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羽绒高价“供血”肉鸭产业链:上游扩张、中游平稳、下游回暖的差异化博弈(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许昌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产业链全景:羽绒支撑微利格局,三环节分化特征显著

截至11月25日,肉鸭产业链各环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犹如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博弈。上游种禽端,在市场供需的微妙平衡作用下,种蛋与鸭苗价格受市场因素驱动,环比分别大幅上涨12.41%、26.87%。这一价格变动趋势,使得孵化环节盈利显著扩张,外购孵化盈利均值达到0.75元/羽(环比涨幅150.00%、同比涨幅261.70%),自有种鸭孵化盈利均值为0.52元/羽(环比涨幅554.55%、同比跌幅48.00%),成为产业链中盈利扩张较为突出的板块。

中游养殖端发展态势相对平稳。主产区合同鸭养殖按照稳定的节奏推进,盈利通常维持在0.70-1.00元/羽区间波动。本月气温虽有所下降,但未出现大范围疫病,综合养殖成绩良好,样本出栏只重、成活率表现较为理想。然而,市场供需格局对养户盈利面的进一步扩大形成制约。

下游屠宰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谷后,迎来盈利转机。凭借羽绒市场高位运行这一关键利润支撑,以及回收成本企稳、库存压力可控等多重因素,实现了自2024年Q3以来的首次单月盈利。11月以某平台监测分割鸭样本企业为例,合同鸭回收成本保持稳定,均值为3.47元/斤(波动区间3.44-3.50元/斤);分割品综合售价均值为6547.584元/吨(环比涨幅0.92%),波动范围6430-6580元/吨,全月逐步实现扭亏为盈,盈利最高值达135.00元/吨。整个肉鸭产业链在羽绒市场的支撑下,维持微利格局,各环节在相互影响中寻求动态平衡。

二、上游种禽端:价格与盈利双升,三大动力驱动扩张

(一)量价齐升背后的供需关系

在肉鸭产业链的上游,种禽端在11月呈现量价齐升的市场态势。种蛋均价达到1.54元/枚,环比涨幅为12.41%,反映出市场对其价值的重新评估,每一枚种蛋都蕴含着未来肉鸭养殖的潜力,价格上涨预示着行业对后续市场的乐观预期。鸭苗均价表现突出,达到2.88元/羽,环比大幅上涨26.87%,在供需关系的作用下,价格快速上升。

这种价格大幅上涨,直接推动孵化环节盈利显著扩张。外购孵化盈利均值达到0.75元/羽,环比涨幅高达150%,自有种鸭孵化盈利也达到0.52元/羽,环比涨幅达554.55%。钢联数据显示,11月种禽端出苗成本在1.89-2.28元/羽区间波动,但苗价涨幅显著超过成本增幅,成为行业盈利的关键支撑因素。

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一是羽绒利润的反哺。鸭毛价格持续走高,对整个产业链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屠宰企业通过高价羽绒弥补肉类产品亏损,提升补栏积极性,11月白羽肉鸭投放量环比增加8.7%,为种禽端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二是供应端的紧平衡状态。局部地区种鸭产能去化导致苗量增长受限,全国日均出苗量维持在260-280万羽,低于往年同期300万羽的供应水平,在供应相对紧张的市场环境下,价格具备上涨动力。三是节前赶工效应。分割企业为满足年前两批商品鸭出栏,集中采购优质鸭苗,推动下旬苗价突破3.3元/羽,创近5个月新高,这种集中采购行为对价格上涨产生明显推动作用。

(二)成本与效率的双重优化

在种禽端价格与盈利双升的背后,是孵化企业在成本与效率方面的持续优化。孵化企业通过调整种鸭饲料配方,体现出成本控制能力。将豆粕占比降至12%,低于行业平均的15%,并配合玉米替代方案,使出苗成本较10月下降0.15元/羽。这一调整在保证种鸭营养需求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拓展利润空间。

同时,智能孵化设备的普及成为提升效率的关键因素。智能孵化设备普及率提升至65%,有效提升孵化成活率,从88%提升至92%。这不仅意味着更多鸭苗能够健康诞生,也意味着企业在相同投入下能够获得更多产出,推动自有种鸭孵化盈利实现5倍级增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种成本与效率的双重优化,成为种禽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为整个肉鸭产业链的上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中游养殖端:疫病可控下的稳态运行

(一)盈利区间窄幅波动

中游养殖端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主产区合同鸭养殖利润在11月维持在相对稳定区间,每羽0.7-1元的盈利,为养户提供较为稳定的收益。本月气温下降未引发大范围疫病,养殖成绩整体良好,样本出栏只重、成活率达到较理想水平,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出栏均重达到3.2kg/只,这是养户精心管理的成果体现。

然而,市场供需格局对养户盈利面的扩大形成限制。屠宰企业为控制成本采取系列措施,其中“阶梯式收购价”影响养户利润。在山东、江苏等地,屠宰场对38天以上的老鸭子收购价较标准鸭低0.15元/斤,直接压缩养户利润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养殖规模环比仅增长2.3%,养户扩大盈利仍面临较大困难。

(二)规模化养殖优势凸显

在养殖端,规模化养殖的优势日益显著。大型养殖集团凭借“公司+农户”模式,构建稳定的供应体系。温氏、益客等企业合同鸭占比高达75%,这种合作模式在保障鸭源稳定供应的同时,在疫病防控方面优势明显。据统计,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疫病防控成本较散户低30%,体现出规模化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从养殖效率来看,规模化场表现更为出色。出栏只重达到3.35kg/只,比散户高出5%,意味着在相同养殖数量下,规模化场能够获得更多产出。料肉比方面,规模化场低至1.9:1,而散户为2.1:1,这一差距反映出规模化场在饲料利用效率上的优势,能够以更少的饲料产出更多的鸭肉,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种规模化养殖的优势,将成为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推动肉鸭养殖行业朝着更高效、稳定的方向发展。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28 18:46 , Processed in 0.105550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