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和舆论导向掰腕子 食品安全的话题一直是社会公众的热点话题。现代舆论理念和技术工具的进步,使得社会公众拥有了更多知情权,大众消费食品的品质,成分、生产流程、安全系数等被要求更加透明,难怪有人说,现在的舆论,是把食品安全当成了经常性的拿事说事,只要你是搞食品或与食品相关密切的行业,你就没跑,想什么时候拿你,那就是手到擒来(据称,速生鸡事件背后就有幕后推手。)。在食品安全上,大众更挑剔了或者是挑剔的更厉害了,这与舆论导向的引导不无关系。无可否认,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这个问题上搞愚民政策是行不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想一想,舆论是把双刃剑,舆论又有着放大效应,还有负面影响的持续发酵效应;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行业媒体和企业自媒体又有着自我欣赏的偏好和炒作之嫌。所有这一切,在让社会公众拥有更多知情权的虎皮大旗之下,公开性和透明性像霓虹闪烁下的哈哈镜,我们养殖业被矮化了甚至被妖魔化了。 有时候,我们养殖业及其辅助行业(饲料、疫苗、兽药、设备、上游供种单位等)是真有身处漩涡之中而身不由己之感;而当我们晕头转向之余,稍稍清醒一会之际,又会感到,我们是在和舆论导向掰腕子。其中有一部分是和不负责任的舆论导向和对舆论报道误读误判的掰腕子。请看以下报道: 据报道,为期4天的第28届首尔国际食品大展,占据60多个展位的中国展区几乎无人问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鲜明对比。而台湾地区的食品受青睐,被认为更安全。提起中国食品,有人会联想到有毒食品。人们说,吃在中国,穿在法国,玩在美国,住在英国。现在呢?吃在中国的台湾了。 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难道只有台湾那一小片才是安全的? 又有报道称,在去年6月法国波尔多举办的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中国的现代牧业牛奶击败了跨国品牌的强劲对手,摘取食品类金奖,被誉为“中国牛奶在品质上的翻身仗”。而此前备受诟病的中国奶品能在国际获得金奖,也让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主席约瑟夫·贝斯曼十分感叹:“我看到了中国的食品有很高的品质,很惊讶地了解到今天获奖的中国乳品企业拥有如此现代化的加工技术,真的很棒!”那这加工技术是什么呢? 有报道称,牛奶也有“死活”之分。要防止过度热加工对牛奶的伤害。原因是牛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极不耐热。通过热处理方式杀菌,只要升温到50℃以上,其中的活性物质就开始被损害了。温度越高、停留的时间越长,损害得越多。而在现代牧业,封闭式通道的一侧是全封闭的牛场和挤奶大厅,另一侧就是自动化加工车间。奶牛挤出的鲜牛奶经检验合格后,通过密封的输送管道直接到达加工车间,免掉了冗长的原奶储存运输等环节,也省去了“闪蒸”、“预巴杀”等不必要的加热操作,原料奶从挤出到成品奶不超过2小时,大幅度降低了对牛奶的热伤害程度 有专家指出,从挤奶到加工仅2个小时,意味着牛奶当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得到了最大化的保留,,挤出的鲜奶如果在48小时以外加工,则热处理强度必须大幅度提高,牛奶活性蛋白几乎降为零;若在2小时以内完成低热强度的加工,则牛奶活性蛋白保持75%以上,这“2小时牛奶”技术,是奶产品具备高品质的技术。 目前市售牛奶从挤奶到加工绝大多数都超过了2小时(包括城郊奶牛场现挤现卖的鲜奶),是不是就喝起来没价值了?果真如此,那“2小时牛奶”会不会被假冒销售? 有报道称,三聚氰胺事件曾重创我国乳制品业。再加上原料奶质量在技术上不能完全保证,行业一再出现卖奶难,消费信心不足,出现部分消费者高价选购进口产品现象。