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75|回复: 16
收起左侧

近两年来肉鸡市场面临的问题分析以及防治策略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郑州
发表于 2011-11-30 09: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对家禽养殖业来说,近两年似乎不是很太平。



案件一

自2011年初至现在,从我国北方的白羽肉鸡到南方的三黄鸡(快大),大面积发生了一个“怪病”:进雏几天后,雏鸡就出现打喷嚏、甩鼻、个别伸颈张口呼吸、流泪、结膜炎等临床症状,按照“支原体”、“沙门氏菌”、“传喉”等病治疗,疗效甚微。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严重的非典型法氏囊、新城疫、变异禽流感等混合感染并出现数量不等的“零星”或大量死亡。不少地区用尽了能够想到的各种办法(注射干扰素、法氏囊抗体、新城疫Ⅰ系活疫苗、利高霉素、头孢类药物以及投服大剂量的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头孢类药物、干扰素、胸腺肽等等),均疗效甚微或无效,不少鸡群“养不到天数”还是以“淘汰”处之,给肉鸡鸡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不少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老板、兽医、养殖户都陷入了极大的困惑:如此下去,这“(肉)鸡”还能养吗?!此病如此难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兽医诊断和用药有误还是“药物质量有问题”?



案件二:

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大面积出现的肉鸭“脚瘫”病和种鸭、产蛋鸭大幅度降蛋及大批死亡,让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肉鸭养殖业遭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疾病来临时,在江浙、山东等地,养鸭户欲哭无泪:一只种鸭1个疗程的治疗费用个别达到了8~10元,但是还是控制不了死亡和让产蛋恢复;10000只肉鸭,因脚瘫结果出栏不到8000只。如此严峻的形势,尽管肉鸭苗的价格一度飙升至每只9元(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却没有多少养鸭户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案件三:

肉鸡养殖业还有一个病就像幽灵一样徘徊,这就是传染性腺胃炎。近年来的腺胃炎、腺胃-肌胃炎已经成了“常规病”,给肉鸡养殖业造成了不少的损失,用药成本也为之大增,料肉比升高带来的损失更不可估计。



案件四:

2011年3月,山东某养殖户饲养的近万只蛋鸡,到了开产日龄却出现了机体迅速消瘦及大批量死亡(有专家指出系禽“白血病”),最后几乎全群淘汰。短短数日,几十万投入血本无归。一个农民承担如此大的损失,谁负此则?其实,近两年来,像山东这位养殖户遇到的情况在全国比比皆是,那些只是没有新闻媒体的曝光而外界知之甚少罢了。曾经一度盛行的“血管瘤”,也让不少商品场和种场告别了家禽养殖行业。



案件五:

2011年的3.15,对对双汇集团来说,是一个噩梦,短短数日,双汇上百亿的损失让人们再次继“红心蛋”、“毒大米”、“毒牛奶(三聚氰胺)”之后,发出了深深的感叹:还有什么东西能吃啊?!2011年4月11央视报道的浦东华联超市“黑心馒头”,让中国的老百姓感受到了比“核辐射”更现实和更严峻的生存危机,也反映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之后全社会对整治食品安全的决心和步伐。



案件六:

2010年8月,“超级细菌”让全世界震惊;2010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一篇《肉里咋吃出了抗生素》的报道“新生婴儿对七种抗生素耐药及我国畜禽养殖每年消耗9.7万吨抗生素”让全社会感到担忧。



上述事件说明:

第一,耐药性和遗传疾病,使畜牧业面临的疫病风险越来越大;

第二,为了治疗畜禽疾病,滥用抗生素已经引起社会关注;

第三,为了保障人体健康,政府对食品安全监控将越来越严,抗生素也将会纳入监控之列。

事到如今,面对如此严峻的疫病风险、病原微生物的广泛耐药以及肉、蛋、奶等食品抗生素残留造成的人体危害等,探索和实践一套既能保证、改善生产效益又能提供优质、安全食品的饲养管理方案已经成为畜牧行业特别是家禽养殖行业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养殖业壮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善饲养环境是是基础。目前,家禽养殖环境由于其经济效益和风险的影响,饲养环境相对恶劣,圈舍简陋,环境有害物质和病原污染严重,都停留在一种“靠天吃饭”的状态。简陋的圈舍提供不了气候恶变时对群体的保护,特别是冷热应激和干燥气候的影响;环境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特别是地下水污染)已让机体处于严重的被攻击状态,结果导致“疫病不断”,防治成本逐年攀升。

