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之前我们和大家讨论过,现在国内的玉米市场是深加工企业在起“支撑”作用,但是孤掌难鸣,很难引起市场实质性的反应,虽然深加工企业在春节后以涨为主,但是纵观市场行情,只能说是稳中偏强运行,而这个强,也有一点点“勉强”。很多人说现在的玉米市场矛盾重重,迷雾层层。其实“矛盾,迷雾”始终是市场的旋律,只是在某一时期被放大,在某一时期被缩小而已。现在就是被人为放大时期,借助市场并不活跃出来兴风作浪,扰乱视听而已。试问,玉米的基本面改变了吗?平衡表发生变化了吗?国家出台实质性的调控政策了吗?怎么年前的所有利好在年后摇身一变就都成了制约市场的利空了那?
归根结底,最大的改变就是部分人的心态 。久经商场的朋友都了然,大家在操作流程,资金等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终博弈的就是心态这个主观硬件了。心态好,坚信自己判断的人总能拨云见日,看见迷雾后面的曙光,心态差的人永远只能看清楚三尺之内。这就是“商”与“贩”的本质区别。一个人在认知和格局上没有进步,甚至超越,只能止步于“贩卖”的水平,所赚取的利润就是趋势赠与的红利,一旦“趋势”有变化不再“馈赠”,就会手足无措,用固步自封的认知和格局去解读市场,最终得出短见和片面的结论。一直在有人质疑我们多次提及的“通货膨胀”,去年5月份我们首次在文章中提到世界经济进入“通胀预期”,当时就有很多人说这是个“禁忌”话题,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不允许“通货膨胀”这种资本主义事情的发生。
其实通货膨胀只是一种经济对冲形式,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经济的一份子,而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与世界有经贸往来,就避免不了受到通胀的冲击,我们一味抵制通胀,就坐等美国“剪羊毛”吗?为什么不能顺应时势,拉动国内经济增长那?一再提及通货膨胀就是强调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大家要对国内玉米市场的趋势极其价格重新定义,不能总用历史来束缚现在,那样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通货膨胀下,大宗商品涨价,尤其粮食,这是避免不了的事实。
造成现在玉米市场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玉米终端使用的最大客户—饲料,采购有些低迷。我国玉米总量有75%,用于饲料,这还是2020年的统计数字,2021年如果正常运行,这个比例只会有增无减。饲料采购不积极使得深加工企业“孤木不成林”,没有形成市场欣欣向荣的大气候。很多人把饲料市场暂时的“安静”归结于其他谷物的替代,尤其小麦替代。替代在以前的南方市场已经存在已久,旧话重提只是替代的比例稍有增加。
饲料工业协会最新数据,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5276.1万吨,同比增长10.4%。分品种看,猪饲料产量8922.5万吨、同比增长16.4%,达到2018年历史最高产量的86%;蛋禽饲料产量3351.9万吨、同比增长7.5%,肉禽饲料产量9175.8万吨、同比增长8.4%。
小麦在猪料中的替代最高为20%—30%,(目前,有养殖户表示,这个比例替代,生猪出栏期延后,可能还要降低比例,实验中)小麦在肉禽类中的替代最高可达75%。对于小麦和玉米价格之间的相互联动和制约,我们以前强调过多次,小麦还是要呈现温和上涨的势头。
春节前玉米价格出现短暂的翘尾行情就是受饲料厂积极采购备货所致。大家出于当时疫情严重和玉米价格后期看涨的担忧,采购积极备货量要超过往年同期,尤其大型养殖企业。这就直接导致年后出现短时间的饲料需求疲软。预计3月下旬,饲料市场会再次活跃起来。另外一个影响饲料积极性的因素就是“非瘟”,关于这件事市场传闻很多,一些玉米的利空消息也是由此发酵而来。
截止目前,山东胶东、鲁南地区受损严重能达到48%,。河南受损率较大,母猪受损率在40-50%.湖北地区1月中旬至今疫情较为严重,广西桂北加桂南受损率在18%-20%左右,肉猪母猪受损率5-10%.温氏受损较大。东北,华北地区疫情较轻。
现在看疫情面比预期的严重一些,区域损失达20%,呈现点状爆发趋势,2020年10月零星开始进入2021年1月份呈现快速发展状态。这也是影响近期生猪价格忽高忽低的主要原因。但是基于18年的经验,“非瘟”大面积扩散的可能性不大,还需要密切关注。现在,山东市场就是割本地“韭菜”阶段,没什么参考意义,当地玉米消耗尽了,行情才会开始。
东北企业收购积极,个别企业库存已经可以支持半年生产,后期,东北企业以原料占据优势,山东企业只能依托地理位置在终端产品上找点价差,原料还能指望上政策粮吗?有不涨价的理由吗?沉寂已久的北港今天出现报价2950元/吨,姑且不论这个价格高低,活跃起来才有行情。
一些小型养殖户受资金,库容限制,年前备货已经消耗差不多了,陆续开始采购。3月下旬市场会恢复真正活跃期。现阶段,以静制动,是大部分贸易商的选择。
来源:财富农业,作者:粟玉粮仓,平台供大家学习分享,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