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06|回复: 7
收起左侧

[原创] 呼吸道的中药方总结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安徽巢湖
发表于 2014-3-20 01: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杏仁;降喘,平咳,行滞消痰;
麻黄;利于气管扩张收缩功能,并有抗过敏作用
化热痰(痰多黄粘)药;竹茹,贝母,前胡,胖大海,枇杷叶、
化寒痰(痰多清稀).半夏,陈皮,白芥子。

“辨热痰”主要还是看机体热郁在内,咳嗽短急,眼赤咽红,气管出血,痰黄粘为主,粪便可便秘(热)或者黄(兼湿热)绿(采食下降胃空所致),加以相对饮水多,采食少为主,料水比例失调;治疗在用化热痰中药时配合清热解毒或者辛凉解表药物,加配抗生素以清热凉血。“辨寒痰”证时,多是看机体寒证于外,鸡挤堆畏寒,咳嗽长清,兼有流清涕,采食饮水多降,粪便稀薄或者绿稀便(内热或者采食下降胃空所致);治疗需用化寒痰中药时加辛温解表或者温里药物,抗生素不用或者少用。因为痰也是咳嗽的刺激病理因素,记住“痰去则咳自止”。
1.  桔梗.冬花都能治寒热咳喘,但桔梗多用于外感寒热咳喘,化痰于外;而冬花多用于劳伤寒热咳喘,化痰于内。      

   2.  冬花与紫黡都有温润肺气,化痰止咳作用,但紫黡重在祛痰.款冬花重在止咳,二者相须为用,以增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

  3.   马兜铃与紫燕均能宣肺气而治咳喘,但紫黡微温,宜于虚寒咳喘,而马兜铃微寒,治风热咳喘。

  4.   前胡.杏仁皆能止咳化痰而定喘,前胡味苦辛而寒,开宣肺气以祛痰定喘偏于热者,杏仁味苦而温,降肺气以祛痰定喘而偏于寒者。

  5.   桔梗.黄芩.前胡.均为治咳喘之要药,而桔梗所治之咳喘,主要为外感风寒风热所引起,前胡所治咳喘,主要在风热,肺热兼痰所引起的,而黄芩主要用于肺热咳喘。

  6.   前胡与白前都有化痰降气之功但前胡尚可宣散风热,白前则降气为主 。

  7.  百部.天门冬都虽属一类,但功效不同,白部苦甘微温不燥.性善  下行,为润肺止咳兼杀虫之品,天门冬为性寒.为养肺阴.治热咳之药

  8.  天南星与半夏皆为治痰要药,半夏性缓主守,多用于寒湿之痰 ;天南星其味辛烈,性猛走窜.偏走经络,主治风痰,多用于风痰.湿 痰引起的口眼歪斜,中风口紧,破伤风等症。

   9.   苏子.旋复花皆为降气化寒痰之药,而苏子性温,偏于降肺气,化肺中寒湿之痰而引起的咳喘,而旋复花咸温,偏于降胃气化胃中寒湿而引起的胃气上逆。

   10.  苏子与葶苈子都有降气平喘作用,二者常配伍应用,但苏子性温,偏于温肺降气平喘,热性咳喘不宜用;葶苈子性寒,偏于泻肺降以平喘,寒性咳喘不宜用。

    11.  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都有化痰定喘之功,但莱菔子主食.偏于消事化痰  以平喘.紫苏子主气.偏于降肺气化痰以平喘;白芥子主痰,长于温肺豁痰以平喘。

     12.   竹茹.半夏均有化痰止咳之功,但竹茹性凉,偏于清热化痰,治胃热呕逆;半夏性温,长于燥湿化痰,治胃寒吐食。

      13.   杏仁.贝母为止咳平喘之药,而杏仁偏于定喘,贝母偏于止咳。

       14.   半夏.贝母均为化痰之药,但半夏性温而燥,功能燥湿化痰,偏治脾虚不能化导凝结之痰 ;而贝母甘寒入肺,功能清热化痰,偏治肺热灼津之痰,故前者多用于脾胃寒湿而引起的胃呆纳滞;后者多用于肺经热痰而引发的咳喘。

