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7|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生猪屠宰行业困局与破局之路:从产能困境到智能变革(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2025-7-28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现状剖析:屠宰厂的寒冬

(一)猪价与肉价走势背离压缩利润空间

2025 年,屠宰行业无疑处于严峻形势之中。从 7 月市场数据来看,猪价与肉价走势的背离对屠宰厂产生了显著影响。上旬,猪价快速上涨,然而猪肉分割品价格却基本保持平稳。二四号鲜品价格在 21.0 - 22.0 元 / 公斤区间波动,冻品约为 20.0 元 / 公斤,一号和三号在 23.0 - 25.0 元 / 公斤区间变动,仅排类、骨类有细微价格调整。这使得屠宰厂在高价收购生猪后,由于肉价未能相应上涨,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下旬,猪价下滑,下游产品随之降价。屠宰厂前期高价收购的生猪尚未完全消化,价格下跌进一步加剧了亏损状况。同时,终端消费市场表现疲软,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下降,市场猪肉销量难以提升。即便屠宰厂采取降价促销策略,效果也不明显,产品价格难以提高。

(二)产能利用率低加重经营负担

2025 年,屠宰厂产能利用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基本在 20% - 30%。实际消费情况不佳,导致大量生产设施和人力资源闲置,而设备折旧、员工工资、场地租赁等固定成本并未减少,给屠宰厂带来沉重的经营负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同行之间竞争激烈,低价竞争策略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以牧原为例,尽管 2025 年上半年内部屠宰累计消化商品猪 1138.9 万头,同比大幅增长 110.32%,6 月牧原肉食的屠宰量达 219.4 万头,环比增长 7.02%,同比暴增 198.91%,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但在整体行业不利环境下,也难以避免受到影响。

产能困境:利用率为何如此低?

(一)市场供需失衡

市场供需失衡是导致屠宰厂产能利用率低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生猪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生猪供应量不断增加。2025 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相比去年同期显著增长。然而,需求端表现疲软,终端消费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并未随供应增加而同步增长。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意愿不高,致使市场猪肉销售遇冷。这使得屠宰厂虽有大量生猪可供屠宰,但由于肉价上涨困难、销售不畅,不得不减少屠宰量,进而造成产能闲置。这种情况如同一个进水口大、出水口小的水池,水不断涌入却无法顺畅流出,最终导致资源浪费。在此情形下,即便屠宰厂拥有先进设备和充足人力,也难以充分发挥产能,因为生产出的产品无法销售,只会增加库存积压和成本负担。

(二)行业内卷严重

屠宰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内卷现象严重影响产能利用率。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各类屠宰厂纷纷采用低价竞争策略,甚至不惜亏本销售以吸引客户。这种恶性竞争不仅压缩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还使屠宰厂的生存环境愈发艰难。部分小型屠宰厂因成本限制,在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大型屠宰厂虽在规模和技术上具有优势,但在激烈竞争压力下,也不得不降低价格、减少利润。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企业首要关注的是生存问题,而非提高产能利用率和优化生产流程,从而导致产能利用率难以提升。

(三)成本居高不下

成本居高不下对屠宰厂的经营产生了重大制约。人工成本的增加给屠宰厂带来较大压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屠宰厂需支付员工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同时,由于屠宰工作的专业性,招聘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成本也较高。收购猪源价格的波动给屠宰厂带来巨大成本压力,猪价上涨时,为保证生产,屠宰厂不得不高价收购生猪,直接增加生产成本;若因成本过高而减少收购量,则会导致产能闲置。此外,运输成本、能源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各项费用的持续上涨,进一步加大了屠宰厂的经营压力。在成本不断攀升而产品价格无法相应提高的情况下,屠宰厂利润被严重压缩甚至出现亏损。为减少亏损,屠宰厂只能被迫降低屠宰量,致使产能利用率持续低迷。

破局之策:智能化与数字化浪潮

(一)智能分拣,提升效率

在屠宰行业智能化变革进程中,智能分拣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机器视觉的胴体分级系统,如荷兰 Marel 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传统人工分拣方式效率低下,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分割精度不一致。在繁忙的屠宰车间,工人短时间内对大量生猪胴体进行分拣和分级,高强度工作易使工人疲劳,进而出现判断失误,这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降低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成本。

荷兰 Marel 技术利用先进的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生猪胴体。该技术可瞬间捕捉胴体的肌肉分布、脂肪含量、骨骼结构等特征,并通过精确分析自动将胴体分为不同等级,实现精准分割。这种智能化分拣方式大幅提高了分割精度,使猪肉资源得到更合理利用,减少浪费。智能分拣系统工作效率极高,处理大量胴体的速度是人工分拣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不仅缩短生产周期,还能使企业在相同时间内生产更多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大数据预测,精准屠宰

大数据预测技术在屠宰行业的应用为企业发展带来新契机。过去,屠宰厂确定屠宰量时缺乏科学依据,多依靠经验和直觉,导致屠宰量与市场需求常出现偏差,要么屠宰量过多造成产品积压、库存成本增加,要么屠宰量过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错失销售机会。

大数据预测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消费数据,包括消费者购买习惯、偏好、地域差异、季节变化等因素,帮助屠宰厂建立精准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该模型可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市场动态准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市场需求。例如,若大数据分析显示某地区夏季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需求降低,而对排骨、猪蹄等部位的需求增加,屠宰厂便可据此合理调整屠宰量和产品结构,增加排骨、猪蹄等产品生产,减少普通猪肉产量。这既能避免产品积压、降低库存成本,又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此外,大数据预测技术还可协助屠宰厂优化采购计划,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提前与养殖户沟通,合理安排生猪收购量和收购时间,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降低采购成本。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1 04:12 , Processed in 0.394330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