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7|回复: 0
收起左侧

[每日话题] 中国禽肉贸易的战与机遇并存(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禽肉贸易现状速览

  在全球禽肉贸易体系中,中国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世界第一大禽肉生产国,中国禽肉贸易的动态不仅紧密关联国内市场,对全球贸易格局亦产生着深远影响。

  近年来,中国禽肉进口来源地呈多元化态势,目前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禽肉产品获得准入。其中,巴西、泰国、俄罗斯、美国是主要进口来源地。然而,这一格局并非一成不变。受禽流感、关税等复杂因素影响,美国禽肉进口量在近几年持续下滑。2024年,中国禽肉进口总额较2023年下降约26.2%,从上述四国的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92.2%。这一数据反映出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与国内市场需求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

  出口方面,中国禽肉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15-2024年,中国禽肉出口复合增长率达到4.5%。特别是2020年后,出口增长速度加快,主要出口至日本、中国香港、荷兰、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以熟食深加工产品为主。这些深加工产品凭借独特风味和高品质,在国际市场逐步站稳脚跟,彰显出中国禽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进口市场:风云变幻的格局

  主要进口来源与波动原因

  中国禽肉进口来源广泛,目前已准入15个国家和地区的禽肉产品,其中巴西、泰国、俄罗斯、美国堪称四大主力。这些国家凭借各自的资源、地理与产业优势,长期占据中国禽肉进口的主要份额。巴西作为全球重要的禽肉生产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成熟的养殖体系,使其禽肉产品在价格和产量上均极具竞争力,多年来稳居中国禽肉进口来源国前列。泰国的禽肉产业同样发达,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地缘优势,为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

  然而,市场动态变化频繁。禽流感对禽肉贸易秩序产生了显著干扰。美国自2015年以来遭遇规模最大的禽流感疫情,大量禽类受到影响,不仅冲击本国禽肉生产,也直接导致其对中国的出口量大幅下降。从2024年数据来看,美国禽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下滑,禽流感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税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调节杠杆,深刻影响着中国禽肉进口格局。为应对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合理行径,中国对美国鸡肉累计加征49%的关税,这一举措使美国鸡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进口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不少中国进口商转而寻求其他更具性价比的供应渠道。

  2024年进口额下降背后

  2024年,中国禽肉进口总额同比2023年下降约26.2%,这一数据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全球供应端的不稳定是导致进口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巴西作为中国最大的禽肉进口来源国,因禽流感爆发,不得不暂停部分禽肉产品的出口。2024年,巴西禽肉出口量急剧下降,尽管后期部分恢复,但对中国市场的供应仍受到较大影响。

  国内需求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禽肉的品质和安全要求日益提升。国内禽肉产业积极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2024年,中国家禽出栏量达到173.4亿只,比上年增长3.1%,禽肉产量增加,使得国内市场对进口禽肉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国内禽肉价格回落,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本土禽肉,进一步抑制了进口需求。

  贸易政策的调整也对进口额下降产生影响。除对美国鸡肉加征关税外,中国还对进口禽肉的检验检疫标准进行严格把控。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但也提高了进口禽肉的准入门槛,部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被拒之门外。

  出口市场:稳步增长的态势

  出口增长与主要市场

  在出口领域,中国禽肉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2015-2024年这十年间,中国禽肉出口复合增长率达到4.5%,在国际市场不断拓展份额。尤其是2020年后,中国禽肉出口增速明显加快。

  日本作为中国禽肉的重要出口市场,凭借独特的饮食文化,对禽肉有着稳定且持续的需求。在日本,烤鸡肉串店随处可见,很多食材来自中国。

  中国香港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贸易体系,成为中国禽肉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这里的消费者对禽肉品质要求极高,中国内地的禽肉产品以新鲜、安全、优质的特点,赢得香港消费者的青睐。从香港的大型连锁超市到街头肉铺,中国内地禽肉产品随处可见,2024年,出口至中国香港的禽肉量达到[X]万吨,占香港禽肉进口总量的[X]%,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荷兰和英国作为欧洲市场的重要代表,近年来加大了对中国禽肉的进口力度。随着中国禽肉品质不断提升和品牌知名度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荷兰和英国消费者开始认可并选择中国禽肉产品。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城市的超市里,中国产的冷冻鸡肉、鸭肉等产品摆放在显眼位置,与本地及其他国家的禽肉产品竞争,2024年,中国禽肉在荷兰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9.4%。在英国,中国禽肉产品逐渐走进当地居民的餐桌,尤其是一些经过深加工的禽肉熟食,如烤鸭胸肉、卤鸡腿等,以独特风味和高品质,受到英国消费者的喜爱,2024年,中国出口到英国的禽肉产品量同比增长了12.4%。

  熟食出口的竞争优势

  中国禽肉出口产品以熟食深加工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品质是中国禽肉熟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禽肉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从源头抓起,确保家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生长。养殖环节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杜绝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保证禽肉的品质和安全。加工环节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对禽肉进行精细加工,如采用低温烹饪技术,最大程度保留禽肉的营养成分和原始风味。每一道生产工序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从原料验收、加工过程监控到成品检验,层层把关,确保每一件出口的禽肉熟食都符合高品质标准。

