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1|回复: 4
收起左侧

[每日话题] 正大可生食鸡蛋现“鸡粪”争议(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2025-8-8 10: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事件直击:高价可生食鸡蛋现蛋壳污物,消费者信任面临考验

  (一)“可生食”标签下的视觉冲击

  在当下追求品质生活的背景下,可生食鸡蛋凭借“无菌”“高营养”的宣传,成为众多消费者厨房中的新选择。然而,近日正大食品的可生食鸡蛋却陷入信任危机。7月5日,消费者张先生于电商平台的正大旗舰店下单两盒可生食鲜鸡蛋,每盒30枚。本期望收获高品质的安心食材,拆箱后却大失所望:部分鸡蛋蛋壳附着深褐色块状污渍,从形态判断,极似干结的鸡粪。

  正大这款可生食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高出50%,宣传页上“48道安全标准”“不含沙门氏菌,放心可生食”等字样十分醒目,向消费者传递出极致安全、高品质的信号。但眼前脏兮兮的蛋壳,与宣传中的高端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张先生的质疑具有合理性:连最基本的蛋壳清洁都无法保证,又怎能让消费者相信其真的达到可生食标准并放心生吃?这如同购买一件号称高级定制、一尘不染的礼服,收到时却发现明显污渍,心理落差不言而喻。

  (二)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与担忧

  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发现,同期有多条关于正大可生食鸡蛋的投诉,内容大多围绕“蛋壳脏污”“异物残留”等问题。消费者的诉求明确:一是要求退款,毕竟支付高价却未获得相应品质的产品;二是希望商家下架同批产品,避免更多消费者权益受损;三是期望商家做到信息透明化,使消费者清楚了解鸡蛋的真实生产、检测情况。

  消费者愿意为“可生食”概念支付溢价,其期待不仅包括鸡蛋内部微生物指标达标,还涵盖鸡蛋外观的清洁度,这是最直观的品质体现。蛋壳上的污渍,严重影响产品整体品质。消费者担忧这些污渍可能成为致病菌的滋生地,即便鸡蛋内部经过杀菌处理,打开蛋壳瞬间,外部病菌仍可能污染蛋液,生食则将健康置于风险之中。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二、企业回应与行业现状:清洁度≠安全性,生产流程存在漏洞

  (一)正大食品的“清洁-杀菌”逻辑辨析

  面对大量质疑,正大食品迅速作出回应,核心内容为鸡蛋在生产过程中经历自动化清洗以及UA杀菌流程,出现脏蛋是因为漏检率的存在,部分附着大面积鸡粪的鸡蛋流入市场,但强调经过杀菌后鸡蛋不含沙门氏菌。这一回应虽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暴露诸多行业现实问题。

  从自动化清洗角度而言,流水线作业虽高效,但并非绝对可靠。鸡蛋在高速流转的清洗设备中,那些鸡粪附着面积大的鸡蛋,可能因在传送带上角度偏差,导致清洗喷头无法全面覆盖,从而残留污渍。如同使用自动洗碗机洗碗,若碗碟摆放角度不当,一些角落可能洗不干净。而脏蛋检测设备,即便为行业内最先进的,也难以实现100%精准,致使漏检情况时有发生。

  再探讨“可生食”标准的核心边界。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可生食”主要聚焦于通过杀菌工艺,严格控制沙门氏菌的存在,这是国标明确要求不得检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鸡蛋要达到绝对无菌,也不代表蛋壳必须毫无污渍。所以,正大食品从微生物指标达标的角度回应,有其行业标准依据,不过却忽视了消费者对蛋壳清洁度的直观感受和合理诉求。

  (二)蛋鸡生理构造与生产流程的天然矛盾

  母鸡特殊的生理构造,决定鸡蛋从源头上就可能面临被污染的风险。母鸡排泄和产蛋共用同一个泄殖腔,这使得鸡蛋在产出瞬间,蛋壳表面天然就可能沾染粪便。为降低这种风险,正规企业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通常是“清洗→紫外线杀菌→涂膜保鲜”三步处理法。

