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中国农业科学院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揭示白羽肉鸡抗病性状遗传基础及分子调控网络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科研进展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白羽肉鸡抗病性状遗传基础及分子调控网络解析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系统筛选了与死亡风险相关的标志性代谢物,定位其数量性状位点并解析遗传调控机制,揭示了从遗传变异到代谢紊乱乃至死亡的因果通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


qw1.jpg

白羽肉鸡是我国主要的畜禽品种之一,也是动物源食品生产的重要支撑。经过长期高强度的遗传选育,其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已显著提升。但过快的生长速率使机体代谢系统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易导致代谢功能不足或紊乱,使鸡群对环境应激更加敏感、抗病力下降、死亡率上升,制约了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国产品种的国际竞争力。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白羽肉鸡机体动态代谢过程中代谢物变化与抗病力差异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晰,抗病性状的遗传基础仍有待系统深入的解析。

围绕上述问题,研究人员以白羽肉鸡高-低死亡率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发现高死亡率个体表现出显著的炎症水平升高与生长性能下降,体现出免疫与生长之间的生物学权衡。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组群体间存在15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并鉴定到多个代谢物相关数量性状位点,这些位点显著富集于肝脏特异性调控区域。方差分解与双模型比较共同表明,核心遗传位点为代谢特征提供了基础框架,而死亡风险相关的生理状态才是驱动代谢组重塑的主导因素。最终确定丁酸、L-半胱氨酸等16种与死亡率密切相关的标志性代谢物。跨物种与跨群体比较在确认代谓物功能保守性的同时,也凸显了白羽肉鸡死亡进程中免疫与代谢的紧密耦合。本研究明确了丁酸盐介导的微生物群—宿主互作机制,以及L-半胱氨酸在抗氧化功能中的双重角色。

牧医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博士研究生刘沛昊和助理研究员安炳星为共同第一作者,赵桂苹研究员与丹麦奥胡斯大学房灵昭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 ... 1002/advs.202514464

qw2.jpg

消息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官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26 14:52 , Processed in 0.101431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