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3-14 15: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喷雾消毒介绍及操作规程
引起家禽死亡的原因较多、较复杂,主要是疫病发生和管理不善。据估计,我国每年因各类禽病引起的死亡率高达15%-20%左右,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一、商品肉鸡场重要威胁病毒: 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等
二、种鸡/蛋鸡带场重要威胁病毒:
1、育雏期:马立克、法氏囊、传支等;
2、开产-产蛋高峰期后 :非典型新城疫、禽流感、呼吸系统疾病等
三、病毒的危害
1、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率可达100%,死亡率约20%~30%,高者达50%~60%。
2、传染性支气管炎:28日龄左右,死亡高峰,死亡率10-30%。
3、新城疫病毒: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一周左右,在56℃存活30~90min,4℃可存活一年,-20℃可存活10年以上。一般消毒药均对新城疫有杀灭作用。
4、鸡多重呼吸道疾病:35日龄以上中大鸡多发 猝死,高死亡率(每日高达3%)
据统计,种鸡感染支原体病毒后后,饲料转化率降低10-20%、死淘率上升10-20%;开产日龄推迟2周、峰期产蛋率降5-10%;蛋鸡的产蛋率下降10-20%;种蛋孵化率降低5-10%、雏鸡的弱雏增加10%、肉鸡的体重降低38%、出栏时间延长、治疗成本上升(每只肉鸡多用0.3元)。
怎样预防这些损失呢?
只有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净化鸡舍环境,从根本上切断传播途径,才能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带鸡喷雾消毒的作用
带鸡喷雾消毒能有效阻断空气传播源,杀灭鸡舍空气中浮游的多种细菌和病毒,降低鸡舍内漂浮的灰尘,抑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净化了鸡舍内的空气,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鸡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能有效地杀灭鸡舍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阻止由病鸡排出的病原体在鸡舍内的散播,并有效地防止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马立克,新城疫等病的发生。
二、带鸡喷雾消毒优点:
1、 带鸡喷雾消毒可杀灭包括舍内空气、地面、墙壁、屋顶、设备和鸡体表面等处的病原体,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及控制飞沫、气流传播疾病有重要意义,还具有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防暑降温的作用;
2、显著降低舍内细菌数,由2万-16万可以降到100个以下,从而防止全饲养过程中病原体的大量积累,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3、提高育雏率、育成率、蛋鸡产蛋率和存活率,确保鸡群健康。
4、增加湿度,由于舍内灰尘显著减少,呼吸道病发病率降低。
5、大量节省抗生素药费。
6、促进免疫质量提高:机体对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提高1-2个滴度,维持更持久。
7、促进品种性能的发挥,大幅度提高鸡场生产水平。
8、增加利润: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提高利润。
三、喷雾消毒设备的选择
喷雾消毒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备的专业性,对设备的性能要求相对比较高。为了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在实际应用时要选择专业的喷雾消毒机。要求喷出的雾滴大小可根据鸡龄大小和具体情况调至符合要求的雾滴,雾滴均匀,80%以上的雾滴大小应在要求范围内的专业喷雾消毒设备。
四、消毒药物选择
1、对病原菌、病毒、芽孢及霉形体等均有确切的杀死效果。
2、对人和鸡的皮肤及粘膜没有或仅有轻微刺激。
3、长期使用对鸡舍及内部设备无腐蚀和损害作用。
五、带鸡消毒的具体操作
1、消毒前准备:带鸡消毒要在清粪、打扫卫生之后,减少环境中的污物可发挥更好的消毒效果。
