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13 1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邯郸
本帖最后由 薛老师 于 2016-8-22 22:27 编辑 <br /><br />鸡各肠段正常菌群种类和数量
胚胎期家禽的消化道内一般为完全无菌的空间,出壳后才逐渐由空气、饮水和饲料等途径从外界环境中带入各种各样的细菌。进入消化道的微生物和动物体之间经过彼此间的相互适应和识别,有一部分细菌便定居在肠道的某一部分,经过生长繁殖成为肠道的正常菌群(即原籍菌群),这种菌群在消化道中的密度极高,占消化道中细菌的绝大部分,主要由专性厌氧菌组成,另一部分动物体不需要或细菌不能适应动物的肠道环境,则随粪便排出体外(又称过路菌);两者之间,还有一部分暂时在动物肠道内生存的菌群(即暂住菌群),这部分细菌在体内为低密度菌,主要由外籍菌群和环境菌群构成,以需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
1. 1 前肠正常菌群种类和数量
刚出壳的雏鸡,肠道内无菌,出壳后1小时,在嗉囊、腺胃中能检出少量的肠球菌及梭菌。随着摄食的开始,细菌总数急剧增加,开食2天后乳杆菌在十二指肠内迅速增殖, 7日龄时小肠部位的菌已基本形成。当雏鸡消化道主要正常菌群定植完成后,十二指肠的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和肠球菌。十二指肠及小肠上部微生物较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胃酸将来自口腔及食物中的部分微生物杀死; (2)肠蠕动快,饲料停留时间短;(3)胆汁的杀菌作用。
对健康肉鸡的空肠进行电镜扫描,可以看到大量的杆菌、少量的球菌以及真菌的菌丝体。空肠占优势的菌群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其次为消化球菌及弯曲杆菌等厌氧菌。但何昭阳等则报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真杆菌为优势菌。由此可见空肠的菌群结构还有待继续研究。
研究表明,回肠的不同部位菌群差异较大。前端靠近空肠,菌数较少,而回肠末端, pH和氧化还原电位低,利于专性厌氧菌繁殖,此处微生物较多,且95%以上为厌氧菌。所以目前大都研究回肠末端的菌群结构。LU等[6]研究显示,鸡回肠里大约70%的
微生物是乳杆菌属,其次是梭菌属(11% )、链球菌属(6. 5% )及肠球菌属(6. 5% );且回肠分别在7~12日龄和21~28日龄期间菌群结构稳定,但在整个3~49日龄期间菌群结构有显著变化。
1. 2 后肠正常菌群种类和数量
盲肠内充满粘稠不含食物颗粒的粘液,流动性低,其内的细菌生长情况犹如分批培养,因而菌群数量多,且复杂。鸡盲肠菌群的研究大多采用传统分离培养,优势菌群为专性厌氧菌,达1011个/g,至少能分离出38个不同类型的菌[8, 9],而且它们又包含许多不同的种。国外的一些学者估计,最多只有10% ~60%的盲肠总菌能通过培养法被检测出来。直肠内容物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很大,这是由于来自回肠和盲肠内容物的混合比例不同所致,所以不同的研究者对直肠
正常菌群的研究结果差距较大。何明清等[5]报道,盲肠里拟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等是最优势菌群,其次是乳酸杆菌(108个/g),链球菌和肠杆菌为107~108个/g,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酵母菌,菌数少且不稳定。直肠中占优势的菌群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其次为消化球菌及弯曲杆菌等厌氧菌。而LU等。利用保守序列16S rRNA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发现,鸡盲肠里梭菌属(65% )为优势菌,其次是梭杆菌属(14% )、乳杆菌群(8% )及拟杆菌属(5% );
盲肠在3~7日龄、14~28日龄期间及49日龄时的菌群结构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从一个过渡的结构到每一个逐渐复杂的结构存在着演替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