        15.   天南星.半夏.贝母均为治痰之要药,但半夏味辛能守,用于治疗脾胃寒湿之痰;贝母味甘性寒,治肺经热痰;天南星味辛不守开窜力强,故多用于风痰所引起的口眼歪斜.中风口紧 及破伤风等症。

        16.   川贝.浙贝母均为止咳化痰之要药,川贝甘寒.为滋养肺阴.偏治久咳.痰少;浙贝母苦寒清肺化痰,偏治暴咳痰多。

        17.  桑白皮.枇杷叶都为清肺止咳之药,而桑白皮甘寒,治肺火咳嗽;枇杷叶苦凉,治肺热咳嗽,前者热重.后者热轻。

         18.   沙参有北沙参与南沙参之分,南沙参偏于宣肺气而化痰,主治肺热咳嗽;北沙参偏于养肺胃而益气,故多用于劳伤咳嗽.久咳不止.脾胃虚弱。
温化寒痰药
  温化寒痰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的症候,如咳嗽气喘、痰多稀薄,以及肢节酸痛,阴疽流注等病症。为了加强疗效,此类药物常与温散寒湿的药物同用。  
 主要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白前。
清化热痰药
  清化热痰药物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癫痫惊厥、瘰历等症。   运用这类药物治疗癫痫、惊厥等并见痰涎壅盛的热症,需配清热、镇痉的药物同用。  
 主要药:贝母、前胡、栝蒌、葶苈子、竹茹。
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喘药主要作用是制止咳嗽,下气平喘,适用于咳嗽和气喘的症候。喘咳的症候较为复杂,有干咳无痰,有咳吐稀痰或稠痰,有外感咳嗽气急,有虚劳咳喘等等,寒热虚实各不相同,必须辨证论治,选用相适宜的配伍。   止咳平喘药,有宣肺、敛肺、润肺、降气等不同,在应用时还须加以区别。   
主要药:杏仁、马兜铃、枇杷叶、款冬花、紫苑。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
  一、化痰药有温化寒痰、清化热痰之分,止咳平喘有宣肺、清肺、温肺、敛肺之别,故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各有所长,如痰多喘咳,两者可以配伍同用。  
 三、凡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须根据病情适当配合应用:如兼有表症宜配解表药同用;兼有热症宜配清热药同用;兼有寒症宜配祛寒药同用;咳痰夹血可配合止血药同用;肺虚痰盛可配健脾药同用;肺虚久咳,可配补肺药同用;肺气不纳之虚喘,又可配补肾纳气药同用。  
 四、由于痰热引起的惊痫,痰湿引起神昏、癫痫以及痰湿入络,肢体酸痛麻木等症,在应用化痰药时,可分别配合息风药、开窍药或祛风药同用。
五、为加强化痰药的功效,可适当配合具有利水渗湿、理气等功效药物同用。用于久咳无痰,可适当配合收敛肺气药物。
六、凡燥痰、燥咳、肺阴不足或咳痰夹血,不宜应用药性温燥之品。
七、凡外感咳喘初起或痰壅咳喘者,不宜应用敛肺止咳药。
其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1. 化痰:茯苓(利水渗湿药)、橘皮、枳实、瓜蒌皮、佛手、香橼(理气药)   
    2. 消痰:射干(清热药)
  3. 润肺化痰:瓜蒌仁(泻下药)
  4. 清肺化痰:挂金灯(清热药)、石苇(利水渗湿药)
  5. 温肺化饮:干姜、细辛(祛寒药)
  6. 化痰散结:泽漆(利水渗湿药)、白僵蚕(平肝息风药)
  7. 宣肺止咳:桑叶(解表药)
  8. 清肺止咳:瓜蒌皮(理气药)
  9. 润肺止咳:饴糖、蜂蜜(补虚药)
  10. 平喘:麻黄(解表药)、地龙(平肝息风药)
 11. 纳气平喘:磁石(安神药)、补骨脂、胡桃肉、紫河车(补虚药)
 12. 化痰止咳:旋覆花(理气药)、侧柏叶(止血药)
 13. 袪痰止咳:石胡荽、牛蒡子(解表药)、白毛夏枯草(清热药)、车前子(利水渗湿药)、远志(安神药)、虎杖(祛风  
  14. 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药)
  15. 袪痰逐饮:牵牛子(泻下药)
  16. 袪痰利咽:巴豆(泻下药)中药只分热寒两症;如何把中药方排出组方就看高手出招了;期待中热症方;寒症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省临沂市
发表于 2014-3-20 05: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方很多,好不好用是另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

