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7 11: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由多种鸡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的肠上皮细胞,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的原虫病。本病分布广泛,感染率高,发病急.病 
情重,死亡率高。本病主要靠药物预防,预防期长(如肉仔鸡全程预防),易产生耐药性。本病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雏鸡,以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最高。11日龄以内的雏鸡感染时一般不表现症状。成年鸡多因前期感染过球虫而获得免疫力,故一般不发生球虫病,但可成为带虫者和传染源。 
    本病的感染途径是鸡啄食感染性卵囊。凡被病鸡或带虫鸡的粪便污染过的饲料、饮水、上囊或用具等、都有大量卵囊存在而成为传染源。 
   本病的发生与气温和温度密切相关,自然条件下本病流行多在4—9月份、7—8月份最严重,但在养鸡场,若有易感日龄的雏鸡,全年均可发病。 
临床特征 
   1 急性型:多见于雏鸡。病鸡精神萎顿,闭眼缩颈、食欲下或废绝,后期因中毒而出现共济失调,甚至昏迷、抽搐.病鸡排粪,粪中带血;患育肠球虫病的鸡则排出大量鲜红色血便、小肠虫病排泄粘稠血便或棕红色粪便。病鸡贫血,鸡冠苍白,于感染4—7天死亡.死亡率可达50%—70%。 
  2.慢性型:病鸡食欲下降,消瘦,贫血,鸡病初排水样粪便、粪中混有未消化的饲料,后期排粘液样粪便,或粪便细长呈面条状。 
病变特征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育肠。受害盲肠显著肿大,肠腔内充满血液或血凝物、粘膜肥厚糜烂(图23—1) 
. 
    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小肠中段.病部肠管扩张、腔内容物含有血液,肠壁肥厚,粘膜面散在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点,并掺 
杂有淡白色斑点(图23—2)。 
    堆型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前段,病变部肠管变粗,弹性消失肠粘膜出现大量谈白色斑点、常呈横行排列,外观呈阶梯样,巨型艾美耳球虫亦损害小肠中段。受害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呈褐色。 
实验室诊断  
   球虫卵囊检查:在洁净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然后搪匀,涂布一定范围、加盖玻片,镜检。若是球虫感染,一般能够看到圆形或卵圆形卵囊。 
   组织病理学检查:取病变部肠管,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切片、染色、镜检。然后挑取少许粪便或粘膜刮落物,和水充分调匀,涂布一定范围,加盖玻片,镜检。若是球虫感染,一般能够看到期圆形或卵圆形卵囊。 
可见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坏死,并发现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防治方法 
  1.预防:勤扫粪便.粪便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勤换垫料或鸡舍地面用20%生石灰或3%苛性钠溶液消毒,饲料槽、饮水器、鸡笼等定期清洗消毒,患球虫病康复鸡盲肠内能够长期带虫,传播球虫病、故各批不同年龄的幼鸡必须分开饲养。在鸡易感日龄(I 5—60日龄)或阴雨潮湿温暖的季节,要特别加强预防措施.可以适当应用药物进行预防。鸡群中一旦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单独治疗,同时对鸡群进行药物预防。 
  2.治疗:防治球虫病的药物很多,最初应用都有良好疗效,但球虫对药物易产生抗药性、若长期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会明显降低, 
所以用药时要注意不断更换或联合用药。 
 
 
 
  
 图23-1 球虫病 
盲肠充满鲜红色血液 
  
2.治疗:防治球虫病的药物很多,最初应用都有良好疗效,但球虫对药物易产生抗药性、若长期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会明显降低,所以用药时要注意不断更换或联合用药。 
  
 图23-2 球虫病 
小肠病变部肠管扩张, 
有出血点 ①克球多(广虫灵): 
   预防量为0.004%,从15日龄连续喂到60日龄;治疗量为8%,连喂3—15天。②球痢灵(硝苯酰胺):混饲、预防量为 
%,治疗量0.025%,连喂3-5天。③氨丙啉:混词,预防 为0,0125%,治疗量为0.025%,连喂3—5天。④氯苯胍:混饲,防量为o.0033%,治疗量为o.006%,连喂3-5天.⑤痢特灵(呋 喃唑酮:混饲,治疗量为0.04%,连喂4—7天。⑥复方敌菌净(磺 二甲基嘧啶5份,十三甲氧嘧啶1份)或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混 饲,预防量为0.02%,治疗量为0.05%,连喂7—10天。⑦常山酮速丹:混饲,预防量为0.0001%,治疗量为0.0003%,连喂3—5 
天⑧盐霉素(优素精):混词,预防量为0.005%、治疗量为O.007%, 连喂7天。 
在治疗过程中增加维生素的用量,对促进病鸡的康复有较好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