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规模化肉鸡养殖饲养管理技术
韩月花
山东寿光鸡宝宝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对饲养管理的认识
我们过去把喂鸡的业务统称为“饲养”,至于管理嘛,就很难说的清了,因为说不清,自然做不明白,养殖效果怎么能好呢?何况我们面对的是规模化养殖!
饲养管理是两件事情:一是指饲养,主要是喂料、喂水、喂药和疫苗接种等等。二是指管理,主要是环境控制,包括场址的选择、鸡苗的选择、饲料的选择、疫苗的选择、药物的选择、保健品的选择、鸡舍建筑、消毒、隔离、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卫生、垫料等的控制与管理。
在饲养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谈论到技术问题,究竟什么是技术?技术就是从理论中提炼出来的可操作性非常强的、又具备生产和商业价值的一些“具体做法”。
养殖中的很多实用技术基本上都是由一线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摸索出来的,由于“同行相轻、甚至是同行相欺”的一些陋习的影响,我们的很多“招数”目前还处于“私有”阶段,这是行业的悲哀。
肉鸡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吃料、喝水才能长肉,这个“适宜的环境”非常重要,这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必要的风速和空气质量。
所以说规模化肉鸡的饲养管理的“核心”就是“环境控制”,加温、脱温;加湿、通风;换气、降温;消毒、扩群等等都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境控制措施。这个核心中的核心,也是最难把控的问题:通风,这直接关系到规模养殖的成败。
要想规模化肉鸡养殖饲养成功,就要接受和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变是唯一不变的法则,变先从脑袋开始。
今天受鸡病专业网的邀请,和大家交流规模化肉鸡养殖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感悟,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结合规模化养殖中大家容易忽视和出错的环节,有重点地讲一下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对各位网友和朋友有所启发和帮助。
下面我会从头开始对规模化养殖中的一些关键内容作一介绍:
从饲养日志谈起
饲养日志是养殖的第一手资料,但却往往被忽视,国外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数据库,我们呢?
现在也有的养殖户开始记饲养日志,基本上都是流水账性质,缺乏必要的归纳总结,重点不重、亮点不亮、难点不突出、经验和教训没有分类等等。
在饲养日志中,要体现饲养管理中的要点、问题点和亮点,这对以后的养殖意义重大,养殖不是个简单的重复,但每批鸡都有相似之处,饲养日志能帮助我们把所有“相似过程中的一致性”找出来,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规模化养殖的一大特点就是要让食品安全有保障、可追溯。实在不放心,可以打开饲养日志回头看看嘛,让自己安心、让人家放心、让鸡省心。
鸡舍清理与消毒
大家养鸡最怕的是鸡生病,尤其是传染病,而控制传染病最容易也是最经济的做法:就是在控制传染源上下工夫,消毒是最有效的做法。
这是养好鸡的第一要务,大家都在做,但做得如何就很难说了。同样的鸡场同样的人,有的清理半月就能上鸡、有的清理20多天还觉得很紧张,为什么?标准不一样、要求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匆忙和粗放带来的只有隐患。
清理---是基础,只有把鸡粪和垫料都彻底清理干净,我们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什么是“彻底”啊?我们都讲“非常干净”,其实连“正常干净”也没有做到,人家冲刷鸡舍出来的水是干净的、你冲刷鸡舍出来的水是黑色的,你冲几遍才能干净啊?这就是差距。要知道:在有机物存在的时候,消毒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消毒---是第二个环节,消毒的目的是彻底杀灭鸡舍内的所有病原(细菌、病毒、细菌的芽孢、寄生虫的卵囊等等),但这个“彻底”也往往很不到位,为什么很多鸡场越养病越多?病是怎么“沉淀”下来的?这都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每次消毒都不“彻底”。我进鸡前的常规消毒一般是两遍喷雾消毒、一遍熏蒸消毒(消毒药物也要有针对性和覆盖性)。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环境洁净度、消毒药物浓度和针对性、消毒环境的温度、消毒是否彻底等等。