改善饲养环境的具体措施:

1、改善硬件(场地、圈舍)设施,有效控制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等对机体产生的应激;

2、制定有效的消毒防护措施:圈舍定期消毒、进出场人员及物品严格消毒;

3、改善饮用水的污染(饮水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持续伤害;

4、无害化处理粪便及病死个体,减少病原对环境的污染。



改善家禽营养供给是前提。目前,由于饲料原材料大幅上涨、畜禽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下等原因,营养不平衡、有毒有害原料等对机体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发育不健全、抗病力下降、胃肠负担重、肝肾损伤严重等临床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疫病肆虐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善家禽营养供给的措施:

1、选用优质原料,减少动物下脚料、杂粕等的添加比例,控制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尤其是雏禽及蛋(种)禽;

2、提供充足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E等(肉禽尤为重要),以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

3、肉禽尽量避免使用未经熟化的饲料,以减轻消化道组织损伤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减低养殖成本。



建立合理、有效的防疫措施是保障。防疫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畜禽的发病率,以减少经济损失。由于环境污染、滥用抗生素、不合理的防疫措施、机体免疫抑制以及错误的防疫意识等原因,现在的疫病几乎是防不胜防。结果导致:

兽药厂:挖空心思产“新品”;经销商:千方百计卖“特效”;养殖户:不辞辛苦找“神药”。

兽药生产环节:组方越来越繁,换代越来越快,产品越来越乱;

兽药使用环节:方法越来越新,胆子越来越壮,兽医越来越惑;

畜牧生产企业:疑难越来越频,效益越来越差,风险越来越大。

畜禽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呢?根本的问题在于从业人员的意识问题。目前,无论是兽药生产企业、广大兽医,还是养殖户、养殖企业,都把精力集中于对疾病本身的“研究”,总是希望能通过一些药物或措施将引起某种疾病的病原“消灭掉”而完全忽视了机体自身对“消除”病原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全行业上下都在都在围绕病原本身寻找措施时,没有考虑机体自身对“消灭病原”的影响。

实际上,目前所用的抗生素(抗菌药和抗病毒药),除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两者口服几乎不吸收)外,其它抗生素都不能直接将病原“杀灭”;他们能起的作用,都只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或者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等,也就是说,它们只能组织病原繁殖而不能将其“消灭”。那么,如何才能让机体免受其害或如何才能将体内的入侵者(病原)“清除”呢?

防止病原对机体的损害(致病),有两种办法:

第一,使用抗生素抑制或消灭体内的病原。

病原进入体内后,没有达到一定数量以前,机体只是带毒(菌),对机体本身不会造成明显的伤害。为了不让其在体内发展增量,一方面,我们可以使用抗生素抑制其繁殖,所有口服吸收的的抗生素就是其这个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注射诸如多粘菌素或杆菌肽类药物,将其杀灭。

但是有个问题,环境污染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机体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如果要达到上述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么持续让畜禽服用抗生素,要么每天给饲养的畜禽注射抗生素。无论采用哪种办法,不仅会造成工作量极大及“用药成本”剧增,还会加速病原微生物对使用药物的耐药从而使抗生素“无效”,也会对机体肝、肾等造成实质性损害和影响食品安全。如此有害无益的“防治”理念,不仅没有让我们的养殖业“顺利”发展,反而让养殖业陷入了目前如此尴尬的境地:疫病繁杂,医治无效;食品安全,步步紧逼。

所以,使用抗生素防病的指导思想已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此路不通也,

第二,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复杂,是由骨髓、胸腺、法氏囊(禽)、淋巴组织(器官)、免疫物质(抗体)等构成的。依据免疫功能特性,免疫系统分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平衡三大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这三大系统处于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和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准确地识别“自己”与“非己”的抗原物质,对自身所形成的抗原具有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具有排异作用。

免疫防御系统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异物的一种免疫功能。在高度和谐状态下,该免疫系统担负着抵御入侵的病原体、毒性物质和微生物等。

免疫平衡系统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在高度和谐的生理代谢中,机体的自稳功能能够及时准确地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异的细胞和抗原性物质,而对自身则保持高度的免疫耐受功能。

免疫监视系统是机体极为重要的免疫保护机制。在高度和谐的状态下,能够及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保护机体正常代谢。

由此可见,要维持机体健康,抵御病原入侵,关键措施还在于机体本身,药物只能起有限的协助作用(控制已入侵病原的数量以提高清除效率)。因此,如何提高机体自身防疫能力,是解决目前疾病困扰的根本措施。理由是:

1、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改善,畜禽将在病菌堆里生存;

2、病原严重的耐药性普遍存在,“特效药”、“神药”时代一去不复返;

3、即使选用抗生素防治方案,用药成本也将无法承受;

4、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了抗生素,靠什么保障机体健康?

