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2|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再创新低!13.7元/公斤背后的供需博弈与周期突围(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生猪市场现状:价格承压下行,淡季特征显著

(一)现货价格跌破年内低点,市场悲观情绪蔓延

近期,生猪市场态势严峻,价格持续下行,对养殖户造成较大影响。据搜猪网数据显示,8 月中旬全国生猪均价降至 13.7 元 / 公斤,较 6 月低点再度下降 0.8 元 / 公斤,刷新 2025 年新低。此价格走势呈持续下滑态势,导致整个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

在北方主产区,河北、山东等地生猪均价已跌破 13 元 / 公斤,河南、东北等地规模场出栏价更是低至 12.8 - 13.2 元 / 公斤。面对如此低价,散户压栏惜售情绪开始松动。据统计,周度出栏量环比增加 12%,养殖户纷纷选择出栏以减少损失。

期货市场同样表现不佳,同步走弱。09 合约下破 14000 元 / 吨整数关口,这一走势反映出市场对短期供需宽松的强烈预期。投资者对短期内生猪市场表现信心不足,多选择离场观望,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

(二)出栏均重持续下降,产能释放节奏加快

在生猪市场价格下跌的同时,出栏均重也在持续降低。钢联数据表明,上周生猪出栏均重 123.32 公斤 / 头,环比下降 1.2 公斤。部分规模场主动将出栏均重降至 120 公斤以下,主要原因是为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在猪价低迷的背景下,成本控制显得尤为关键。

从出栏计划完成率来看,7 月样本企业出栏计划完成率在 95.7% - 97.1%,虽未达 100%,但差距较小。而 8 月计划出栏量环比增幅达到 6.6% - 7.0%,预计 8 月全国出栏量达 2472 万头。这意味着大量生猪将集中涌入市场,供应压力集中释放,进一步加剧市场供需失衡。大量生猪出栏对本就疲软的市场形成较大冲击,猪价上行难度增大。

二、供需失衡深层原因:供应 “三高” 与需求 “两弱” 的角力

(一)供应端 “三高” 压制价格上行

产能兑现期叠加压栏出栏

从生猪生长周期分析,2024 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的产能在今年三季度集中兑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推算,8 月适重生猪理论供应量同比增加 15%,市场生猪供应大幅增长。

此外,前期养殖户压栏惜售的大猪(130 公斤以上)占比超过 30%。受高温天气影响,这些大猪生长速度减缓,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养殖户不得不加速出栏。近期单周屠宰量达到 13.9 万头,创下近两个月新高,充分表明市场供应压力巨大。大量生猪涌入市场,致使猪价承压持续下行。

2. 二次育肥补栏情绪低迷

在山东、河南等地,栏舍利用率高达 80%,但从业者对后市预期谨慎。二次育肥存栏量环比下降 8%,显示出市场对二次育肥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市场标猪供应过剩,仔猪价格同步走弱。15 公斤仔猪均价跌至 480 元 / 头,较 4 月高点下跌 20%,使得养殖户对二次育肥持谨慎态度,不愿冒险投入。

3. 冻品库存低位但建库动力不足

目前,全国冻品库容率维持在 25% 的低位,按照常理此时应有较强建库动力。但实际情况是,屠宰企业观望情绪浓厚,等待更低价格。只有当现货价格跌至 13.0 - 13.5 元 / 公斤时,才会启动少量建库。在此情况下,冻品库存短期内难以大幅增加,无法有效缓解市场供应过剩局面。

(二)需求端 “旺季不旺” 成常态

终端消费疲软难振

持续高温天气致使家庭采购意愿大幅降低,农贸市场猪肉销量同比下降 10%。团餐、餐饮需求受经济环境影响表现欠佳。学校开学备货量较 2019 年同期减少 18%,白条肉走货速度放缓 30%。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猪肉终端消费需求难以提振,无法对猪价形成有效支撑。

替代品分流效应显著

鸡蛋、牛羊肉等替代品价格低位运行,促使居民蛋白消费结构发生调整。消费者在选择肉类时更倾向于价格实惠的替代品,猪肉在日常饮食中的占比降至 45%,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5 个百分点。替代品的分流作用明显,进一步削弱了猪肉市场需求,增加猪价上涨难度。

三、养殖利润承压:散户亏损扩大,龙头成本优势凸显

(一)不同养殖模式分化加剧

在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下,不同养殖模式的利润状况出现明显分化。

外购仔猪模式面临深度亏损困境。一头 15 公斤仔猪价格在 480 - 520 元 / 头,育肥期饲料成本约 1200 元 / 头。以当前 13.7 元 / 公斤的生猪均价计算,头均亏损高达 186.91 元。这对中小散户造成沉重打击,资金链紧张问题愈发突出。部分地区中小散户已开始淘汰母猪,减少养殖规模以应对亏损。

自繁自养模式目前虽仍能勉强盈利,头均盈利 31.42 元,但与 5 月峰值相比,盈利空间大幅缩水,减少了 85%。规模场凭借先进育种优势,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达到 26 头 / 母猪,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将成本控制在 13.5 元 / 公斤以下。以牧原股份为例,其一体化养殖模式实现从种猪培育到饲料生产再到生猪养殖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成本,在市场波动中展现出更强抗风险能力。

(二)行业 “马太效应” 加剧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生猪养殖行业 “马太效应” 愈发显著。牧原、温氏等龙头企业凭借全国布局的屠宰产能和完善的冷链物流优势,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其屠宰产能占比超过 40%,能够将分割肉利润率维持在 8% - 10%。同时,这些龙头企业通过期货套保等手段有效对冲价格风险,当市场价格下跌时,可通过期货市场盈利弥补现货市场损失,保持稳定利润。

相比之下,中小散户因缺乏深加工渠道,只能被动接受现货市场低价。一头生猪单头亏损幅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30%,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部分地区中小散户还面临卖猪难问题,因依赖中间商销售,中间商压价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这种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的马太效应正在重塑生猪养殖行业格局,未来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高。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3 02:47 , Processed in 0.174983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