香港还对大陆人群限购。(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由每年进口奶粉不足10万吨猛增至2014年的104万吨)。 有人说,2015年初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突出的奶业危机(“倒奶、杀牛”事件),因于进口奶冲击。可是,如果国产奶质量上乘的话,这奶业危机岂不就不会出现?怨谁呢? 不过,有时候,舆论也不是全能的。比如,早就反复宣传的“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把猪肉赶出餐桌”等等。行业、企业商业炒作,也并不能都如期实现。例如,有业内权威人士分析: 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奶260公斤,我国人均消费奶35公斤;但我们不能离开国情,简单的用加减乘除来计算我国的奶品消费空间。
世界上不是所有人每年都得能喝得下260公斤奶的。欧洲人一日三餐的面包、三明治、披萨、汉堡、咖啡等在制作和食用过程中都会用到牛奶;而中国人一日三餐的馒头、烙饼、包子、馅饼、饺子、米饭等在制作和食用过程几乎用不上牛奶。这一饮食习惯就限制了牛奶进入国人一日三餐的数量,要改变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是需要漫长时间来支撑的。国民中的新新人类崇尚西餐,但是,中餐情结仍很浓。
其次,在国人的蛋白质摄入方面,不能单纯的只用牛奶消费量来衡量,我们人均喝奶较低,但吃的猪肉并不比发达国家低,我国人均年猪肉消费为40公斤,名列世界第5名。在目前的蛋白质摄入水平下,肥胖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居民健康的一大问题,减肥已成为城市人口的一大时尚。如果在人均年吃猪肉40公斤的基础上,让国人年消费奶达到260公斤,中国会不会成为地球上的肥胖巨人呢? 健康的标准和饮食的传统,舆论只能做一半的主。 还如,有人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会增加奶粉需求,奶业转型。每年增加大约8~21万吨奶粉需求。但这是在假设的基础上的算术,假设每个婴儿平均用配方奶12个月,每月4罐,按照每罐1公斤计算,配方奶4公斤要消耗纯奶粉2﹒22公斤,每个婴儿一年要用26﹒64公斤的纯牛奶。有人估算,每年新增人口大约在300~800万之间,因此,估算每年将会增加821万吨纯奶粉需求。这样的估算是不是有些粗浅呢?现在许多80后90后纷纷表示不想要二胎,养不起;还有一些丁克家族是连头胎也不要的;凡是二胎就一定要喝每月4罐的纯奶粉连用12个月或24个月?每年新增人口与奶粉消费量,变数极大! 有报道称,2015年10月26日,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的国际癌症机构(IARC)发布报告称,肉制品为致癌物,包括新鲜猪肉、牛羊肉、在内的红肉亦可致癌。报告发布对国内肉制品企业冲击效应显现,双汇、雨润、龙大当天的股价分别下跌,肉类致癌报告的发布及不断发酵,势必对国内主任消费产生影响。 那怎么办?全球范围内的宰杀、禁养、禁食猪牛羊?或者全改吃被称为“白肉”的鸡肉、鱼肉? 由于对速生鸡和抗生素及禽流感的的负面消息产生认知误解,消费者回避鸡肉消费。2013年禽流感给行业带来的损失高达1000亿元。 2012年,欧洲曾出台母鸡福祉指令,禁止欧盟成员国采用传统的多层式金属鸡笼,要求改为人道宽敞的鸡笼,或圈养,以保障其生活品质,这一规定加上舆论媒体的喝彩,直接导致当年欧洲出现鸡蛋慌。 好了,说着说着又多了,杂乱无章了。不是说掰腕子吗?我们养殖业对舆论是,又爱又怕又无奈。可是仔细想想,我们自身还有好多问题需要解决,打铁自身硬,要和舆论掰腕子,咱手上得有劲不是?我们还有许多理念与实践经验要提炼,要自律,要自强。比如,硬件现代化≠健康养殖,更≠无抗养殖等。我们把自己搞正确,让舆论说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