋率多下降为70%左右;从经营角度分析,家禽生产有正常的盈亏分界点,蛋鸡一般为70~75%产蛋率;如生产性能低于或处于这一水平上,则即使全群鸡已治愈,鸡场也处于亏损这一位置上。故临诊技术人员的责任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重视提高产蛋性能这一关键环节的处置。

5、防免疫抑制疾病感染导致大群成为弱势群体

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是保护免疫器官的健康,初生雏一旦骨髓、胸腺、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受到损伤。这一损伤将是不可逆的,必将影响到终生。故此,养鸡场必须认真研究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炎、鸡传染性贫血等疫病的免疫接种技术,切实做好此类破坏免疫器官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防止因免疫器官遭到损伤后,引发的系列疾病混合感染。

6、防应激重叠导致疾病的爆发

鸡场的应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二种,感染性应激主要为各种疫病所致;非感染性应激主要为环境、管理和工艺流程所致,如免疫、断喙、转群、限饲、光照、温度,饲料等。生产实践证明:最大的应激是热应激,这是与现有鸡舍建筑的低档次密不可分的;减少应激对鸡群造成损害的关键是避免应激因素重叠和有效抗应激措施的采用。

三、传统兽医学二大治则辨析

传统兽医学(简称中医)的治则,是历代医家近千年临床实践的结晶,是兽医临床立法、处方和用药的总原则。其体现了传统兽医学从整体观为主认识疾病的特点与优势。现代兽医学(简称西医)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病理的基础上,从微观世界认识、探讨疾病的全过程,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其体现了从微观上了解疾病的特点与优势。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处置感染性疾病,因其既注意整体作用,又注重到微观突破,故疗效优于采用一单疗法。

现结合鸡特点及多年临床实践,对传统兽医学二大治则辨析如下:

1、扶正与祛邪

传统兽医学认为:正邪消长,决定疾病的转归;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正复邪去,故治疗疾病的治则首推是扶正祛邪。现代兽医学在继承了传统兽医学的同时,结合鸡群传染病的特点认为:所谓正就是指机体免疫力,扶正就是提高易感鸡群机体免疫力,其包括先天遗传或后天获得的。所谓邪就是指致病微生物,祛邪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和杀灭(或灭活)病原微生物。

(1)扶正

传统兽医学认为:扶正是指用扶正的方药及加强病畜养护等方法,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此原则适应于正虚为主的病症。现代兽医学认为:所谓正虚,就是家禽免疫力低下,在临床时,除了采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药方剂,扶正解毒散,VA、VE、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左旋咪唑产品等,尚需对发病的鸡群注射特异性的抗体等生物制剂或对这一鸡紧群急预防已认症某一疾病的疫苗,以求迅速获得对这一疫病具有特异性的抵抗力,并且还要因病制宜地调整免疫程序等。

而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病制宜的编制免疫程序或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系统免疫则是传统兽医学所不及的进步与发展。一般说,鸡病临床扶正治则的具体疗法为:一免(免疫接种),二提(提高机体免疫力),三补(补充营养和特异抗体),四养(养护管理)等。

(2)祛邪

传统兽医学认为:祛邪是采用祛逐邪气的疗法,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现代兽医学则将其具体分为切断传播途径和杀灭(灭活)病原微生物二个方面。这一治则的主要疗法为:一隔(隔离封锁),二消(消毒灭菌、灭活病毒、驱杀寄生虫),三淘(淘汰病鸡),四处(处理污染物)等。

由于鸡传染病中,多数为病毒或细菌、病毒混感症,而现代化药对病毒病疗效并不确实;在家禽生产中,正常情况的预防接种与病态时采用由高敏抗生素药物与抗感染中药产品配合并加入功能药使用,已成为现代鸡病临床防治用药的流行趋势。这具有中国特色的祛邪疗法,体现了中药整体作用与化药局部突破的优势组合内涵。