来自
云南
发表于 2014-3-20 10: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临沧
用得好不好的原因很多,比如药材质量古代中医们用的药材几乎是纯野生的,现在我们用的几乎都是人工种的,半年一年就可以卖了,效果能比吗?以前人的营养差,现在呢是营养过剩。这些都是中药用不好的原因之一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安徽巢湖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1、温化寒(湿)痰药: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1)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具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毒烈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2、清化热(燥)痰药:甘苦咸凉—热痰、燥痰
热痰证——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为主症,并伴热象;
燥痰证——痰干粘稠,难咯,干咳等,并兼见其他燥象。
(1)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2)瓜蒌—甘、微苦、寒。归肺、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及燥热咳喘。本品有清热化痰之功。治疗痰热阻肺、肺气上逆、胸闷、咳痰黄稠,可配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
3、止咳平喘药:多辛甘苦,有润燥、宣降敛泻等作用
(1)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安徽巢湖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安徽巢湖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止咳药”是老百姓常说的口语,全称应是“化痰止咳平喘药”,包括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咯痰不爽以及与痰有关的如瘿瘤瘰疬等证。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治疗症见咳嗽、气喘的多种疾患。
  目录
  概述 分类及适应证 应用配伍 用药注意 药理作用 温化寒痰药 半夏 天南星 旋覆花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前
  清化热痰药 桔梗 川贝母 栝楼(瓜蒌) 竹茹 前胡 天竺黄 海蛤壳 海藻与昆布 胖大海
  止咳平喘药 百部 紫菀 葶苈子 银杏(白果) 款冬花 紫苏子 桑白皮 枇杷叶 马兜铃
  概述 分类及适应证 应用配伍 用药注意 药理作用 温化寒痰药 半夏 天南星 旋覆花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前
  清化热痰药 桔梗 川贝母 栝楼(瓜蒌) 竹茹 前胡 天竺黄 海蛤壳 海藻与昆布 胖大海
  止咳平喘药 百部 紫菀 葶苈子 银杏(白果) 款冬花 紫苏子 桑白皮 枇杷叶 马兜铃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定义:以祛痰、消痰、制止和减轻咳嗽气喘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老百姓简称为:止咳药。
  功能:此类药物一般分为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在化痰药中,药性辛而燥者,多有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作用;药性甘苦微寒者,多有清化热痰、润燥化痰的作用。止咳平喘药中,由于药物性味的不同,分别具有宣肺、降肺、泻肺、清肺、润肺、敛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部分药物还有散结消肿、熄风定惊、清热利尿、润肠通便等作用。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或一般咳嗽每多挟痰,痰多亦每致咳嗽。咳嗽、咯痰和喘息往往同时存在,并互为因果,在治疗时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常相互配伍。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咯痰不爽以及与痰有关的如瘿瘤瘰疬等证。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治疗症见咳嗽、气喘的多种疾患。
  祖国医学所指的痰有两个涵义,一是咯出的痰,是狭义的,多由感受外邪,肺气壅滞,津液不布凝聚而成,或由于脾不健运,水湿凝聚而成,如慢性支气管炎、咽喉部炎症或慢性肺部疾患所引起的咳嗽等。一是指稽留在体内各种各样的痰,这是广义的痰,它包括了许多具有某些特殊病症的痰证,如瘿瘤。这类药物主要有以下药理作用。
  编辑本段分类及适应证
  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化痰止咳平喘药可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和止咳平喘药3类。
  1、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主要用于寒痰犯肺所致的喘咳痰多、色白、质稀,口鼻气冷,或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成块、舌苔白腻,以及痰湿阻滞经络所引起的关节酸痛、痰核流注、瘰疬,或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中风痰迷、癫痫惊狂等证。常用药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白前、桔梗、旋覆花等。