场区的清理与消毒
很多人只注重鸡舍内的消毒,而忽视场区消毒,这很容易导致内部二次污染。洗了澡不换衣服,还是不干净。
硬化---不仅方便交通和运输,更利于清刷和消毒,很多鸡场因为怕花钱,往往舍不得地面和道路硬化,所以也就难有一劳永逸的效果了。
容易忽视的几个方面:
厕所---给员工养成好的习惯,便后及时冲水、每次、每天都清刷干净。进鸡前和鸡舍同步喷洒消毒。
更衣室---要有足够的衣橱、板凳,里外衣服分开,不能乱扔乱放,要整齐有序。进鸡前和鸡舍同步熏蒸消毒。
宿舍---床上用品和工作服、鞋袜、洗刷用品都要叠放和摆放整齐,不能有脏乱差的现象。进鸡前和鸡舍同步熏蒸消毒。尤其是工作服,要先洗后消毒、再穿。
药库---根据进货时间、分类记录清楚,及时清理和盘点库存,不能超过失效期,对于干燥、通风和避光储存的药品要有专门的货架存放;疫苗要有冰箱和恒温箱。注意药库卫生,进鸡前和鸡舍同步喷雾或熏蒸消毒。规模化养殖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药库内种类繁多、零头也多,这既容易导致失效、浪费,又容易导致混乱,乱了自然就脏。
工具---也要分类管理、存放、出入库。熏蒸消毒。
厨房---保持日常卫生,整洁干净,进鸡前也要进行严格的喷雾消毒。
-----总之,对于场区或生活区的死角要非常关注,否则会留下隐患。
消毒药
消毒药的选择:要关注安全、低毒、无腐蚀性、高效、成本相对合理。
过去常用的消毒剂:火碱(氢氧化钠)、甲醛就不是很好的选择,为什么?标准化养殖舍内的所有设备和网架都是怕锈蚀和腐蚀的,火碱即使有好的消毒效果,也不是首选了(地面养殖和鸡场内的道路和角角落落用热的火碱水泼洒或喷雾消毒还是可以的)。
甲醛熏蒸鸡舍,效果好成本低,但很可能导致员工出现过敏反应,这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也是要放弃的,我们总不能为了“消毒”而让员工“中毒”吧?我的鸡场现在常用的消毒药:复合酚类、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卫可)、火碱(主要是外环境消毒)、碘制剂、过氧乙酸、二氯异氰尿酸钠、双链季铵盐类(本是清洁剂和洗涤剂,与其他消毒要交替使用效果更好)、戊二醛等。
鸡苗选择与运输
鸡苗的选择:品牌选择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大型种鸡场还是中型种鸡场(规模养殖和小种鸡场无缘,因为供苗能力不够),只要管理水平达到了,只要口碑好,都在我们选择的范围之内。正确评价鸡苗质量:纯度、早期死亡率(甚至是2-3周)、母源抗体水平、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任何一个种鸡场都会有鸡苗质量不好的时候,要及时调整进苗计划并果断更换场家,鸡苗的市场竞争最终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质量和服务力的竞争。
鸡苗的运输:运输工具准备、运输计划、运输线路勘察、防风、防雨、防闷、防颠、防堵车、接上鸡苗就预计到场时间,到场之前20分钟再次确认准备接雏的时间。
预温
预温就是鸡舍进雏之前的提前加温,目的就是在鸡苗到达之前达到合适的接雏温度。
根据多年的经验,预温时间一般是:夏季:1天、春秋:2天、冬季:3天。
如果遇到阴天、雨雪天气、大风降温天气等,在预温时要考虑接雏时湿度的变化和敞门导致的温度变化,提前把握好温度的高低,如果相对湿度达到65%以上,温度可以在33-35 ℃ ;如果相对湿度在40%以下,温度可以控制在35-37 ℃ 接雏都是可行的(现在肉鸡生长速度太快,我们一般不采用低温育雏---31℃ 以下接雏)。
原则上预温适当高出育雏需要2℃是安全的(低温季节),高了可以降下来、低了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升起来,第一天的冷应激危害是非常大的,很多养殖场往往掌握不好接雏温度而招至后患无穷。
如果接雏后在鸡舍内做喷雾免疫,适宜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为65%左右。夏季一般为28℃,冬季为30℃。喷雾免疫20分钟以后再把育雏温度调到正常的育雏温度。
加湿
湿度在养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宜的湿度能保证鸡舍内没有尘埃漂浮和绒毛飞扬;适宜的湿度能维护鸡的呼吸道粘膜和粘膜纤毛的屏障和清洁搬运功能。
