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72|回复: 4
收起左侧

免疫抑制和免疫抑制病防制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

来自
河南焦作
发表于 2008-5-23 11: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驻马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免疫抑制是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能力下降,对疾病的敏感性增强的一种免疫异常状态。  
  “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而造成的临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家禽对疾病的敏感性提高”。原则上任何疾病都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影响。有些病原会在免疫器官中繁殖,造成免疫功能的失常。但其作用是暂时的,免疫功能可在短时间内修复,这类疾病尚不能称之为免疫抑制病。
  鸡群表现如下特点时应怀疑鸡群发生了免疫抑制性疾病:
  1、生产性能差,表现高死淘率,生长发育不良、鸡群生长不一致、上市体重轻,羽毛发育差,饲料转换率差。出现部分“僵鸡”,尤其以幼雏为重。
  2、免疫应答能力低下,机体不能产生正常状况下的免疫反应,接种疫苗后呼吸道反应强烈,且迁延时间长,不易清除。
  3、21~24日龄胸腺/法氏囊/脾脏大小与鸡体比例失常,表现萎缩。
  4、暴发疾病,对外界病原敏感性增加,条件致病和弱致病性病原能引起较严重的病状,如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易发,且严重。
  可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
  危害家禽的免疫抑制因子有很多种,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微生物毒素、霉菌毒素、化学品、药物、营养缺乏以及各种生理性的或环境性的应激。
  1、人们熟知的免疫抑制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症病毒(CIA)、马立克氏病病毒(MD)、J系-禽白血病病毒(J-ALV)、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呼肠孤病毒(REOV)、出血性肠炎病毒(HEV)、腺病毒和隐孢子虫等。
  2、真菌及其毒素:曲霉苗及黄曲霉素、青霉菌及棕曲霉菌素、镰刀菌及单端孢子菌真菌毒素。
  3、饲养管理:营养不良、环境恶劣、密度太大。
  4、应激:气候变化、疾病发生、重要生产阶段的改变。
  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危害:抗细菌感染的能力、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抗真菌感染的能力和抗寄生虫感染的能力下降。
  1.直接的致病作用:MDV、ALL、REV的致肿瘤作用,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降低,死亡;IBDV感染/发病/死亡。
  2.免疫抑制性病毒多重感染造成了鸡群中“不完全免疫状态”的个体;
  3.经免疫的鸡群中“不完全免疫状态”的个体构成了高致病性病毒常期存在的传染源,如NDV;
  4.“不完全免疫状态”的个体也是病毒在免疫选择压作用下发生抗原变异的载体。



