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1|回复: 0
收起左侧

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及防制对策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漳州诏安
发表于 2008-2-22 0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漳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及防制对策
来源: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近年来,我国养禽业发展非常迅速,伴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危害养禽业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且日益复杂,控制难度不断加大,已成为规模化养禽生产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可能与禽类中广泛存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密切相关。

  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般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导致的疾病总称。目前普遍认为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免疫耐受、应激和抗原竞争等,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作者就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及防制措施作一浅述,以期引起广大养禽专业户对该类疾病的高度重视。

  1 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
  1.1 传染性因素 家禽的有些传染病是由可能损害机体免疫系统的病原体引起的。由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全球养殖业的危害日趋严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日趋严重。崔治中等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我国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型鸡场中相当普遍,已对我国养鸡业特别是肉鸡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目前已发现主要有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均可引起鸡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免疫抑制。这些病原体主要损害其免疫器官如法氏囊、胸腺、脾脏、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样组织等而引起免疫抑制。此外,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也可引起鸡表现出一定的免疫抑制。在临床上预防早期感染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尤其重要,因为它们引起的免疫抑制主要损害免疫中枢器官的发育,影响将是终生的。
  然而对于水禽,目前国内尚未见水禽免疫抑制性病原或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相关研究报道。在国外,Sandhu等(1998)报道感染非典型鸭瘟的北京雏鸭表现出免疫抑制。Soike等(1999)报道在德国一大型养鹅场发生的一种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率很高的类圆环病毒感染,并引起鹅免疫抑制,导致继发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和曲霉菌,出现严重的生长停滞。
Shawky等(2000)经试验揭示低致病力鸭瘟病毒对鸭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进一步证明鸭瘟病毒侵害的靶细胞为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
  1.2 应激因素 应激反应是机体对不同刺激的非特异反应的总和。如对应激状态忽视,它有可能发展为疾病;反之,如果足够重视并及时消除它,机体就可能恢复健康。因此可以说应激是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对家禽的各种刺激,例如天气炎热、运输、捕捉、化学物质刺激等都是应激因素。这些应激刺激脑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它再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损害T淋巴细胞,造成法氏囊、胸腺、淋巴样组织机能退化,免疫器官对抗原刺激应答能力降低,从而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因此,应激反应能抑制免疫反应,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从而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在各种应激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热应激,故夏天禽舍中的防暑降温显得尤为重要。
  1.3 化学物质 目前已经证实,某些化学物质,如卤化苯、卤素、农药等也都是免疫抑制剂。这些化学物质可引起禽类免疫系统组织的部分甚至全部萎缩及活性细胞的破坏,进而引起免疫失效。铅、镉、汞、砷等许多重金属对家禽也有免疫抑制作用,它们能损伤一种特定的细胞而引起免疫抑制。还有抗生素中的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有些抗生素类药物,可使活菌疫苗中的细菌灭活或改变菌苗的抗原成分而使菌苗接种时免疫失败。
  1.4 营养因素 营养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饲料中蛋白质的供给及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正常代谢对机体抗体的产生起重要作用。如果蛋白质饲料不足,可造成机体在免疫应答中合成免疫球蛋白受影响而造成免疫抑制。某些维生素(如复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锌、铁、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需物质,若上述营养性物质缺乏或过多或各成分间比例不协调,必然导致机体继发性免疫抑制。
  1.5 毒物因素 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可抑制禽类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的合成,使法氏囊、胸腺、脾脏萎缩,毒害巨噬细胞从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
  1.6 免疫耐受 机体对病原体不产生应答反应称为免疫耐受。初次免疫接种时因母源抗体水平过高而不产生应答反应。这是因为疫苗中的抗原一进入机体就被母源抗体所包围,使其不能和相应的B淋巴细胞接触,导致不能产生应答反应。养禽场在进行预防接种时,疫苗的接种量也应严格按照厂家推荐用量,因为进入机体的抗原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1.7 抗原竞争 将2种或2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此现象称为抗原竞争。因此,养禽场在制定家禽免疫接种计划时,各种疫苗尽量不要同时使用。产生抗原竞争的原因是由于所有病毒都能诱导所感染的细胞合成干扰素,这种干扰素能抑制病毒在同种细胞中的复制,但不能抑制在不同种动物的细胞中复制,也就是说干扰素有细胞的特异性,但是不同的病毒对于干扰素有不同的敏感性。比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和新城疫疫苗联合使用时,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量大,将会干扰机体对新城疫病毒的免疫应答,从而引起机体对新城疫的免疫抑制。

  2 减少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措施
  由于禽类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往往并不表现特殊的临床症状,甚至常常以其它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大肠杆菌病、生长发育迟缓等),因此它的存在和危害通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于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单靠片面孤立的手段难以奏效,只能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2.1 加强家禽的饲养管理 加强家禽的饲养环境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养禽场内的病原微生物。降低各种应激因素,很多应激因素都可诱发、促进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发病家禽的病情,导致死亡率上升。因此,应尽可能减少家禽的各种应激因素,避免饲喂发霉变质、含重金属、工业化学物质以及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同时做好禽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禽舍干燥,降低禽群饲养密度。
  2.2 注意家禽的营养水平 注意家禽的营养水平,提高自身免疫力。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导致家禽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营养是影响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饲料质量,保证免疫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所需的蛋白质,通过提高家禽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避免家禽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营养消耗性疾病所导致的免疫反应低下,对疫苗免疫应答降低,抗体产生也低的情况。
  2.3 建立规模化养禽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采用生物安全措施饲养家禽,即采用全进全出的方法来切断病原在养禽场(户)内的传播,通过严格制度将病原拒之门外,每一养禽场(户)尽量只养单一品种禽类。为了发挥“全进全出”的作用,可采用分段饲养法,将雏禽、青年禽、育肥禽和种禽分别饲养在不同的禽场,这样既可缩短全场消毒的时间,又有利于防止家禽发病。日常应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禽生产的各个环节,尽最大可能降低禽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禽群继发感染的机率。
  2.4 适当应用药物控制继发感染 鉴于一些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对免疫功能的损害,易引起一些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因此在饲料中(如育雏阶段)添加一些抗菌药物(但禁用一些可能引起免疫抑制的药物)以防制禽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2.5 加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对于马立克氏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的感染,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它们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种群免疫,因为种群免疫能让其后代获得足够母源抗体,从而在低日龄得到被动保护,防止家禽出现早期的免疫抑制感染,有效防治疾病的发生。
  同时应加强包括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内的各类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体监测工作,如果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必须对免疫程序加以调整。而对于禽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等疾病,在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预防控制的情况下,只能凭实验室诊断,及时淘汰阳性鸡,从而达到良好的防制效果。在临床上尤其要重视对种群进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净化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通过蛋传播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4-30 21:12 , Processed in 0.487208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