  价格也是中国禽肉熟食在国际市场的一大优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禽肉生产国之一,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庞大的生产规模,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规模的养殖和生产降低了禽肉的采购成本;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减少了运输环节的费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中国禽肉熟食在保证高品质的前提下,价格更具竞争力。

  特色是中国禽肉熟食在国际市场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中国拥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各地独特的烹饪方法和调味秘方为禽肉熟食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灵感。中国禽肉熟食融合多种独特风味,如四川的麻辣风味、广东的豉香风味、江苏的酱香风味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以麻辣风味的禽肉熟食为例,其独特的麻辣口感,辣而不燥,麻而不苦,搭配鲜嫩多汁的禽肉,令人回味。这种独特风味在国际市场独树一帜,吸引众多追求新奇口味的消费者。此外,中国禽肉熟食注重产品的外观和包装设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在包装上印有中国传统的剪纸、水墨画等图案,使产品不仅具有美食价值,还具有文化艺术价值,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风险挑战:前行路上的阻碍

  在全球禽肉贸易的激烈竞争中,中国禽肉产业虽取得显著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考验着产业的韧性和应对能力。

  关税壁垒:艰难的突破之路

  关税壁垒是中国禽肉出口面临的一大难题。英国和欧盟(英国脱欧后27国)对禽肉制品设置的关税配额,限制了中国禽肉的出口。2009年,欧盟向世贸组织通报,将对禽肉关税条例进行修订。2013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条例中,把96%的低关税配额分给了巴西和泰国,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只能分享剩余的4%配额,超过配额的出口禽肉产品需缴纳高额关税。据测算,配额内的关税仅为8%左右,配额外的关税却可能高达50%左右,巨大的关税差距严重影响中国禽肉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面对这一不公平待遇,中国积极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争取权益。2015年4月,中国正式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提起诉讼,指责欧盟的措施违反了《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多项规定。经过漫长的调查和裁决,2017年3月,WTO发布该案专家组报告,裁决欧盟对鸭肉产品关税配额分配违反WTO规则,给予巴西、泰国的鸡肉配额也不能固定不变。此后,中欧历经十几轮配额分配谈判,于2019年达成协议,欧盟同意给予中国6600吨鸭肉的单独国别出口配额,同时对鸡肉开放5000吨的全球配额。这一成果是中国多年努力的结果,体现了贸易政策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疫情防控:产业的沉重打击

  疫情对中国禽肉产业产生重大影响。2020-2024年期间,湖南等区域共报告了46起疫情,每起疫情的爆发都给家禽养殖带来巨大冲击。2020年1月,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鸡笼村发生一起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养殖户存栏肉鸡7850只,发病死亡4500只。疫情发生后,当地迅速采取措施,扑杀家禽17828只,以防止疫情扩散。这些被扑杀的家禽不仅是养殖户的心血,也造成产业经济的巨大损失。

  疫情的影响不仅限于家禽的死亡和扑杀,还对整个禽肉产业链造成连锁反应。疫情导致消费者对禽肉的信心下降,市场需求大幅减少。2020年疫情期间,许多消费者因健康担忧减少对禽肉的购买,禽肉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户收入锐减。疫情还影响禽肉的生产和运输,饲料供应受阻,物流成本增加,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运营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2024年,因疫情导致的中国禽肉产业经济损失高达[X]亿元。

  标准差异:复杂的准入门槛

  标准差异是中国禽肉出口面临的技术障碍。欧盟、日本、马来西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严格的TBT&SPS标准,涵盖食品安全、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禽肉出口设置了复杂的准入门槛。在食品安全方面,欧盟对禽肉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限制严格。欧盟规定禽肉中氯霉素的残留量不得超过0.3μg/kg,而中国国内的标准相对宽松,导致中国部分禽肉产品因不符合欧盟标准而被拒之门外。

  日本对禽肉的品质和包装有独特要求。在品质方面,日本消费者注重禽肉的口感、色泽和新鲜度,对禽肉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要求也很高。在包装方面,日本要求禽肉包装必须精美、环保,且标注详细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等。这些标准差异使得中国禽肉企业在出口时需投入更多成本和精力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增加了出口难度。

  供应链波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供应链波动是中国禽肉产业面临的潜在不稳定因素。马六甲海峡等关键航道作为全球贸易的咽喉要道,其畅通性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一旦这些航道出现问题,如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船只通行受阻,中国禽肉的进口和出口都会受到严重影响。2024年,由于红海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多个途经苏伊士运河的班轮停航,全球贸易供应链受到冲击,中国禽肉贸易也未能幸免。许多从欧洲进口禽肉的企业因运输受阻,货物延迟到达,导致企业生产计划被打乱,成本增加。

  货证不相符和标签不符合进口国要求也是供应链中常见的问题。一些企业在出口禽肉时,因对进口国的法规和标准了解不足,导致货证不一致,标签信息错误或不完整,从而被进口国海关扣留或退回货物。这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形象。过度依赖特定地区的原料供应也给中国禽肉产业带来风险。中国禽肉养殖所需的玉米和豆粕很大一部分依赖从南美进口。一旦南美地区出现自然灾害、贸易政策调整等情况,原料供应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禽肉的生产和供应。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21 17:29 , Processed in 0.116808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