MD在我国流行情况及免疫问题
  几乎在全球所有商业禽场都有MD发生。鸡的免疫抑制可导致马立克氏病毒会结束休眠从而引起鸡群发病,感染马立克氏病的鸡群常常也是得不到抗传染性法氏囊病保护力的鸡群。在许多情况下,只要简单地改进传染性法氏囊的防制程序即可解决困绕已久的马立克氏病问题。由马立克氏病诱发的免疫抑制与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球虫病甚至是脑脊髓炎。
  研究表明,人工接种鸡马立克病强毒约5天后,
  即可见到法氏囊及胸腺组织的显微病变和萎缩现象。因此,鸡马立克氏病又被归类为免疫抑制性疾病,鸡马立克病毒感染造成鸡群的免疫抑制,不仅能增加对其他传染性致病因子的易感性,而且能够降低鸡只对其他疫苗接种(如ND、IBD等)的免疫反应。
  MD仍是我国鸡肿瘤发生的主要疾病,并将长期存在。这是由于环境广泛污染,MDV对环境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20℃~25℃可存活几个月,4℃可存活数年),大量存在带毒鸡,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的阳性鸡终生排毒。因此,当感染鸡体内马立克氏病病毒发育成熟后(2~3周),存在于感染鸡脱落的皮屑、髓羽根部,在自然的环境中广泛传播,积存于孵化室、育雏室内的门窗、顶棚、蛛网、墙缝中的完全病毒常温下可存活8个月。
  疫苗以CVI988最好。提倡商品肉鸡打苗。尽管肉鸡生产期短不容易看到典型马立克氏病(MD)临床症状,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对肉鸡的感染率从10%-60%不等。肉鸡感染MDV后引起免疫抑制,影响肉鸡的生产成绩。
  MD往往伴随着REV、CAV、REOV、ALV的混合感染,单纯感染时肿瘤发生率<5%,混合REV感染则肿瘤发生率可大大提升通常可在8%以上。REV的污染已成为MD严重发生所必需关注的问题。
  疫苗发生作用需5~8天,单纯*疫苗保护是不够的,必须注意8天前涉及到所有鸡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孵化室和注射疫苗环境、运输工具、育雏室环境。不同日龄混养且有发生过MD的鸡群存在是最危险的。1日龄注射MD疫苗后,第一天就感染MDV,保护率只有30%~40%;第7天感染保护率有70%;第28天感染保护率为80%~90%。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
  RE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1)血清学调查显示有40%鸡群血清阳性,25%鸡群阳性率超过20%以上。
  (2)严重发生MD和ALV-J亚型肿瘤的鸡群都并发REV感染。REV在肿瘤中检出率在30%以上,近年来已接近50%。
  (3)个体大小/体重差异大,生长不良,继发感染严重的鸡群其REV血清抗体阳性比率高达60%以上。
  (4)已在马立克冻干苗中分离到污染的REV病毒。
  (5)有些鸡群REV抗体水平高且可达80%~100%的阳性率。
  (6)有证据指示腺胃肿的腺胃中常可分离到REV。
  (7)REV随污染程度和鸡日龄大小导致不同病况。疫苗中有污染只要在接种后20天之内有20%抗体阳性就会造成明显免疫抑制病状。污染越严重病状越重,严重的直接致死,而且REV抗体阴性。超过1月龄REV不会造成眼观病状,但对免疫器官造成影响仍存在。
  (8)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相对均不强。


2004、2005年北京康牧血清检验结果
  鸡病REVALVALV-JCAV
  采样群数45242013
  阳性群3018126
  群阳性率66.67%75.00%60.00%46.15%
  检验数量859436540300
  阳性数167978033
  平均阳性率
  (范围)19.44%
  (0~100%)22.25%
  (0~65.00%)14.81%
  (0~86.67%)11.00%
  (0~52.50%)
  REV的危害:REV是中国免疫抑制的最关键问题,其主要来源还是疫苗污染—国产疫苗REV病毒感染率达38.8%。
  (1)主要影响20日龄之内雏鸡形成明显生长发育不良,大小、体重参差不齐,羽毛混乱,毛干中间缺少羽毛,瘦弱。
  (2)胸腺、法氏囊严重萎缩。
  (3)极易发生大肠杆菌,传染性法氏囊病,IB、NDV和球虫继发感染。
  (4)促成MD和ALV-J亚型肿瘤的高发生率。
  (5)鸡群疫苗免疫应答低下,很多抗体是阴性。
  鸡传染性贫血(CAA)
  我国于1992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随后相继从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等地的鸡群中分离到野毒株。根据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CIAV在我国鸡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感染率高达40%~70%。CIAV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传播,成年鸡感染后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经卵传递给子代鸡。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损害法氏囊淋巴细胞为特征,是引起中雏和青年鸡的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传染性法氏囊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它可能是近30年来最重要的鸡病病毒,主要侵害并破坏鸡的法氏囊淋巴细胞,对其它淋巴器官也有较轻程度的损害。该病是世界各地高密度养鸡地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多数田间感染都是为亚临床的,这是该病最具经济重要性的发病型。
  亚临床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多发于3周龄以内的鸡。病鸡无临床症状,但表现严重的永久性免疫抑制。该免疫抑制是由于体液免疫应答和局部免疫应答遭破坏而引起的,细胞介导免疫力也有较轻程度的短时间受损。
  法氏囊病对马立克氏病发病率的影响
  马立克氏病发病率
  已接种MD疫苗未接种MD疫苗
  有法氏囊病地区20.66%56.25%
  无法氏囊病地区3.00%18.07%
  近年来,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吉林等地流行本病,本次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具有易反复,病程长等特点,给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3~8周龄,3~9月份最易感,小至10日龄内的雏鸡达到4月龄的育成鸡都有发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死亡率一般1%~5%,高的达60%。
  预防措施:S706是中等毒力的毒株(BUR-706),突破性产品,唯一可用于1日龄的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病毒滴度不低于104.0CCID50。是目前所有疫苗中毒力最弱的疫苗株,对法氏囊绝无伤害,使用后无副作用。一日龄使用安全可*,加入MD中同时使用,省工省力。对早期法氏囊病毒的感染有保护作用,特别适合母源抗体不详的鸡群。
  营养与免疫
  对于大多数营养物质,最佳生长或繁殖水平,同时也是最佳免疫反应水平。例如:
  A120日龄蛋鸡,体重1000克,免疫0.5mlND油苗后20天,ND-HI为Log28
  B120日龄蛋鸡,体重1200克,免疫0.5mlND油苗后20天,ND-HI为Log29
  C120日龄蛋鸡,体重1500克,免疫0.5mlND油苗后20天,ND-HI为Log211
  环境污染与抗体消长
  A.饲养在SPF环境下,抗体下降缓慢。
  B.在轻度污染环境下,抗体下降较快。
  C.在严重污染环境下,抗体下降速度最快。
  避免或减轻免疫抑制的主要措施