2、标本兼治

传统兽医学认为:本是疾病的本质,标是疾病的现象,只是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才能有满意的疗效;并根据标和本也有主次轻重的不同现象,提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缓急具存需标本兼治的治疗法则。究其原因如下:传统兽医学近千年以来多以大家畜疾病为研究对象,如结症、肠膨气、瘤胃膨胀等疾患多为马、牛常见危急病例,故有急则治其标之说。马、牛等大家畜为多年生动物,在生产与使役过程中,难免饮食与管理不周,逐渐会形成如脾虚泄泻之疾病等,因个体经济价值较高而具有治疗价值,故方有缓则治其本和缓急具存需标本兼治之论。 目前的养鸡业,采用现代生产方式是近20余年的事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这一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可谓既有临床症状,又有各病原体混合感染,还带有因生产性能下降而全群淘汰的威胁;又因病鸡个体在临床上无治疗价值,化验检测病鸡的目的在于找出群体的防治原则与用药指南。故沿袭传统兽医学上述二大治则(扶正祛邪与标本兼治)用于鸡临床,也应属于预防为主的鸡病治则这一范畴之内。

这里还真有不好少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发表于 2006-8-19 10: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sdjgq]这里还真有不好少好文章.
预防是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传统兽医学推崇“防未病”,即强调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实践证明:某一病禽个体在临床上无治疗价值,但可通过对这一个体的准确认症,找出对群体有效的防治原则、切实合理的用药指南和综合防制的得力措施。这也是与家禽临床治则的不同之处。

从养鸡现场上看,预防为主的鸡病治则应包括二方面:一是要加强五大支柱体系的具体实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各养鸡场必须做好有病早治及减少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工作。前者叫“未病先防”,后者叫“既病防变”,怎样结合现场实际把鸡病临床应遵循的唯一治则落到实处则是非常关键的。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鸡群尚未有病时,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现代养鸡业主要疫病为传染性疾病,其流行过程必不可少的三个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现代“未病先防”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建立有特殊抵抗力的鸡群群体。

1、控制传染源:

所谓的传染源就是感染了病原微生物而致病的病鸡。而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人员衣物等均属于传播媒介,并不属于传染源,传染源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潜伏期病原携带者,二是恢复期病原携带者,三是健康期病原携带者。

2、切断传播途径:

鸡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向外传播的途径有二种,既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1)垂直传播

也叫种蛋传播,是种鸡感染某些传染病时,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侵入种蛋内部,传给下一代雏鸡。能垂直传播的疾病有: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脑脊髓炎、大肠杆菌病、白血病,减蛋综合症等。

(2)水平传播

也叫横向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媒介在同鸡群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传播。同鸡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饲料、饮水、空气中的飞沫和灰尘等。远距离的传播主要是鸡粪、运鸡运蛋的器具和车辆、饲料包装袋、野鸟和昆虫、人员的衣服鞋底等。另外孵化器污染也是水平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应引起充分重视。

3、建立有特殊抵抗力的动物群体

病原微生物仅是引起传染病的外因,其经过多种途径侵入鸡体后,是否导致发病,还要取决于鸡抵抗力和易感性。鸡由于品种日龄,免疫状况及体质强弱的不同,对各种传染病的易感性都有很大的差别。例如日龄方面,如果接种了某些传染病的疫苗后,就会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易感性就会大大降低。当鸡群对某种传染病处于易感状态,如果体质健壮,也会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总之,养鸡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就是要破坏其流行所必须的三个条件,以阻止传染病的发生。九项应认真落实的措施是:

①实行隔离饲养,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

②鸡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③及时进行各种免疫接种,保证鸡群不具有易感性;

④种鸡进行白痢、支原体检测,剔除阳性带菌者;

⑤种蛋、卵化等环节要认真进行消毒,从而产生健康无病幼雏;

⑥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重叠机率,提高鸡群体质等;

⑦舍内病残鸡要做好隔离、消毒、用药或淘汰工作;