问题是我们在育雏的前三天,几乎普遍存在湿度不够的现象(除非阴雨和梅雨天气),北方地区在寒冷季节甚至整个饲养周期湿度是不够的,这时候需要加湿,加湿的方法很多,加湿器、雾线喷雾、地面洒水等都行之有效(规模养殖毕竟数量大,很多养殖户过去曾经有效的做法并不再好用,与时俱进也是很好的选择)。
鸡群在腹泻的时候,要注意通风除湿;因天气原因导致的高湿可通过热风炉配合通风得到改善;如果是养殖中后期因天气原因导致的高湿,往往缺乏有效的措施,高湿对于网上养殖影响不大。
地面垫料养殖是世界上发达国家规模养殖的主打模式,但在国内却往往不容易成功,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对垫料的管理和使用不当导致的,按要求要及时翻晒、更换或添加,我们的垫料价格比较高养户往往因为舍不得而用量太少、垫料厚度不够,同时垫料污染或霉变等非常普遍,这些都是地面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面垫料饲养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更没有优势。
开口
开口就是请雏鸡吃第一顿饭,这就有个先吃还是先喝的问题,也有个什么时候吃喝的问题,很多人对此迷茫。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小鸡到鸡舍之前水线中就已经准好水了(深井水或自来水都行,但要经过化验达到饮用水标准,规模化养殖在使用乳头饮水线的情况下饮凉开水就不方便了),“同时”在辅助料盘和开食布上已经撒上料(80-100只鸡拥有1㎡的采食面积),前1-2天由于料线不方便小鸡采食,可把料线升起来,2-3天后再开始用料线。
水压,刚开始要调试乳头饮水线的压力,水压不要太大,最好控制在:乳头饮水线头上压力显示管中的水位高8-10厘米即可。
刚开始喂料要少喂勤添,每天喂6-8次,第一次喂2-3克便于开食,以后的6-8克分次添加(首日喂8-10克左右)。
育雏早期建立条件反射非常重要,在喂料之前先“扣手”,这种类似“老母鸡唤小鸡”的声音很容易让小鸡记住,以后你再进鸡舍就可以用“扣手”来指挥千军万马了。
免疫
免疫程序:我“现在”用的免疫程序是:
1日龄传支疫苗1倍量喷雾免疫;
7-8日龄 新支二联1.1倍量点眼、滴鼻+新流油苗1头份颈部皮下注射;
14日龄法氏囊疫苗1.1倍量饮水免疫;
20日龄新城疫疫苗2-3倍量饮水免疫。
30日龄新城疫疫苗3-4倍量饮水免疫。
(现在有些种苗场已经开始尝试胚蛋免疫了,是否值得推广需要大量试验验证)
疫苗选择:我用的活苗以进口苗为主;油苗可以选择:青岛易邦、华南生物、哈药集团、乾元浩、洛阳普莱柯、广东永顺、哈兽研等(要尊重自己的使用经验、效果,你觉得哪里的疫苗好,就坚持用,只要没有发生免疫失败的情况就不要随意更换疫苗)。
免疫方法:鸡胚注射(专用设施)、喷雾、点眼、滴鼻、皮下注射、饮水。
免疫抑制因素:
传染病因素--禽流感、法氏囊炎、传支、网状内皮增生、贫血因子感染、白血病、马立克氏病;以及所有的细菌、病毒感染;
寄生虫病---球虫、组织滴虫、异刺线虫等;
营养缺乏和失衡;
环境应激---高温、贼风、缺氧、潮湿、阴冷、舍内有害气体超标、惊吓等。
免疫注意事项:兑疫苗、点眼、滴鼻、打针、控水、免疫增效剂的应用等细节问题和操作注意事项。
分群
规模化养殖一般根据养殖数量和密度,结合季节特点和成本控制目标,选用鸡舍近端1/3、1/2、2/3育雏的方式,一般寒冷季节密度大一点、炎热季节密度小一点。但这毕竟是“限制性育雏”方式,要是不计成本的话,“全舍”育雏是最好的,全舍育雏比较适合于夏季。
既然是限制性育雏,就必然会面对分群的问题,适时的分群能保证每只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扩大地盘”并有效地发挥生产性能和生长潜能。
分群之前要先预温,以免把鸡从暖和的近端分到寒冷的远端而导致“冷应激”,夏季分群几乎不用预温。
为了不在分群时惊扰鸡群,可以在喂料前结合早期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用“扣手”的方法引导小鸡去疏散、也可以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借助灯光的反差引导小鸡疏散到“相对明亮”的地方。
脱温
“脱温”是“预温”的反向操作。
脱温需要循序渐进,绝对不能因为脱温而产生冷应激。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分群了、脱温了,又变天了,降温了。那么你就要及时“加温”,不要怕麻烦、不要怕烧煤。北方地区即使是在夏季,昼夜温差也很大,在脱温是必须考虑到鸡舍24小时内的温差变化,最好的做法是每天的温度波动不超过1-2度。
脱温时要关注天气变化和湿度变化,及时修订脱温曲线。不能读死书、死读书,更不能脱离鸡舍凭想当然做事,我们很多时候是替鸡作主,习惯于说:应该没问题。你不进鸡舍怎么会知道没问题?