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引起免疫抑制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在生产实践中,要尽量避免家禽受免疫抑制因素所影响。
  1.加强生物防御措施: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保护鸡群不受外源病原微生物侵袭。提倡后备鸡与产蛋鸡分别饲养,调整结构,进一步分工;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是在全球广大养殖地区,历经多年,被反复证明了的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和条件,其中包括全价营养饲料,环境卫生,尽量减轻或避免风、光、冷、热、湿度、噪音等应激因子对鸡群的影响。
  3.加强各种传染性病的免疫预防:重点做好对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的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如IBD、MD、REO、CIA、(RE)。
  4.正确选择疫苗和生物制品——SPF疫苗,防治苗源感染。有报道国产活疫苗38%感染REV[7];
  制造家禽疫苗所用的SPF鸡胚必须经过17种病原(13种病毒病、2种细菌病、2种支原体)的检测,结果阴性方可使用。中国兽药监察所监察室李慧娇报道,2000年我国生产SPF鸡胚534.6万枚,而全国所有禽用疫苗极其种毒制备需要大约1600万枚SPF鸡胚,即约2/3的家禽疫苗是用普通鸡胚来制造。
  非SPF鸡胚之患:由于蛋中含有抗体,抑制病毒增殖,导致疫苗抗原量不足。生产疫苗用的鸡胚污染了外源性病原,尤其是蛋传递的病原,则禽用活疫苗中也就污染了外源病原。这些蛋传递的病原污染的疫苗可能会随着疫苗的使用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失败,或使免疫动物发病,人为地造成疾病的传播。这类疾病主要有LLV、CAV、REV、REOV等,他们不仅能通过水平传播(接触),也能垂直(经蛋)传播。

评分

参与人数 1 +8 收起 理由
ccdca +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发表于 2008-5-23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优秀会员奖

来自
辽宁
发表于 2008-5-23 15: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营口
用疫苗的剂量大了是不是也会产生免疫抑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辽宁--老王

Rank: 7Rank: 7Rank: 7

原创先锋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来自
辽宁朝阳
发表于 2008-5-23 17: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朝阳
免疫抑制已经越来越被养殖行业重视了 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为养鸡事业奋斗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常驻居民奖

来自
山东省 青岛市 平度市
发表于 2008-5-23 22: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滨州
我计划性的养殖最终导致鸡的艾滋病的出现,无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5-21 13:48 , Processed in 0.105425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