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家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家禽养殖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地区广泛分布,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粪污产生量急剧增加。据统计,一只成年鸡每天产生粪便约100~150克,一个存栏10 000只鸡的养殖场,每日粪便产生量可达1~1.5吨。未经妥善处理的粪污,不仅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还威胁家禽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因此,构建完善的基层家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管理体系迫在眉睫,这对实现家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一 基层家禽养殖场粪污产生现状

1 产量大且集中


基层家禽养殖场数量多,以中小规模为主。这些养殖场通常集中在村落周边,粪污产量随养殖规模扩大而增加。在养殖密集区,粪污集中排放,超出周边环境承载能力。例如某镇有家禽养殖场30余家,养殖总量超50万只,每日产生粪污近50吨,大量粪污堆积,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2 成分复杂

家禽粪污中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其中氮含量约1.63%、磷1.54%、钾0.85% ,还含有大量有机物、微生物及重金属。如鸡粪中有机物含量达25.5%,且存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病菌,以及铜、锌等重金属。这些复杂成分若处理不当,易引发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

3 季节性波动

家禽养殖受季节影响,粪污产量也呈现季节性波动。在春季和秋季,家禽生长繁殖旺盛,饲料摄入量增加,粪污产量相应增多;冬季气温低,家禽活动量减少,采食量下降,粪污产量略有降低;夏季高温多雨,粪污易发酵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和污水,处理难度加大。

二 家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

1 处理技术落后


多数基层养殖场采用简单的堆肥还田或直接排放方式。堆肥还田虽操作简便,但粪便未经充分腐熟,易造成烧苗,且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 。直接排放则导致污水横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部分养殖场尝试使用沼气池处理,但缺乏技术指导和后期维护,导致产气效率低,难以满足需求。

2 资金投入不足

建设现代化粪污处理设施成本高。一套完整的固液分离、污水处理和有机肥生产设备,投资需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基层养殖场利润微薄,难以承担这笔费用。同时,缺乏政府资金扶持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使得养殖场在粪污处理上资金短缺,设施简陋。

3 环保意识淡薄

在不少农村地区,部分养殖场主一门心思扑在养殖效益上,对粪污污染危害视而不见。在他们眼中,粪污处理设备的购置、维护,处理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都直接削减了利润,所以对环保工作能拖就拖、能省则省。于是,养殖场周边常常能看到随意堆放的粪污,一到夏天,恶臭弥漫;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沟渠,导致水体发黑发臭。而周边居民长期身处这样的环境,却对粪污污染的危害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监督意识极为薄弱,彼此之间也没有组织起来,自然难以形成有效监督机制,使得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4 监管缺失

相关部门对基层家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监管存在漏洞。职责划分不明确,环保部门与农业部门在监管中存在推诿现象。监管手段落后,主要依靠人工检查,无法实时监测粪污排放情况。此外,对违规排放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有效威慑。

三 构建基层家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1 保护生态环境

在现代畜禽养殖中,科学处理粪污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未经处理的粪污肆意排放,其中的大量有害物质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土壤一旦被污染,其结构会被破坏,肥力下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也随之恶化。粪污直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的生存面临威胁,水质变差,影响周边居民用水安全。粪污散发的恶臭气体,更会让空气质量下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通过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将粪污“变废为宝”。经过特定工艺,粪污可转化为有机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提升土壤质量;还能产生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供能。如此一来,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保护生态平衡,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让养殖与环境和谐共生。

2 保障家禽健康

在畜禽养殖中,良好的粪污处理意义重大。若粪污随意堆积,会滋生大量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这些病菌借助空气、水源迅速传播,家禽极易感染,引发腹泻、呼吸道疾病,疫病发生率大幅上升,养殖成活率与生产性能随之降低。

但完善的粪污处理体系可扭转这一局面。及时清理并科学处理粪污,能打造清洁卫生的养殖环境,减少病菌滋生与传播,降低家禽患病风险,保障家禽健康成长。这不仅能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生产性能,还能增加养殖收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3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家禽粪污中隐匿着大量有害病菌与寄生虫卵,如禽流感病毒、弓形虫卵等。一旦处理稍有差池,这些病原便会肆意扩散。通过空气飘散、水源渗透,悄无声息地侵入人体,成为人畜共患病的导火索,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而有效处理粪污则是守护健康的关键防线。运用高温堆肥、厌氧发酵等科学方式,能将这些有害物消杀,彻底阻断疫病传播途径,让养殖场周边的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如此一来,周边居民的健康有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也得以稳固维护,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筑牢根基。

四 基层家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1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专门的基层家禽养殖场粪污处理法规,明确养殖场的环保责任和义务,规定粪污排放标准和处理要求。出台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对购置环保设备、采用先进处理技术的养殖场给予资金支持。例如,对建设沼气池、有机肥生产线的养殖场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降低其运营成本。

2 加强技术支持

鼓励科研机构研发适合基层养殖场的低成本、易操作的粪污处理技术和设备。如推广异位发酵床技术,通过铺设发酵垫料,实现粪污原位发酵处理;研发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满足小规模养殖场污水处理需求 。建立技术服务网络,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为养殖场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3 强化监管力度

明确环保、农业等部门监管职责,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粪污处理监管平台,实时监测养殖场粪污排放和处理情况。加大对违规排放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屡教不改的养殖场依法关停。

4 拓宽资金渠道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养殖场的绿色信贷产品,提供低息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模式建设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处理。

5 提升环保意识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科普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养殖场和周边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开展环保示范养殖场创建活动,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养殖场改进粪污处理方式。

五 结 论

构建基层家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养殖场、科研机构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技术支持、强化监管力度、拓宽资金渠道和提升环保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基层家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实现家禽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未来发展中,应持续关注新技术、新政策,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推动基层家禽养殖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庆坪镇畜牧兽医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28 07:53 , Processed in 0.12834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