  2、清化热痰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痰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痰稠色黄,或燥痰犯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以及痰火上扰的心烦不安、痰迷心窍的中风、癫狂,或痰火凝结、瘿瘤瘰疬痰核等证。常用药有前胡、瓜蒌、浙贝母、川贝母、天竹黄、竹茹、竹沥、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海藻、昆布、胆南星、黄药子、礞石、胖大海、猪胆汁、罗汉果、木蝴蝶、冬瓜子等。
  3、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失宣降、痰壅气逆的咳喘证。常用的药物有杏仁、紫苏子、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矮地茶、鼠曲草、洋金花、百部、紫菀、款冬花、白果等。此外,部分药物还可用治痰热急惊、湿热水肿、肠燥便秘等证。
  编辑本段应用配伍
  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时,须根据不同的病情适当配伍。
  1、如因外感,当配解表药;
  2、如因里热,当配清热药;
  3、如兼里寒者,当配温里药;
  4、虚劳咳喘者,当配补益药;
  5、癫痫惊狂者,当配安神、平肝、开窍药;
  6、中风痰迷者,当配开窍醒神药和熄风药;
  7、瘿瘤瘰疬者,又当配软坚散结之品。
  编辑本段用药注意
  1、咳嗽兼有咳血者,不宜用强烈而有刺激性的化痰药,以防加重咳血;
  2、对麻疹初起的咳嗽,不要急于止咳,尤其不要用温燥性或收涩性的止咳药,以免助热或影响麻疹透发。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1、化痰作用:桔梗、前胡、皂荚、南星、贝母煎剂或流浸膏有祛痰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这药物均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桔梗和前胡的作用较强,皂荚次之,在给药1小时后分泌量较多,以后逐渐减少。款冬花效果较差。家种、野生川贝母醇流浸膏均有显著祛痰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由川贝母提出的生物碱及贝母皂甙2、3,对小鼠有非常明显的祛痰效果,剂量减半,祛痰作用则不明显。家兔口服南星煎剂能显著增加呼吸道分泌,可持续4小时以上。半夏制剂给兔腹腔注射,对毛果云香碱的唾液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
  2、镇咳平喘作用:实验证明,半夏、桔梗、款冬花、苦杏仁等有镇咳作用:半夏煎剂对碘溶液注入猫右肋膜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药效能维持五小时以上,可能由于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之故。桔梗镇咳作用较强。款冬花给猫灌胃后半小时有显著的镇咳效力,款冬花与等量冰糖治疗大人咳嗽、小儿吼嗽或外感风寒咳嗽有效。服用小量杏仁,在体内慢慢分解,产生微量氰氢酸,对呼吸中枢有轻微抑制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从而有镇咳平喘的效果。 川贝母、浙贝母的流浸膏及煎剂对鼠、猫均无镇咳作用;亦有报道川贝母对小鼠有较强的镇咳作用。浙贝母甲碱有扩张家兔及猫的肺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与阿托品相似。用离体家兔、豚鼠气管肺灌流法证明,款冬花醚提取物小剂量灌流后,灌流滴数略有增加,用较大剂量后,滴数反而减少,且不能对抗豚鼠由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其醇浸膏对呼吸频率及深度有减慢加深作用。款冬花醇浸膏对哮喘患者(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者),多数有效,但远期疗效较差。
  3、其他作用:半夏各种制剂均有一定的镇吐作用,对犬只能减少阿朴吗啡所致的呕吐次数,不能完全抑制呕吐,半夏的镇吐活性与栽培条件有关,含氮肥区的产品活性强。半夏对小鼠离体早孕、晚孕子宫有抑制作用;半夏蛋白(从半夏中分离出的一种植物蛋白)有抗早孕作用,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定位表明,半夏蛋白抗早孕可能是由于它在小鼠子宫和胚胎上有一定的结合部位,这种专一的结合,导致了细胞功能的改变,进而终止了妊娠。款冬花能引起中枢兴奋,升压,兴奋呼吸,抑制胃肠道平滑肌。动物实验证明,桑白皮煎剂给家兔口眼6小时内,尿量及其中氯化物含量均较显著增加,桑白皮为中医常用消水肿方剂五皮饮(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陈橘皮、生姜皮)的组成部分。
  研究资料表明,此类药部分服后可增加支气管的分泌,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而有祛痰作用。某些化痰散结药含碘可用于缺碘的病症。止咳平喘药大多有镇咳作用,部分药物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有平喘作用。有的尚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化痰止咳平喘药被广泛用于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多种肺部疾患,以及甲状腺肿大、中风昏迷、半身不遂、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编辑本段温化寒痰药
  半夏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
  1、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于治脏腑之湿痰;
  2、降逆止呕:用于胃气上逆呕吐,为止呕要药;
  3、消痞散结:用于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
  4、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反乌头,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变慎用。 天南星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1、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
