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70|回复: 0
收起左侧

念珠菌病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来自
安徽省宣城市
发表于 2006-8-21 20: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center][center]现在很地方有发生念珠菌病.我把它的具体的资料给大家发出来.给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
[center][center]念珠菌病[/center][/center]
念珠菌病(Moniliasis)是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真菌病。本病的特征是在消化道粘膜上形成乳白色斑片并导致粘膜发炎,口腔粘膜念珠菌病通常称为鹅口疮(Thrush)。念珠菌多侵害幼禽,给养禽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病原】白色念珠菌为酵母样真菌。在病变组织、渗出物及普通培养基上能产生芽生孢子和假菌丝,不形成有性孢子。出芽细胞呈卵圆形,直径2—4微米,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内部着色不均匀,假菌丝是由真菌出芽后发育延长而成。本菌在吐温一80玉米琼脂培养基上可产生分枝的菌丝体、厚膜孢子及芽生孢子。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48小时,形成白色、奶油状、明显凸起的菌落。幼龄培养物由卵圆形出芽的酵母细胞组成,老龄培养物显示菌丝有横隔,偶尔出现球形的肿胀细胞,细胞膜增厚。该菌能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在半乳糖和蔗糖中轻度产酸;不发酵糊精、菊糖、乳糖和棉子糖。明胶穿刺出现短绒毛状或树枝状旁枝,但不液化培养基。

【流行病学】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属中的致病菌,通常寄生于家禽的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上,健康鸡的带菌率可达61%。当机体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饲料配合不当以及持续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使体内常居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失去平衡时,容易引起发病。

本病主要见于幼龄的鸡、鸽、火鸡和鹅,野鸡、松鸡和鹌鹑也有报道。幼禽对本病的易感性

比成年禽高,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高,随着感染日龄的增长,它们往往能耐过。

病禽的粪便含有大量病菌,这些病菌污染环境后,通过消化道而传染,粘膜的损伤有利于病原体的侵入。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良,以及其他疫病都可以促使本病的发生。本病也能通过蛋壳传染。

【症状】病禽患念珠菌时,多无明显的特征性症状。病鸡多生长不良,发育受阻,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采食、饮水减少。一旦全身感染,食欲废绝后约经两天死亡。

【病理变化】死后剖检,病变多位于消化道,特别是嗉囊的病变最为明显而常见。

急性病例,眼观嗉囊粘膜增厚,粘膜表面有白色、圆形、隆起的溃疡,形似撒上少量凝固的牛乳。慢性病例,嗉囊壁增厚,粘膜面覆盖厚层皱纹状黄白色坏死物,形如毛巾的皱纹,剥去此坏死物,粘膜面光滑。此种病变,除见于嗉囊外,有时也见于口腔、下部食道和腺胃粘膜。

组织学变化表现为嗉囊复层上皮出现广泛性破坏,深达生发层,并常出现分隔的溃疡或固膜样至固膜性伪膜,病变的特征是没有炎性反应。在上皮细胞碎屑内可见到许多酵母样菌体,而在角化层的下部则可发现假菌丝,但后者却很少穿透到生发层。刮下嗉囊粘膜坏死物制涂片,染色后镜检,可发现酵母样真菌。

【诊断】根据病禽消化道粘膜特征性增生和溃疡病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采取病变组织或渗出物作抹片检查,观察酵母状的菌体和假菌丝,并作分离培养,特别是在玉米培养基上鉴别是否为病原性菌株。必要时取培养物制成本菌盐水混悬液给家兔静脉注射1毫升,经4—5天死亡,剖检可见肾脏肿大,在肾皮质部散布许多小脓肿,皮下注射可在局部产生脓肿,在受害组织出现菌丝和孢子。

【防制】

1.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本病与卫生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改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舍内应干燥通风,防止拥挤、潮湿。

(2)加强消毒。禽舍可用2%的福尔马林或1%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由于蛋壳表面常带菌,所以孵化前,应将种蛋浸泡在碘制剂的消毒液中,以消除感染的可能性。

(3)饲料中定期加喂制霉菌素或在饮水中加硫酸铜。

2.治疗:①每千克饲料中加入0.22克制霉菌素,连用5—7天。②每100只雏禽每天用1克霉唑拌料,连用5—7天。③1∶2000硫酸铜饮水,连用5天。④对个别严重者,可将口腔假膜刮去,涂碘甘油,嗉囊中可以灌入数毫升2%硼酸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21 06:39 , Processed in 0.198061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