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畜牧业未来走势与肉鸡产业的思考
赵德峰
山东寿光鸡宝宝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畜牧业职能
农业,首先解决的人类最基础的生存问题,那就是吃。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一部分,是解决生活改善问题前提下的吃。
这种吃更具备生命的意义,是生存基础上的一种改善和提高。
这种吃更多的是对肉、蛋、奶的一种对称性的消费设计和满足。
畜牧业的职能定位是与时俱进的,从满足到满意、从生活到养生、从健康到品牌。都需要持续地进步和升级。
只有建立起了健康、可持续的畜牧业发展模式,畜牧业的未来才能背靠大树(重点满足14亿国民的可持续消费问题)。
畜牧业现状
转型,这是业内呐喊。因为从业人员感到压力山大和危机四伏。
发展,这是热钱的呼唤。总是有些富人在做基础投资和经营。
食品安全,这是消费者的要求。想吃、敢吃、能吃;吃得下、吃得到、吃得起。
环保,惠及子孙的事,不会再有悬念。
龙头,逐渐淡出江湖,要么转型、要么转产。
集团养殖,为低劣的生产指标而郁闷、而纠结。
价值联盟,更趋向于优势合作和强强联手。
国民消费弹性
14亿国民,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舌尖上的中国,提醒我们国民是会吃的,可以说是美食中国。
但国民在能吃的时候,已经越来越注重养生了,消费不是无限扩张的、是有天花板的。
人对动物蛋白的需求,有一个度,这个度尽管因人而异,但却不能突破营养平衡的界限。
有消费上升的人群、也有消费下降的人群、还有消费相对稳定的人群。
畜牧业面临的问题
畜牧业所面临的问题很多:
1、整体产能过剩、残酷的资本竞争刚刚开始。
2、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与淘汰并举的新陈代谢严重。
3、整体水平还不高、甚至夹杂着很多落后产能。
4、资源配套不平衡,养殖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杀和吃的能力,危险正在一步步集中。
5、专业化程度不够、规模化养殖普遍缺乏经验。
6、食品安全、环保要求需要养殖迅速改变和提升过程控制的标准和规范。
产业革命
经过几十年快速、几乎无门槛、暴利、膨胀式发展,量是有了,质却让人忧心忡忡,怎么办?需要一场脱胎换骨的产业革命。
革谁的命?革我们自己的命,没有否定之否定的发展,不能颠覆没落的自我,又如何奢望新生?
养殖模式在变革,“地养-网养-笼养”的过渡升级不再有悬念,生物安全、环境控制、单位成本和效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试验、生产数据。
养殖技术在变革,尤其是环境控制技术,对于体感温度、通风模式、空气质量、半自动和自动控制、乃至物联网的应用摸索出了大量的经验。
免疫技术:免疫程序调整、疫苗选择、新的免疫方法应用、都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饲养标准:根据屠宰场和消费者的订单要求,对于饲养日龄、体重、休药期等等,都已经开始进行规范性互动。
人力资源:劳动力开始注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智能化、职业化,不再把员工叫农民工、当简单的劳动力,而是把他们当成人力资源。既然是资源、那就要学会进行资源管理。
畜牧业未来走势
畜牧业未来走势有几个特点:
1、产业向规模化高度集中,专业化唱主角,过程控制更标准、更规范。
2、适应国民多元化消费文化,畜牧业也向多元化发展,肉、粮、草型畜禽养殖各得其所。肉鸡比例也不是无限提高的。
3、过剩的落后产能、污染产能、小规模散户都在淘汰之列。
4、代理商、中间商时代慢慢终结。直供直销成为主体。
一条龙企业管理进入精细化阶段,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得到创新和推崇, ‘‘专业’’的人做‘‘专长’’的事,强强联手,逐渐建立并形成“品牌产能”、而不是“资本产能”。
活禽交易早晚会取缔、冷冻消费降温、冰鲜消费比例提升,冷链加工、运输、经营模式日臻完善。
市场经济计划性增强,很多资源(土地、厂房、资金、市场)将得到更合理利用。
禽肉在肉类消费中的地位
我们习惯于被灌输禽肉消费要向发达国家看齐,这是个误区,很多年以前我就提醒大家:不要用西方人的胃口乘以中国的人口来预测禽肉消费能力和潜力。因为我们的饮食文化迥异(这恰恰也是西餐和中餐的不同之处)。
据不完全统计,在社会经济条件好、消费繁荣的情况下,国民消费5400多万吨猪肉,2000万吨左右的禽肉,何况还有牛羊肉、水产和海鲜、以及诸多品种的特种养殖。那么禽肉在肉类消费中的地位能超过10-15%吗?恐怕很难确定。
鸡肉在禽肉中的地位
目前可供消费的禽肉品种也很多:
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肉鸭三分天下,都是40-50亿只。