  2、祛风止痉:用于风痰证,善祛风痰而止痉;
  3、外用消肿散结:用于痈疽肿痛,毒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附】胆南星,药性苦、微辛,凉,归肝胆经,功能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比较:半夏与天南星
  共性:二药性味均为辛、温,有毒。
  ①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
  ② 外用消肿散结:用于痈疽肿痛,毒蛇咬伤等。
  个性:
  半夏:温燥性、毒性比天南星小而力缓。
  ① 善长健脾胃而燥湿,长于治湿痰证;
  ② 降逆止呕:用于胃气上逆呕吐,为止呕要药;
  ③ 消痞散结:用于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
  天南星:兼苦味,其辛散温燥之性及毒性较大而力猛;
  ① 善走经络而祛痰,长于治风痰证;
  ② 祛风止痉:用于风痰证,善祛风痰而止痉,如风痰眩晕、癫痫、中风及破伤风等; 旋覆花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临床应用】
  1、消痰行水:用于咳喘痰多及痰饮蓄结胸膈痞满等;
  2、降气止呕:用于噫气,呕吐。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布包。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白芥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温肺化痰,散结止痛。
  【临床应用】
  1、温肺化痰:用于寒痰喘咳,悬饮等;善治皮里膜外之痰。
  2、散结止痛:用于阴疽流注及痰阻经络关节之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 白附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临床应用】
  1、祛风痰:用于风痰证及头面诸疾;
  2、定惊搐:用于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惊风癫痫等;
  3、解毒散结:用于瘰疬痰核及毒蛇蛟伤;
  4、止痛:用于风邪或寒湿所致的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服,0.5~1g。 白前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
  【临床应用】
  用于咳嗽痰多,胸满喘急,尤以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为宜。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编辑本段清化热痰药
  桔梗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临床应用】
  1、宣肺: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2、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失音;
  3、祛痰排脓:用于肺痈咳吐脓痰。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川贝母
  【性味与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
  用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咳,热痰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反乌头。
  【附】
  浙贝母,性寒,味苦。归心、肺经,功能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用于风热燥热痰热咳嗽及瘰疬,瘿瘤,痈疡疮毒肺痈等。煎服,3~10g。
  浙贝母苦寒性较大,偏于清肺化痰,川贝母苦寒性较小,偏于润肺化痰。 栝楼(瓜蒌)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消痈肿,润肠燥。
  【临床应用】
  1、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咳喘;
  2、宽胸散结:用于胸痹、结胸等;
  3、消痈肿: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等;
  4、润肠燥:用于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20g。
  【使用注意】反乌头。
  【附】
  瓜蒌皮,性能与瓜蒌相似,功偏于清热化痰,宽胸利气,用量,6~12g。
  瓜蒌仁,性能与瓜蒌相似,功偏于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用量10~15g。打碎入煎。 竹茹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临床应用】
  1、清热化痰:用于热痰证;
  2、除烦止呕:用于痰火内扰,心烦不眠及胃热呕吐。
  【用法用量】煎服,6~10g。
  【附】竹沥,性寒、味甘,功效似竹茹,清热化痰作用优于竹沥,还可定惊开窍,用量,30~60g。 前胡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散风清热,降气化痰。
  【临床应用】
  1、散风清热:用于外感风热咳嗽有痰者;
  2、降气化痰:用于咳喘痰多色黄者。
  【用法用量】煎服,6~10g。 天竺黄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豁痰,清心定惊。
  【临床应用】
  1、清热豁痰:用于痰热壅盛所致的咳喘气急,烦燥不安等;
  2、清心定惊:用于痰热蒙闭清窍或肝热动风的神昏谵语、小儿惊风抽搐及中风痰壅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粉冲服,每次0.6~1g。 海蛤壳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
  1、清热化痰:用于肺热,痰火之咳嗽气喘等;