其实很多鸡场在脱温的时候,都没有向员工详细地说明和交代、技术员和场长也“脱岗”,结果就是持续脱温、过渡脱温、不断长病。饲养员在管理松散的时侯,也会出现责任疲劳的现象,责任心没有了,一切都是空的。
1天35℃左右,每天下降0.5 -1℃,7天30.5℃; 每天降0.3-0.4℃,21天26-27 ℃ ,每天降0.3 ℃,35天22-23℃,42天19-21 ℃。
温度-湿度-通风
几乎70%以上的疾病、疫病的直接、间接的诱因是环境因素(也有很多情况下是垂直传播和营养失衡等导致的),而环境因素中最难以掌握和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是通风问题;谈到通风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到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所以很多人习惯于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待温度、湿度、通风之间的关系,而且往往会顾此失彼;
如果我们用一定湿度下的“风感温度”来看待这一问题,那么就必然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概念,温度、湿度和通风的“不同组合”照样能给鸡提供相对舒适(以鸡为本、看鸡是否真的舒服?)的生长环境,这就是养殖中富有弹性和技术意义的关键环节。要想管理上简单而安全,就要关注相对高的硬件投入和自动化,这样就容易把矛盾的三个方面统一到一个关键点上来,这个关键点就是鸡的感受(看鸡施温是有道理的,鸡的感受和表现比我们的认识和感受要准确的多!)。
不同相对湿度下的目标温度
不同风速下的体感温度
夏季通风与降温
一般在纵向风机全部开启还不能达到降温效果时再考虑使用湿帘降温,尤其在干热天湿帘降温还是很敏感的。
相对湿度较低时降温效果非常好,如20%左右时能降低15-20℃。这时要特别注意水帘的使用 ,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
相对湿度较高时60-70%,水帘降温4-8℃,
相对湿度超过70%时效果则很差,这时可采取喷雾降温,但雾滴必须在10-15微米之间。
风速与风冷效果:在鸡背风速为每秒2-3米时,降温效果可达到4-8℃,鸡日龄小羽毛未丰满时风冷效果更大,反之则小。
使用水帘的日龄?
侧向通风?
侧向通风向纵向通风的“过渡通风”?
纵向通风?
纵向通风+湿帘!