⑧把预防免疫抑制病放在未病先防的重点位置,并切实抓好;

⑨鸡舍环境、饲养方式等要有利于鸡病的预防。

二、既病防变

目前,国内各养殖场均程度不同的发生某些传染性疾病,可以说,有病是绝对的,只不过有轻重之分,作为现场技术人员的责任如下:

1、防个别小群发病扩展到全群发病

任何一个鸡群均有弱势群体存在,其原因有二:一是先天因素所致,如母源抗体不齐,垂直感染等因素;二是后天因素所致,如营养不良、应激因子重叠、真菌毒素、药源性疾病等因素。大致弱势群体占全部的5%-10%左右,这一群体是首发感染的信号。一旦发现感染信号,现场技术人员必须要准确认症,及时采取有力的防治原则和综合措施,把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其扩散到全群。

2、防功能性病变转为器质性病变

从病理学角度,功能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是疾病发展的二个不同阶段,功能性病变多发生在发病初期,是可逆的;器质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中末期,从经济价值角度上讲,是没有治疗价值的,是不可逆的。现场兽医技术人员的责任就在于控制疾病的发展过程,争取第一个疗程控制疾病,防止功能性病变转变为器质性病变,避免大群鸡只处于被迫淘汰这一结局。

3、防单发感染转为混合感染

从临床角度看,第一个疗程多为单发感染,由于疾病所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导致致病菌趁机感染,这是在第二疗程经常出现的混感现象。混合感染症的出现与恶性发展最终导致败血症、毒血症的病理变化,这是鸡群死亡和淘汰的主要原因。故提高第一疗程的治愈率是临诊人员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

4、防因生产性能下降而导致全群淘汰

从临床角度看,除非烈性传染病的患病鸡群,大多数是可以治愈或自愈的,但产蛋率多下降为70%左右;从经营角度分析,家禽生产有正常的盈亏分界点,蛋鸡一般为70~75%产蛋率;如生产性能低于或处于这一水平上,则即使全群鸡已治愈,鸡场也处于亏损这一位置上。故临诊技术人员的责任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重视提高产蛋性能这一关键环节的处置。

5、防免疫抑制疾病感染导致大群成为弱势群体

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是保护免疫器官的健康,初生雏一旦骨髓、胸腺、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受到损伤。这一损伤将是不可逆的,必将影响到终生。故此,养鸡场必须认真研究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炎、鸡传染性贫血等疫病的免疫接种技术,切实做好此类破坏免疫器官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防止因免疫器官遭到损伤后,引发的系列疾病混合感染。

6、防应激重叠导致疾病的爆发

鸡场的应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二种,感染性应激主要为各种疫病所致;非感染性应激主要为环境、管理和工艺流程所致,如免疫、断喙、转群、限饲、光照、温度,饲料等。生产实践证明:最大的应激是热应激,这是与现有鸡舍建筑的低档次密不可分的;减少应激对鸡群造成损害的关键是避免应激因素重叠和有效抗应激措施的采用。

三、传统兽医学二大治则辨析

传统兽医学(简称中医)的治则,是历代医家近千年临床实践的结晶,是兽医临床立法、处方和用药的总原则。其体现了传统兽医学从整体观为主认识疾病的特点与优势。现代兽医学(简称西医)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病理的基础上,从微观世界认识、探讨疾病的全过程,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其体现了从微观上了解疾病的特点与优势。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处置感染性疾病,因其既注意整体作用,又注重到微观突破,故疗效优于采用一单疗法。

现结合鸡特点及多年临床实践,对传统兽医学二大治则辨析如下:

1、扶正与祛邪

传统兽医学认为:正邪消长,决定疾病的转归;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正复邪去,故治疗疾病的治则首推是扶正祛邪。现代兽医学在继承了传统兽医学的同时,结合鸡群传染病的特点认为:所谓正就是指机体免疫力,扶正就是提高易感鸡群机体免疫力,其包括先天遗传或后天获得的。所谓邪就是指致病微生物,祛邪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和杀灭(或灭活)病原微生物。

