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2|回复: 1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企大赚,为何这4家却在“哭穷”?(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2025-5-13 10: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猪企出栏数据深度剖析

  近期,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出显著动态,部分上市猪企陆续披露2025年生猪出栏计划,此消息迅速吸引了业内人士与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依据新牧网统计数据,2025年17家猪企计划出栏量最高可达2.17亿头,相较于2024年最高新增3810万头,增长幅度颇为可观。从增长比例来看,相较于2024年17家猪企出栏量,2025年涨幅区间为13.62%-21.26%。其中,东瑞股份、正邦科技、神农集团、立华股份、巨星农牧等企业增长幅度较为突出,分别达到82.98%、68.81%、54.08%、54.08%、45.18%。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头部企业,尽管出栏量基数较大,但最高增幅出栏增幅亦将达15%-25%。从计划出栏增长数量维度考量,牧原股份计划出栏量较2024年新增839.8-1839.8万头,双胞胎计划新增522万头,温氏股份新增281.73-481.73万头。此外,正邦、大北农、st天邦、巨星农牧、神农、唐人神等猪企计划出栏新增数量均超100万头。

  再聚焦2025年一季度数据,22家猪企出栏总量达5105万头,较2024年一季度增长超1000万头,16家猪企同比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最高涨幅超150%。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彰显了猪企在2025年的扩张态势,生猪出栏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驱动猪企纷纷扩大出栏规模?这种增长又将对整个生猪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出栏增长的深层因素分析

  行业复苏与市场预期

  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经历上一轮猪周期低谷后,当前正逐步复苏。在过去的低谷期,猪价持续低迷,众多中小养殖户因经营压力退出市场,导致产能下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供需关系逐步调整,猪价开始回升,为猪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场对未来猪价和需求的乐观预期,成为猪企扩大生产的重要驱动力。猪企普遍认为,未来猪肉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而供应相对稳定,这将为猪价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预期,猪企纷纷加大养殖投入,扩大养殖规模,以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

  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是猪企实现出栏增长的关键要素。以牧原股份为例,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始终致力于通过优化养殖技术降低成本。在疫病防控领域,牧原股份成功打通疫病净化路径,并以退役军人为主力,组建了一支近千人的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疫情应急处置和生物安全漏洞梳理“非瘟防控特战队”,为生猪稳产提供坚实保障,有效降低了生猪死亡率,提升了养殖效益。在饲料方面,研发低蛋白饲料以降低养殖成本,饲料价格下降对养殖成本下降的贡献约为50%。通过一系列举措,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成本持续降低,2024年12月,生猪养殖成本约为13元/kg,部分优秀养猪场线的完全养殖成本已降至12元/kg以下,最优成绩达11.38元/kg。温氏股份同样在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方面积极作为。在生产管理层面,致力于提升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料重比、上市率等核心生产成绩指标,通过精益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在饲料成本优化方面,不断优化饲料配方,在保障畜禽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原料,降低饲料生产成本。在疫病防控方面,也构建了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和措施。2024年全年,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14.4元/kg,同比下降约2.4元/kg。成本的降低为猪企扩大出栏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政策扶持与产业发展趋势

  政策支持为猪企扩张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对生猪养殖行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能繁母猪补贴方面,对养殖户予以补贴,鼓励其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从而提高生猪繁殖率。在生猪保险方面,也给予一定补贴,降低了养殖户因疾病、市场波动等风险造成的损失,增强了其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推动了生猪养殖行业发展,为猪企扩张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已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必然走向。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散养模式逐渐被淘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受到市场青睐。规模化养殖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疫病防控等挑战。在此产业趋势下,猪企纷纷加大投资,扩大养殖规模,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出栏大幅增长带来的影响

  市场供应与价格波动

  大量生猪出栏,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供应显著增加。随着2025年17家猪企计划出栏最高达2.17亿头,猪肉市场将迎来供应高峰。市场猪肉供应充足,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选择更为丰富,价格也可能更趋合理。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利好消息,能够以相对较低价格购买到新鲜猪肉,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然而,对于养殖户来说,情况则较为复杂。市场供应大幅增加可能导致猪价波动甚至下跌。如2024年,部分地区猪企出栏量显著增加,致使猪价承压明显,全国标猪平均价在2025年1月20日已跌至15.62元/公斤。若猪价下跌幅度过大,养殖户利润空间将被压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对于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中小养殖户而言,可能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从市场供需关系角度分析,猪价波动是市场调节的体现。当市场供应大于需求时,猪价下跌;当市场需求大于供应时,猪价上涨。在此过程中,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计划,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在出栏增长的进程中,头部猪企和中小猪企表现各异,这将促使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为代表的头部猪企,凭借强大资金实力、先进养殖技术和完善产业链布局,在出栏增长中占据优势地位。牧原股份2024年生猪出栏量达7160万头,市占率近10%,2025年计划出栏商品猪7200万-7800万头,仔猪800万-1200万头,合计目标超8000万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这些头部猪企通过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逐渐形成“强者恒强”的态势。

  相比之下,中小猪企在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相对薄弱,在出栏增长竞争中可能面临更大压力。部分中小猪企可能因无法承担扩大养殖规模成本,或在市场竞争中难以与头部猪企抗衡而逐渐被淘汰。这种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将使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向头部猪企集中。未来,生猪养殖行业可能形成以头部猪企为主导,少数中小猪企并存的市场格局。在此格局下,头部猪企将在市场定价、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拥有更大话语权,而中小猪企则需通过差异化竞争、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在市场中谋求生存空间。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终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来自
山东省 泰安市
发表于 2025-5-13 11:39:53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5-24 12:24 , Processed in 0.095400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