  2、软坚散结:用于瘿瘤、痰核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蛤粉宜包煎。 海藻与昆布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效】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临床应用】
  1、软坚散结,消痰:用于瘿瘤、瘰疬、痰核等;
  2、利水: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反甘草。 胖大海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宣肺气,清肠通便。
  【临床应用】
  1、清宣肺气: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咳嗽等;
  2、清肠通便:用于燥热便秘,头痛目赤。
  【用法用量】2~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编辑本段止咳平喘药
  杏仁
  【性味与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1、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降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达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百部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
  【临床应用】
  1、润肺止咳:用于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
  2、杀虫:用于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 紫菀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润肺下气。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有痰。
  【用法用量】煎服,5~10g。 葶苈子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
  1、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
  2、行水消肿: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服,3~6g。 银杏(白果)
  【性味与归经】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
  【功效】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
  【临床应用】
  1、敛肺定喘:用于哮喘痰嗽;
  2、止带浊,缩小便:用于带下,白浊,小便频数,遗尿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g。捣碎。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 款冬花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归肺经。
  【功效】止咳化痰,润肺下气。
  【临床应用】用于多种咳嗽,尤宜于寒嗽。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紫菀化痰力强,多用于咳嗽痰稠难咯者;款冬花,兼能温肺,并重在止咳,尤宜用于虚寒咳喘。 紫苏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临床应用】
  1、降气消痰,平喘: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2、润肠:用于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桑白皮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咳喘等;
  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如风水、皮水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
  比较:桑白皮与葶苈子
  共性:二药性寒。同能:
  ① 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咳喘等;
  ②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
  个性:
  桑白皮:重在清泄肺热,用于肺热咳喘或肺虚有热之咳喘气短等证。利水之中善治风水、皮水等。
  葶苈子:苦辛大寒,重在泻肺实,行痰水,兼通二便,多用于痰水壅盛,喘满便秘及胸腹积水等证。 枇杷叶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
  1、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
  2、降逆止呕:用于胃热呕吐、哕逆。
  【用法用量】煎服,5~10g。 马兜铃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临床应用】
  1、清肺降气,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本品善清降肺气而化痰止咳平喘;
  2、清肠消痔:清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辽宁盘锦
发表于 2014-3-21 1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热心人,感谢您的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广州
发表于 2014-5-4 21: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多管
就可
少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6-2 15:50 , Processed in 0.117033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