(1)扶正

传统兽医学认为:扶正是指用扶正的方药及加强病畜养护等方法,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此原则适应于正虚为主的病症。现代兽医学认为:所谓正虚,就是家禽免疫力低下,在临床时,除了采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药方剂,扶正解毒散,VA、VE、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左旋咪唑产品等,尚需对发病的鸡群注射特异性的抗体等生物制剂或对这一鸡紧群急预防已认症某一疾病的疫苗,以求迅速获得对这一疫病具有特异性的抵抗力,并且还要因病制宜地调整免疫程序等。

而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病制宜的编制免疫程序或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系统免疫则是传统兽医学所不及的进步与发展。一般说,鸡病临床扶正治则的具体疗法为:一免(免疫接种),二提(提高机体免疫力),三补(补充营养和特异抗体),四养(养护管理)等。

(2)祛邪

传统兽医学认为:祛邪是采用祛逐邪气的疗法,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现代兽医学则将其具体分为切断传播途径和杀灭(灭活)病原微生物二个方面。这一治则的主要疗法为:一隔(隔离封锁),二消(消毒灭菌、灭活病毒、驱杀寄生虫),三淘(淘汰病鸡),四处(处理污染物)等。

由于鸡传染病中,多数为病毒或细菌、病毒混感症,而现代化药对病毒病疗效并不确实;在家禽生产中,正常情况的预防接种与病态时采用由高敏抗生素药物与抗感染中药产品配合并加入功能药使用,已成为现代鸡病临床防治用药的流行趋势。这具有中国特色的祛邪疗法,体现了中药整体作用与化药局部突破的优势组合内涵。

2、标本兼治

传统兽医学认为:本是疾病的本质,标是疾病的现象,只是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才能有满意的疗效;并根据标和本也有主次轻重的不同现象,提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缓急具存需标本兼治的治疗法则。究其原因如下:传统兽医学近千年以来多以大家畜疾病为研究对象,如结症、肠膨气、瘤胃膨胀等疾患多为马、牛常见危急病例,故有急则治其标之说。马、牛等大家畜为多年生动物,在生产与使役过程中,难免饮食与管理不周,逐渐会形成如脾虚泄泻之疾病等,因个体经济价值较高而具有治疗价值,故方有缓则治其本和缓急具存需标本兼治之论。 目前的养鸡业,采用现代生产方式是近20余年的事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这一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可谓既有临床症状,又有各病原体混合感染,还带有因生产性能下降而全群淘汰的威胁;又因病鸡个体在临床上无治疗价值,化验检测病鸡的目的在于找出群体的防治原则与用药指南。故沿袭传统兽医学上述二大治则(扶正祛邪与标本兼治)用于鸡临床,也应属于预防为主的鸡病治则这一范畴之内。

   

sunboy查看公开信息发送悄悄话给sunboy查找sunboy发表的更多帖子添加 sunboy 到好友列表
[center][left] 2006-08-16, 10:11 PM   #2 sdjgq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23571", true);  
新会员

注册日期: 05-10
帖子: 24
现金: 94 NV元
资产: 94 NV元




引用:
作者: sunboy
预防是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传统兽医学推崇“防未病”,即强调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实践证明:某一病禽个体在临床上无治疗价值,但可通过对这一个体的准确认症,找出对群体有效的防治原则、切实合理




[/left]
[/cen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来自
安徽省宣城市
发表于 2006-8-20 22: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疾病的防治.主要是以疫苗.管理.消毒进行防治的.而不是用药理预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养鸡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添砖加瓦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8-21 19: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勇有句话说的好就是,一名好兽医是看他的防病技术,而不是治疗/我支持这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来自
安徽省宣城市
发表于 2006-8-21 20: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支持...关键是引导养殖户怎么才能把鸡养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发表于 2006-11-24 15: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防为主尤为重要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5-7 05:41 , Processed in 0.192757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