公母分饲
充分尊重性别差异和自然规律。
公母分饲在种鸡饲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即使在产蛋交配期,公、母鸡也拥有各自不同的喂料系统和日粮搭配。
公母分饲对于商品鸡来讲,主要是为了合理利用公、母鸡不同的生理特点和生长速度,调整出栏时间(同等体重公鸡比母鸡早出栏2-3天)、改善料肉比(能降低0.05个料肉比)、提高出栏整齐度(30-40%),为屠体、胴体规格提供保障,这对于做快餐原料非常重要。商品代实施公母分饲需要孵化厂的性别鉴定来支持。
公母分饲需要孵化厂的支持,快慢羽自别雌雄是商品代公母分饲中的一大进步;另外父母代种鸡中---母系中的公雏、父系中的母雏单独饲养的效果也不错。
动物保健
真正落实养防结合、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
强化对病原的控制,对病原的研究、跟踪、扑灭要有切实可靠的措施和方案。--解决污染问题。
强化对饲养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把饲养管理落到实处。--解决“无应激养殖”问题。
建立立体的生物安全体系,从“饲料”(营养是否平衡、霉菌毒素是否超标、原料是否被污染等)、“饮水”(水质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养殖需要)到“环境控制”(大环境、小环境、内环境、外环境、微环境)都要有生物安全的概念和兽医卫生的标准。---提升综合抵抗力的问题。
在动物保健中,要重视实验室的作用:抗体检测、药敏试验、细菌培养、病毒分离、水质检测、饲料分析等。
现实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各路专家凭想当然,很多东西凭经验、凭想像、靠猜就知道鸡得了什么病?靠猜就知道抗体水平的高低?靠猜---能把鸡养好吗?科学的手段能让我们摆脱无知。
动物保健方案要齐头并举,不是以抗生素类、抗病毒类、抗寄生虫类药物为主;而是以维生素、必需氨基酸、酶制剂、抗氧化剂、酸化剂、中药制剂、微生态制剂、抗霉菌毒素产品、部分生物制品(干扰素、抗病毒蛋白、基因工程免疫复合物等)、有效的对型的疫苗、免疫增效剂等等形成“综合性产品组合”来达到“立体防控”的目的。
真正从“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鸡群”的角度出发,把最基本、最原始的工作做完、做好、做彻底,那么动保的目的就达到了---大家就会拥有“鸡群的健康”和“心情的晴朗”!
疫病预警
规模化养鸡是养不起病的,正因为是规模化,一旦鸡群发病就难免会导致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
即使平时没有病,但心中要时刻有警钟。
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关键是要有预警方案和措施:疫苗的准备(紧急接种用的)、常见多发病的药物储备等。一旦有病,要早发现、早确诊、早采取措施,力求灭火于未燎原之前,可不能等疫病发作了而手忙脚乱。
疫病诊断
每当遇到鸡群生病,要用一种专业责任心去对待,不能凭想当然做出结论。因为病死的鸡不一定都是一个病、因为你剖检的鸡不一定都有代表性、你不去剖检一批病死鸡,是找不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感觉的,这就容易误诊或诊断不全,那么你的方案也就难以凑效。
疫病诊断的几个工具:“流行病学调查”(鸡群表现、粪便、气味等)、有“代表性的病鸡剖检”、有“代表性的死鸡或者活鸡剖检”(这时候那些弱苗、僵鸡往往没有示病意义)、“实验室诊断”。---“综合判断”能提高疫病诊断的准确性。
疫病防控
规模养殖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疫病侵扰。
一旦鸡群发病,就要采取措施。
相关措施:鸡舍隔离,饲养员、技术员、场长不能从病舍到健康鸡舍,必要时需要重新消毒。病死鸡焚烧最好、也可以深埋(下面铺生石灰、上面用土压实后再用消毒剂泼洒)。如果是新城疫,紧急接种是首选;如果是法氏囊炎、保健护理、对症治疗是关键,必要时对病鸡和疑似病鸡进行卵黄抗体注射(一过性);
要是球虫病,结合球虫的生活史联合用药、或用两个疗程的抗球虫药物(地面养殖建议使用球虫疫苗);细菌性感染,结合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同时对病群实施保健辅助性方案,肾肿解毒药、电解多维或速溶维他、复合氨基酸、葡萄糖等等,只要对症或应用得当,都会有助于病群康复。
换料
肉鸡从小到大,对营养的需要:蛋白逐渐降低、能量不断提高,多维、多矿等,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给鸡设计了4个不同配方。
有不同的料号,就需要换料:
1号料(0.35-0.4公斤)---1-10天
2号料(1.25-1.3公斤)---11-25天
3号料(1.3-1.5公斤)---26-35天
