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9|回复: 0
收起左侧

[孵化相关] 【分享】孵化评估指南《从细节到卓越:孵化绩效的实践指南》: 行业内部分享手册 08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昨天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qw1.jpg


孵化评估

Donna Hill, DVM, MAM, ACPV
Consultant
CEVA


qw2.jpg

为提高肉产量而进行的选育,改变了禽类胚胎的产热能力。

产热增加的胚胎,
如今被置于大型商业化孵化系统中孵化。

这类系统的设计年代各不相同,但其设计方案往往已沿用约 40 年。

气流的变化与胚胎产热的差异,导致孵化环境(即胚胎温度)出现波动。

而对于过去的老品系胚胎来说,这种波动并不会构成问题。

禽类的人工孵化,是孵化设备供给能力与胚胎需求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

对于大型商业化孵化设备而言,情况尤其如此。

只有当胚胎的需求得到满足时雏鸡和胚胎才能实现最佳发育。

1960 年,罗曼诺夫(Romanov)的研究表明,同一批 60 克重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鸡,体重可在 24 克至 42 克之间波动。

当孵化条件未达最佳状态时,胚胎会为维持存活而限制自身的生长发育。

胚胎发育情况难以直接测量,但胚胎和雏鸡的生长状况可作为发育情况的指标。

测量胚胎与雏鸡的体长,是一种可用于质量控制和问题诊断的工具,能够借此评估孵化环境的质量。

对于商业化规模的孵化器而言,蛋群所处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

评估孵化环境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胚胎温度监测

2、21 日龄未出雏种蛋中胚胎的体长(发育情况)测量

3、雏鸡干体温度检测

4、种蛋落盘时的发育状态观察


若要更全面地评估孵化效果,还可根据雏鸡的发育情况,对其在农场第一周内的死亡率进行诊断。

所有诊断方法的设计目的,都是为了确定死亡原因 —— 是源于孵化场(即孵化器或出雏器环节),还是源于孵化后的处理过程,尤其是农场环境因素

qw3.jpg

一、种蛋落盘时的体长

落盘时
(即在孵化流程中,胚胎会在特定日龄(如鸡孵化的第 18 天)从孵化器转移至出雏器) 的体长评估孵化器(setter)孵化环境的重要指标。

当落盘时体型偏小的胚胎占比超过 5%,说明孵化前期环境温度过低或波动过大。

此问题在多阶段孵化、寒冷季节及开产种鸡群中尤为突出。

实际中,我观察到该问题通常由以下因素导致:

设备维护不善、为增湿或消毒而过度喷雾、设定温度过低(通常用于降低孵化后期胚胎温度),以及孵化器温度循环波动过于频繁

这些问题都会加剧多阶段孵化的设计缺陷——在孵化前 10 天,胚胎温度会低于孵化器内的空气温度

即便最终成功孵化,这类雏鸡往往体型偏小,且在出生后前 3 天会因 “饥饿衰竭” 死亡

它们会因脱水死亡,但体内通常仍残留大量卵黄

胚胎移植时的最低长度标准(单位:厘米)
qw4.jpg

二、21日未出雏种蛋胚胎死亡情况

通过采用上述 “种蛋落盘时体型标准”,可对21日未出雏种蛋进行剖检分析,从而判断问题出在孵化器还是出雏器。

在孵化过程中,胚胎会为维持存活而限制自身生长。

它们通常只在孵化后期,即能量需求达到峰值时,才会死亡。

若胚胎更早死亡,其躯体通常会出现降解,但实际情况中这种现象并不常见。

判断逻辑很简单:将未出雏种蛋中的胚胎,与 “正常落盘阶段胚胎” 的体型和发育状态进行对比。

若胚胎未达到标准体长,或发育状态与正常转移阶段胚胎存在明显差距
,说明问题与孵化器相关

若发育状态看似正常,但胚胎体型大于正常落盘阶段胚胎,则说明问题与出雏器相关

21天胚胎残留死亡长度标准
qw5.jpg

三、胚胎温度

从孵化开始到雏鸡出壳,胚胎最适宜的温度是 99.5-100.5°F(约37.5-38.1℃)

用 “多阶段孵化” 模式时,前 10 天胚胎的实际温度会比孵化器内的空气温度低,而 15 天后胚胎温度会比空气温度高。

这种模式下,你没法通过调低设备设定温度来控制孵化后期的胚胎温度,因为一调,孵化前期的胚胎温度也会跟着变低,影响早期发育。

虽然 “多阶段孵化” 本身就容易出现温度波动,但 “单阶段孵化” 也可能出问题,尤其是在孵化后期

这时候,设备的冷却效果和空气流动是否均匀,对胚胎温度影响特别大。

需要注意的是,测一次胚胎温度只能反映 “当下” 的情况,没法看出设备温度反复波动的整体问题。

也正因为这样,用 “胚胎体长” 来判断孵化器的环境好不好,会比测胚胎温度更准确。

不过,胚胎温度用来确定出雏器的最佳设定温度很有用。

大部分出雏器把空气温度设定在 97.5°F(约 36.4℃)时,胚胎温度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四、雏鸡体温

出壳后体表干燥的雏鸡最适宜的体温是 104-105°F(约 40-40.6℃)

这个温度需要用探头插入雏鸡体腔 1 英寸(约 2.54 厘米)测量,要是把探头从雏鸡泄殖腔插入,测出来的温度通常会比这个数值低。

雏鸡体温在多个环节都很关键,包括出雏器内、暂存期间、运输过程,以及进入鸡舍后的前 3 天。

在相同环境下,年轻种鸡群孵出的雏鸡,体温会比老龄种鸡群孵化的雏鸡更低。

另外,体表干燥的雏鸡的体温也是确定 “出雏后出雏器最佳设定温度”的好方法,一般把出雏器温度设定在 95°F(约 35℃)比较合适。

qw6.jpg

五、雏鸡出雏时的体型

和胚胎体长类似,“捡雏时雏鸡的体型” 也能用来评估孵化质量,还能看出有多大比例的小体型雏鸡会被运到农场。

出雏时正常雏鸡体长标准(单位:厘米)
qw7.jpg

六、农场死亡率

死亡数量也可用于判断死亡原因。

先参照前文给出的 “雏鸡出壳时正常体型对照表”,再按 “雏鸡进入鸡舍后,每天正常生长 1 厘米” 的标准推算。

若死亡雏鸡体型偏小,或体内仍残留大量未吸收的卵黄,这类死亡问题均与孵化环节相关。

来源:poultry times,译者:WY & 麦老师,配图:书籍原图&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28 07:53 , Processed in 0.100760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