促进消化系统统健康是提高机体自身防疫能力的根本措施,也是建立合理、有效防疫计划的基本原则。

消化系统是机体获得营养的唯一途径,消化系统健康了,才能保证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特别是当前饲料成分复杂多变、水质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畜禽(尤其是快速生长的肉禽)肠道疾患已经成为疫病之首,不仅造成用药成本增加、大幅降低了饲料报酬的、增加养殖成本,而且致使机体由于营养供给不全而抗病力明显下降。因此,改善和促进消化系统(包括肝脏)健康,是提高机体自身抗病力的关键,也是制定防疫方案是首先考虑的措施之一。

克服免疫抑制病是保障畜禽健康养殖的关键,尤其是家禽。近几年,我国家禽养殖业普遍流行的禽流感、白血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生症、马立克等,给家禽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肉禽尤为严重:风靡一时的“腺胃炎”、眼下盛行的“病毒性感冒”以及“鼻气管炎”、“传喉”、“非典型法氏囊”、“非典型新城疫”等,究其根源,还是免疫抑制造成的,而不是接种方法和疫苗质量造成的。其中的罪魁祸首(百病之源),当数禽流感变异株和禽白血病。对这两个病的防治,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想尽了各种方法“治疗”(所有超剂量抗病毒西药、干扰素、胸腺肽、转移因子都用上了),但都收效甚微;其实,除了投服大剂量的中药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外,别无他法,否则的话,也不会如此顽固和盛行。要控制好这两个病,除了增强机体健康意外,更重要的是要杜绝种源的传播,包括眼下的“鼻气管炎”在内,很大程度上是种鸡垂直传播造成的。

因此,种鸡的保健预防也是控制这个病的关键措施,尤其是两广的三黄鸡,多数种鸡都是从养殖户饲养的鸡群中“挑选”出来留作种鸡的,这些鸡往往携带多种病菌,特别是禽流感变异株、白血病、沙门氏菌、支原体等,也使得这些病在这一地区周而复始,给当地养殖业造成了极大损失,在商品鸡的表现尤为突出。

评分

参与人数 1 +40 收起 理由
李巧玲 + 40 您的帖子对我很有帮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辽宁丹东
发表于 2011-11-30 09: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丹东
怎么净弄些吓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新疆喀什
发表于 2011-11-30 09: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喀什地区
学习了,收藏了慢慢研究。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济宁
发表于 2011-11-30 11: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对养殖户来说理论性的东西说了等于不说,没啥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博士生

Rank: 8Rank: 8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河南焦作
发表于 2011-11-30 11: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焦作
学习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阜阳
发表于 2011-11-30 12: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现在的鸡病是防不胜防,理论再好也是没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终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超级在线王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邢台
发表于 2011-11-30 14: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管理是第一,没有好的管理什么都是白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泰安
发表于 2011-11-30 19: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此文章很有深度,对疾病谈的很透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南阳
发表于 2011-11-30 21: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南阳
此文章很有深度,对疾病谈的很透彻'.读后让人害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省滨州市
发表于 2011-12-7 21: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淄博
归根到底,都是利益在作祟,饲料厂,兽药厂,经销商,养殖户,所有活动在养殖设个链条上的每一个螺丝都要挣钱,不择手段的挣钱,所以才有了上述几个案例,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加强管理,以及制度的完善等等。这需要国家,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这辈子是看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省滨州市
发表于 2011-12-7 21: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淄博
这不是行业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了的,还是不要说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

来自
江苏省镇江市
发表于 2011-12-8 13: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说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各大药厂都在追求高科技技术去糊弄我们老百姓,有几家是向国外那样研究的很实际呢,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饮水免疫时可以加入脱脂奶粉,可是国内有几人考虑过奶粉中的药物残留,鸡胃肠道的药物残留呢。饮水器中的药物残留呢?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好好落实好养殖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2011-12-22 19: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理论性太强,不好普及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发表于 2012-1-30 11: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很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菏泽市
发表于 2012-9-7 18: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菏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6-16 01:29 , Processed in 0.444853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