  清洗环节主要利用物理冲刷和清洁剂,去除蛋壳表面大部分污渍和杂质;紫外线杀菌利用紫外线的杀菌特性,对蛋壳表面残留细菌进行消杀;涂膜保鲜在蛋壳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既能进一步阻挡细菌入侵,又能延长鸡蛋的保鲜期。理想状态下,这三步可将蛋壳菌落总数降低90%以上,但物理清洗无论如何优化,都无法完全消除那些顽固污渍,尤其是干结的鸡粪。

  据行业数据统计,即便像正大这样的头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脏蛋漏检率仍可能达到1%-3%。看似比例不高,但考虑规模化养殖场庞大的产蛋量,流入市场的脏蛋数量实则不容忽视。这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在平衡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与产品品质之间,仍面临巨大挑战。

  三、专家解读:“无菌蛋”是营销概念,生食安全需破除两大误区

  (一)误区一:蛋壳干净=食用安全?

  在这场可生食鸡蛋的风波中,一个核心认知误区亟待澄清:蛋壳干净是否等同于食用安全?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给出明确解读。他指出,蛋壳上的污渍不仅影响观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污渍,很可能是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致病菌的滋生地。

  即便正大食品强调鸡蛋经过严格杀菌处理,从微生物指标看,蛋内的沙门氏菌风险确实可控。但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与鸡蛋接触是多维度的。当手触碰到脏污的蛋壳后,若未及时洗手,就可能通过手部接触,将蛋壳上的致病菌传播到其他食物上,从而埋下食品安全隐患。例如,准备做一份蔬菜沙拉,打鸡蛋时手碰到脏蛋壳,之后又直接用手处理蔬菜,致病菌就可能污染整份沙拉。

  钟凯进一步强调,可生食鸡蛋的安全保障是一个“全链条”工程,涵盖从养殖环境的把控、先进的杀菌工艺运用,到运输储存的严格管理等各个环节。但蛋壳清洁度,无疑是消费者最直观能看到的安全信号,如同一个人的外表整洁程度,虽不能完全代表其内在品质,但却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消费者有权利要求鸡蛋不仅内在安全,外在也要清洁,两者缺一不可。

  (二)误区二:生食比熟吃更营养?

  商家在宣传可生食鸡蛋时,常抛出“生食营养更丰富”这一卖点,试图吸引更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但事实是否如此?钟凯从专业角度进行剖析,彻底打破这一误区。

  生鸡蛋中含有一种名为抗生物素蛋白的物质,它会阻碍人体对B族维生素的吸收。长期食用生鸡蛋,可能导致人体出现B族维生素缺乏的症状,如皮肤炎症、疲劳乏力等。而且,从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来看,生鸡蛋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55%,而经过烹饪煮熟后的鸡蛋,蛋白质消化吸收率能大幅提升至91%。这如同同样一块土地,精心耕种(烹饪)后的收获(营养吸收)要远远多于随意撒种(生食)。

  钟凯明确表示,无菌蛋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严格的生产工艺和杀菌流程,降低了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风险,为消费者提供相对安全的生食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营养价值上高于普通鸡蛋,更不能得出生食比熟吃更营养的结论。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来说,熟吃鸡蛋仍然是更安全、更明智的选择,既能充分吸收鸡蛋的营养,又能最大程度避免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来自
河南省 郑州市 金水区
发表于 2025-8-8 16: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可生食鸡蛋本身就是智商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特约专家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来自
河南省 郑州市
发表于 2025-8-8 17: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
本行业的人有多少愿意自己花钱买可生食鸡蛋的?

点评

绝对没有一个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8-8 2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

Rank: 8Rank: 8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湖北襄樊
发表于 2025-8-8 21:26:15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襄阳
黄炎坤 发表于 2025-08-08 17:07
本行业的人有多少愿意自己花钱买可生食鸡蛋的?

绝对没有一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

Rank: 8Rank: 8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湖北襄樊
发表于 2025-8-8 21:33:08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襄阳
正大鸡蛋经过那么多道工序还有1到3的漏检,就这样连鸡粪都弄不干净还得让你出翻倍的价格去生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0 04:53 , Processed in 0.366252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