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肉鸡育雏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尽早开水、开食
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必须提供饮水和开食,以防止脱水;长途运输的客户入舍后立即开水,饮水最好用温开水或饮用水。水中添加5%白糖或电解多维及预防药物。且需勤添少添,不要等水槽无水时才添。另外,水料槽数量要合适,摆放需均匀,前一周50只鸡一个直径25厘米水槽合适,水槽与料槽应近一些,以便雏鸡采食后能够及时饮水。
二、灵活掌控温、湿度
一般雏鸡入舍时温度要求在28-30oC,1-2小时后再缓慢升温,1-2天35oC,4-7天32oC为宜,但实际育雏温度要看鸡群分布:温度合适时鸡只分布均匀;鸡群远离火炉时温度过高;鸡群紧靠火炉处扎堆温度过低。要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湿度是极易被忽视的问题,1-7天相对湿度要求在65%左右。高温高湿易因雏鸡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而闷气、食欲下降、抵抗力下降、生长缓慢;高温低湿易引起雏鸡腹内蛋白吸收不良,绒毛干枯发脆,脚趾干瘪脱水且易受寒气侵袭患呼吸道病。
三、保持合适密度
密度是养殖户在育雏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夏季密度过大可导致棚中异味大,使机体抗病力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及细菌感染的发病率上升;冬季有的户为了保温不及时扩群,从而导致雏鸡发育不整,均匀度差,同时还会出现啄羽、啄肛等异食癖。因此,应根据棚舍条件、通风环境、季节等因素确定合理饲养密度,建议前一周饲养密度在40-50只每平方米。
四、合理通风换气
雏鸡入舍后应尽早倒出纸箱,防止受闷致死。 育雏前期通风不可忽视,有不少户由于前期通风不良导致CO中毒或棚中受闷死亡高达20-50%,同时,通风不良可能引发呼吸道病、腹水症、大肠杆菌等。因此,建议育雏期在保持舍温的前提下经常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舍顶必须有通气孔。注意:①通风时避免冷气直接吹到鸡身上,防止冷应激。②为减少空气污染,及时清除垫料。
五、育雏期易出现的事故
1、脐炎:脐炎是引起雏鸡前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脐炎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
①运输车辆脏乱、长时间不清洗消毒易导致雏鸡在运输过程中感染大肠杆菌、脐炎(尤其长途运输);
②育雏期间棚舍环境差,如垫料潮湿,密度过大,饮水含菌超标,水料槽清洗消毒不严,皆能引发脐炎。总之,大肠杆菌及脐炎属条件性疾病,任何不利于雏鸡的应激因素都有可能激发感染;
2、干爪:雏鸡前期干爪现象也较为常见,与前期饲养管理有直接的联系,比如育雏期水槽或乳头饮水器过高;水槽数量少;水槽位置摆放不合理都可导致雏鸡脱水干爪;
3、糊肛:① 雏鸡前4天吃沙;② 存放或运输时间过长导致雏鸡暴饮而糊肛;③ 前期受热;④ 开食过晚;
4、瘫:① 马杜拉、球痢灵、痢菌净等药物中毒可以起雏鸡瘫痪;② 大肠杆菌感染引发关节炎而导致瘫;③饲料中钙磷搭配不当或缺乏维生素D;
5、喘:① 用锯末或潮湿发霉的麦秸做垫料引发霉菌中毒;② 传支、新城疫、流感等病毒病感染;③ 运输途中受风吹、受冷可引发雏鸡前期甩鼻、喘;
6、CO中毒:冬季育雏期间密封过严,通风不良导致CO蓄积过多而引发中毒可造成雏鸡大批量死亡;
7、受冻、受闷:① 雏鸡卸车后放在棚中未及时倒箱会导致雏鸡受闷;② 运输条件不合理可导致雏鸡受闷、受冻。
以上几点是引发雏鸡前期死亡的常见因素,供广大客户参考,以避免雏鸡伤亡事故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