2、消毒液的配制:消毒药的用量按使用说明的推荐浓度与用水量计算,用喷得乐消毒机一般每平方米鸡舍使用混配液5-10mL即可。不同季节,消毒用水量应灵活掌握,在天气温暖时用量应偏大,计算按标准的上限;天气寒冷、保暖差时用量偏少,按标准的下限计算。
3、消毒顺序:一般按照从上至下,即先房梁、墙壁再笼架最后地面的顺序;由里向外的顺序,即由鸡舍内向鸡舍门口移动;如果采用纵向机械通风,前后顺序则相反,应从进风口向排风口顺着空气流动的方向消毒。对通风口与通风死角的消毒务必要严格彻底,这是阻断传播途径的关键部位。
4、消毒时间:冬季消毒最好选在每天中午的11:00-14:00左右进行,此时气温比较高一些,比较适合消毒;舍温低时,加快消毒速度、缩短消毒时间可减小对鸡只的冷应激。夏季消毒应选择傍晚在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避免密闭时间过长、室内气温增高。
5、消毒方法:喷雾开始时,喷头向前或与鸡头角度在45度为宜,在距离鸡头30-50公分的上方来回移动,喷雾效果以头、颈、背部羽毛略湿但不成缕并且均匀为宜。同时喷洒、冲洗房梁与通风口处,不可以直接对鸡体喷射。
6、消毒频率:鸡喷雾消毒的次数和用药量 一般应根据鸡群日龄来确定。1~20日龄的鸡群3天消毒1次;21~40日龄的鸡群隔天消毒1次;成鸡或产蛋鸡每天消毒1次。用药剂量按使用说明书随日龄的增加酌情增加即可。
六、带鸡消毒注意事项
1、消毒药的选用
应了解各类消毒药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药。要选择对人、禽刺激性小,杀菌或杀毒效果好,易溶于水,且能溶于其分泌物中,否则不能吸收;对物品和设备无腐蚀或腐蚀小的消毒药。
消毒药是否轮换使用取决于所使用消毒药的杀菌机理。所选用的消毒药的杀菌机理是穿透性杀菌方式,则不会产生耐药性的问题。穿透性杀菌方式下,消毒药直接穿透细菌或病毒的细胞膜,氧化细菌、病毒内的脂质、蛋白成分及DNA而杀灭细菌、病毒,一旦消毒药接触到细菌、病毒,即可完成杀灭过程。细菌、病毒没有机会对消毒药产生适应性改变(通过变异以适应)。具有穿透性杀菌功能的消毒药有:过氧化物类(如:卫可、过氧乙酸等)、卤素类(二氧化氯、漂白粉、碘制剂等)。
所选择的消毒药的杀菌机理是接触性杀菌方式,则易于产生耐药性的问题。该类消毒药在杀灭细菌、病毒时需要在其周围有一定的有效浓度,当其周围的消毒药浓度不致以杀灭细菌、病毒时,细菌、病毒就会对其产生适应性改变(变异)而产生抗药性。具有接触性杀菌功能的消毒药有:季铵盐类(癸甲溴/氯胺、苯扎溴胺等)、酒精类、醛类、酚制剂等。一般至少选用2-3种消毒药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消毒药轮换应遵循的原则:根据畜牧场面临的生物安全情况确定。
2、消毒液的配制
一定要使药完全溶于水,并搅拌均匀;粉剂、乳剂可将药物先溶好再用水扩容。配比的浓度一定要科学合理,不要简单的认为浓度越大使用效果越好,每种消毒药都有其发挥功效的最佳浓度范围。超出此范围,一是浪费且达不到最佳效果;二是容易对鸡群和人体造成伤害;三是有些消毒药可以腐蚀饲养设备。最好是使用厂家推荐的浓度,有条件的养殖场也可通过自己检测效果来确定合适的使用浓度。
3、消毒用水的温度控制
在一定范围内,消毒药的杀菌力与温度成正比。温度增高,杀菌效果增加,消毒液温度每提高10℃,杀菌能力约增加一倍,但是最高不能超过45℃。因此夏季消毒效果要比冬季要强。配消毒液时最好用温水,特别是舍温较低的冬季。
4、在用活苗免疫前后48小时之内应禁止消毒,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5、消毒前,应一次性将所需的消毒液全部兑好。药液不够时,需重新将消毒液配好再继续消毒,决不能一边加水一边消毒。这样会造成消毒药浓度不均匀,起不到消毒效果。消毒液要现用现配,不能提前配好,也不能剩下留用,防止消毒药液在放置的过程中失效。
6.控制雾滴的均匀度,所有雾滴在下降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要随空气蒸发,一部分可能在下降过程中相互结合变成更大的雾滴而不利于进入肺部。
7.在晚上或遮光进行,减少操作噪音,以免鸡群惊恐,引起应激反应影响鸡群生产率。喷雾后应密闭禽舍30分钟。另外,注意操作者的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以免某些药物对人体产生损害。
总之,要想保证鸡群健康生长,作为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使带鸡消毒形成一项制度,并长期坚持,不能时有时无、时紧时松。最后,衷心地希望所有养殖人员要提高预防意识,让带鸡消毒成为我们一项长期固定的操作流程,为鸡群创造健康、舒适的生产环境,增产增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