4号料(2-2.5公斤)---36天到出栏(42天左右)。
换料需要提前2天过渡,因为饲料颗粒的大小、气味、硬度等差异会导致鸡群不适应、从而导致换料应激。正常换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鸡群健康状况不好,容易导致减料、减水,所以在鸡群不健康或正在发病的时候可以延缓换料或不换料。
光照
间歇性弱光制能提高肉鸡养殖的综合效益8-12%。
第1天,长明灯;第2-7天,每晚关灯1小时让小鸡逐渐适应黑暗;第2-3周,开灯2小时、关灯2小时、交替执行或开灯2小时、关灯3-4小时交替执行;4周后逐渐减少关灯次数至长明灯,因为这时候鸡大了、密度也“相对增大”、考虑到采食槽位相对不足和采食时间不断延长,就不再采用间歇光照了(要是从鸡的生理和生长的需要出发,间歇光照还是更科学的,我们饲养肉鸡有点强制性生长的味道、所以肉鸡养殖的后2周我们称之为“催肥”期)。
间歇光照能减少死淘、猝死、提高饲料转化;因为关灯后限制了鸡的运动而降低鸡舍内尘埃浓度、减少羽毛漂浮等(但关灯后注意鸡舍内“提温”)。
间歇光照(或者说是限制饲喂)要关注:第一周的周末体重必须达标180-190 克(第一周末的体重直接影响到出栏重),限制饲喂后每周称重2-3次看鸡的增重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光照方案。
光照强度,育雏第一周50-60lux,一周后采用暗光制5-10lux,如果在白天,我们进入鸡舍会感到有点黑暗的味道。
对目前疫情的认识
从去年秋天到现在疫情很厉害,大都在20-30天,有的甚至在十几天的鸡出现高死亡。有人讲了:好好的鸡突然发病,第一天几只鸡死亡,第二天几十只,第三天几百只,第四天超千只甚至更多。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支气管堵塞、气囊炎、等。
原因?H9?,H5?.......等等?.....肺炎?
气囊炎?
肾肿?
肠毒综合症?
腹水综合症?
生长障碍综合症?
---很多问题都是混合感染和通风不良导致的,所以治疗效果比较差!不要盲目地把症状当成病去对待。
出栏
根据当天养殖利润的平衡点决定出栏时间是最科学的。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我建议出栏时间在40-44天是最佳的,早了太亏(成长快就那么几天)、晚了不一定合算(42天以后饲料转化率就低了)。
气候决定出栏时间,天气不好,路也不好走,尤其是雨、雪、雾天!
节假日影响出栏,近几年影响特别大!
健康状况决定出栏时间是最无奈的,死多了不卖也不行啊,早卖是为了少赔。
毛鸡行情走势影响出栏,适当提前与拖后1-2天,自己算好就行,也不能拖后太多。
鸡苗价格影响成本,高价苗养大鸡合算、低价苗养小鸡合算。养殖天数越长风险越大,11-4月份养殖风险比5-10月份大。
养殖合同的探讨,养殖密度、养殖规格、宰杀标准、市场需求、抓鸡、运输等都要考虑细致。
对肉鸡生产指标的认识
如果我们孤立地去谈论:成活率、药费、体重、料肉比等,是不能准确反应肉鸡养殖水平的。
在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欧洲肉鸡综合生产指数来衡量和评价肉鸡的生产指标:
EPI=(出栏率×平均体重--公斤)÷(饲养天数×料肉比)×100
一般要求EPI在300以上才算有利可图,在320-360之间就比较理想了,如果达到360-400,就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了。
例如:(90×2.6) ÷(42×1.8) ×100=309
(93×2.9) ÷(42×1.8) ×100=356
(94×3.0) ÷(42×1.8) ×100=373
(94.5×3.2) ÷(43×1.72) ×100=406
美中不足是这个公式在我国不能反应生产指标和饲养密度的关系,如果规模化养殖考虑到国情,我们密度以每平方米12只为标准的话,建议:
中国肉鸡综合生产指数(韩氏肉鸡综合生产指数)=(出栏率×平均体重--公斤)÷(饲养天数×料肉比)×100×(实际饲养密度÷ 12)
小结
规模化养殖中很多的“热点”、“难点”和“关键点”,当这些点被我们关注到的时候,就成为养殖中的“焦点”,如果我们用“专业化”和“责任心”这根线把这些点穿起来,做到位、进而精益求精,我们就发现了养殖中能改善生产指标和提高养殖效益的诸多“亮点”,这或许就是“规模化肉鸡饲养管理的技术点”了吧。
其实我们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不是我们无能、而是我们无心!但愿我的肺腑之言能成为诸位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敲门砖!
我们缺什么?缺行动!!
世间没有救世主 ,没有哪一个人或金点子可以救你,只有你自己 改变才有机会。
祝愿各位在临沂开会期间都能心情愉快、收获多多;也祝愿鸡病专业网越办越红火。
谢谢大家!
2012.8.16上午11:00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