淘汰蛋鸡12亿、817杂交鸡14亿、大量的淘汰种禽3亿左右。
还有不可忽视的大鹅、鸽子、鹌鹑、鸵鸟、火鸡、地方土种鸡等等。
屈指算来,鸡肉在禽肉消费种的比重也就是60%左右。在整个肉类消费中也就是8-10%左右。
白羽肉鸡特点
白羽肉鸡的特点是:
周期短(38-45天)
生长速度快(2.5-3.5公斤)
饲料转化率高(料肉比1.45-1.75:1)
成本低(鸡肉成本每公斤在8-9元左右)
适合于集约化养殖
适合于满足中低档消费
白羽肉鸡的尴尬
在消费者对白羽肉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制造了太多的误会、误解和冷幽默。非专业化的媒体宣传、别有用心的误导、让社会消费信心饱受打击。
个别或部分小规模、非专业化的养殖因不规范导致的一些食品安全隐患给整个行业抹黑,被无限放大,打压了社会公信力。
白羽鸡肉的品质和口感问题,局限了国民消费。
行情起伏和疫情困扰让白羽肉鸡步履维艰。
白羽肉鸡消费主体
当我们习惯于用平均数来衡量白羽肉鸡消费的时候,我们的判断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白羽肉鸡的消费主体是产业工人,集中在集体食堂,这是由白羽肉鸡低成本决定的。今年为什么鸡肉与猪肉价格脱节?主要是与去产能、去库存条件下产业工人消费锐减密切相关。(煤炭、纺织、钢铁、矿山、路桥、房地产等等主要消费群体消费能力不足,这种状况甚至会持续3-5年时间)。
肉鸡产业趋势
肉鸡产业趋势:
1、白羽肉鸡在不稳定中将持续滑坡。
2、黄羽肉鸡适度稳定增长没有悬念。
3、817适度稳定增长,父本不稳定也不确定,这是个隐忧。
4、集中度越来越高,笼养慢慢会占主导。
5、资本运作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后的资本竞争,这和技术、管理竞争将大不相同。
技术革命
规模化养殖场取代散养户,管理比技术重要。
环境控制得到专业化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备受重视。
养殖模式和福利养殖的对立统一。
生物安全将得到高度重视和落实。
药物治疗门槛日益提高、标准和规范更加严格。
以鸡为本的问题得到落实,非专业化的养殖习惯被迫深刻反思并纠正。
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
打破传统思维
非专业化照样能养好?没有规模就没有机会。
发展就有机会?当消费遇到天花板、当养殖业整体产能过剩,发展空间被高度挤压,“机会”会大幅度“贬值”。
梦想规模效益?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一旦突破利润平衡点,效益与规模将会呈现“负相关”。
劳动力被人力资源所取代,员工素质必须出现质的飞跃。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将挑战传统管控模式。
必须修正国民对禽肉消费认识的错误预期。
品牌建立
什么是品牌?是消费者“品”出来的牌子。
禽肉、尤其是白羽肉鸡是低成本的肉类工厂,因其自身特点,很难成为高端消费群体的挚爱。
专业与媒体对接,让报道更科学。
媒体与消费者对接,让认识更准确。
生产者与消费者对接,把“健康、安全、放心”传递出去。
档案建立与可追溯,建立数据化的社会公信体系。
战略定位
肉鸡产业的战略定位:
1、养多少?建立新的供求平衡。
2、在哪养?发挥地域资源优势。
3、谁去养?年轻人、专业化的人、职业化的人。
4、怎么养?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
5、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必须虚心接受微利经营下的激烈竞争。
战略延伸
战略延伸:
1、肉鸡产业不是孤军奋战、要逐渐打造完美的产业链,与资源结盟。
2、供给侧参与,将有效、有序理顺上游资源。
3、订单养殖,与屠宰厂联姻,打通“死亡”之路,可别再‘‘死不起’’。
4、走终端,与食品加工联姻,打通“消费”之路,可别再“不敢吃”、“吃不了”。
战略突围
战略突围:
1、心理突围。能不能坚持的问题要清楚,适可而止也是智慧。
2、思想突围。打破旧的坛坛罐罐、建立新思维、新观念。
3、优势定位。企业的优势资源到底有多大支撑,权重如何?
4、高效聚焦。高效聚焦就能做到质优和低成本。
5、战略定位。企业顶层设计,究竟做到啥程度?我的观点是好、强、大!顺序不能错。
决胜终端
肉鸡产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国民生活水平,这里的终端就是消费者,就是那些吃鸡肉的人和人群。
研究消费心理。在吃上做文章,餐桌文化和厨房文化并举。
计算消费能力。数据详实、不再靠猜测过日子。
预算消费潜力。研究消费走势和天花板在哪里?
在未来的品牌消费中实现稳定发展、优势发展、持续发展、理性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