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11月猪肉价格:震荡筑底中寻找暖意,供需博弈下的年末走势前瞻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价格走势综述:窄幅震荡中中枢微抬,供需博弈进入关键期

2025年11月,全国猪肉市场呈现出供需双方深度博弈的复杂态势,价格走势表现为震荡下行且中枢微抬。据某平台农产品权威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全国瘦肉型白条猪肉均价为15.68元/公斤,环比上月同期增长1.69%。尽管实现环比上涨,打破了此前连续三个月单边下跌的局面,但较2024年同期仍存在12.3%的跌幅,市场复苏面临较大挑战。

这种价格弱反弹的局面,本质上是供应端与需求端激烈博弈的结果。供应端方面,压力得到阶段性缓解,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规模场出栏节奏的调整对市场供应产生显著影响,如10月规模场出栏节奏加快,部分存在超卖现象,实际出栏量远超9月;11月规模企业计划出栏量虽有所下降,但散户较强的出栏意愿有望弥补减量,使得11月出栏仍有增量可能。从出栏体重来看,本周(2025年第46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重为123.52公斤,较前一周增加0.27公斤,随着天气转冷,大猪成交及消化速度加快,部分规模猪企出栏节奏恢复,预计后期生猪出栏均重还将延续增长趋势,进一步影响市场供应结构。

需求端则难以对价格提供有力支撑。腌腊季启动延迟,终端消费分层现象加剧,高收入群体对猪肉品质和品牌要求较高,中低收入群体受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对价格更为敏感,消费较为谨慎,整体消费市场难以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价格上行,市场陷入“涨不动、跌不深”的胶着状态。

二、供应端:出栏压力短期缓解,中长期过剩格局未改

(一)出栏量环比增长,散户加速出清改写市场节奏

10月生猪出栏量出现显著增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根据某平台农产品对208家定点样本企业数据统计,123家规模场商品猪出栏量达到1143.95万头,环比增幅达11.96%;85家中小散样本企业出栏量为52.58万头,环比增长9.48%,双双创下年内次高纪录。

规模场方面,9月的超卖现象致使10月出栏计划被迫追加,部分规模场为完成既定目标,临时调整养殖计划,提前将计划后期出栏的生猪推向市场。散户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持续的价格下行导致养殖亏损不断加剧,自繁自养头均亏损达到64元,在巨大经济压力下,散户加速认卖,10月整体出栏量同比增幅显著,达到22.3%。

进入11月,市场格局发生变化。规模企业计划出栏量环比下降5.7%,但散户成为市场变数。某平台调研显示,500头以下散户11月出栏量预计增长8.2%,凭借数量众多、灵活性高的特点,填补规模场减量留下的空缺,使11月出栏仍有增量可能,这种散户与规模场之间的动态变化深刻影响市场供应节奏。

然而,12月的供应压力较大。基于去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与今年6月新生仔猪量的环比增长,12月生猪出栏量可能再创新高,市场将迎来“淡季不淡”的供应洪峰,对市场形成较大考验。

(二)出栏体重小幅回升,大猪供应压力累积

本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重数据显示,出栏均重为123.52公斤,较前一周上涨0.27公斤,环比涨幅0.22%,结束连续7周的下降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市场供需的微妙调整。

低温天气促使南方大猪需求增加,中小场敏锐捕捉市场信号,大体重毛猪出栏占比迅速提升至35%,同时部分前期控重的规模猪企陆续恢复正常出栏节奏,共同推动生猪出栏均重上升。

展望11月下旬至12月,市场大猪供应压力将进一步累积。前期补栏的二育猪源将集中上市,预计出栏均重将向125公斤迈进,每头猪多出肉2-3公斤,将进一步放大猪肉供给量。以山东某屠宰厂数据为例,11月上旬毛猪到厂均重较去年同期高4.7公斤,相当于多出栏23万头猪的肉量,而终端消费未同步增长,导致白条肉库存持续高位运行,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

三、需求端:消费回暖迟滞,腌腊季成最后“救市”希望

(一)屠宰量高位回落,终端消费疲软显韧性不足

截至11月13日,全国屠宰企业月均屠宰量为139502.69头,环比上月同期下降0.50%,同比虽有14.07%的涨幅,但背后存在隐忧。南方地区因温暖天气阻碍腌腊需求正常启动,广东平均气温25℃,远超腌腊适宜的10℃,深圳、杭州等地屠宰量环比下降8%-12%;北方地区因秋雨频繁,农贸市场人流量大幅减少,北京、天津等地白条肉批发量骤降15%。

终端零售市场分化明显,盒马、山姆等高端超市精品肉销量增长5%,满足高收入群体对品质的追求;平价市场单价15元/公斤以下的平价肉销量下降18%,中低收入群体在经济压力下转向价格更为亲民的禽肉,鸡肉价格同比下跌5.5%,成为猪肉有力替代品,反映猪肉在大众市场的“刚需地位”受到挑战,市场需求韧性不足。

(二)腌腊季姗姗来迟,需求回暖待验证

尽管当前需求端表现不佳,但业内对11月下旬的腌腊季仍抱有期望。随着北方气温逐渐下降至0-10℃,山东、河南等地灌肠需求率先启动,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11月第二周香肠调料销量环比增长22%,预示猪肉需求可能迎来小高峰。南方地区预计11月20日后进入腌腊高峰期,四川、湖南等地屠企提前储备15%的生猪产能。

然而,今年腌腊需求与往年相比存在差距。2025年家庭腌腊规模较2019年下降30%,受消费习惯改变和生活节奏加快影响,加工企业因原料肉价格高企(五花肉价格达到18元/公斤)减少腊肉生产,预计整体腌腊耗肉量同比下降12%,腌腊季虽能带来一定需求增量,但难以拉动价格大幅上涨,市场期待的“旺季大涨”行情恐难出现。

四、后市展望:短期支撑与中长期压力并存,价格难破“箱体震荡”

(一)11月下旬:气温+出栏双因素或催生阶段性反弹

未来两周,猪肉市场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需求端,全国大部气温将降至10℃以下,将有效激发南方腌腊市场需求。据行业预测,随着腌腊需求集中释放,屠宰量预计周增10%-15%,市场对毛猪收购需求将大幅提升,带动毛猪收购价小幅上涨。

供应端,规模场11月出栏计划完成进度超70%,将适当控制出栏节奏,减少生猪投放量;散户阶段性惜售情绪蔓延,压栏比例达25%,双重因素叠加使短期生猪流通量收紧,优化市场供需关系。

但冻品库存高企限制价格反弹幅度,当前冻品库容率达17.8%,大量冻品猪肉等待消化,在价格反弹时将迅速涌入市场增加供应,抑制价格上涨空间。某平台预测,11月25日前后,全国生猪均价或反弹至12-12.5元/公斤(折合6-6.25元/斤),突破这一区间难度较大。

(二)12月:供应洪峰来袭,价格或再承压

进入12月,猪肉市场将面临严峻考验,三大压力集中释放。

产能兑现压力显著,去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高达4120万头,对应12月生猪理论出栏量将增长4.7%,加上前期补栏的二育猪源集中出栏,预计供应同比增长8%-10%,远超市场消化能力。

规模场冲量加剧市场竞争,牧原、温氏等行业龙头企业为完成年度目标,12月出栏计划预计增加15%,激烈竞争下可能采取降价促销策略,打压市场价格。

消费天花板制约价格上涨,春节前最后一个月,居民肉类采购行为更趋理性,预计猪肉消费量同比下降3%,供需比达1.2:1,供过于求格局进一步强化,价格下跌风险增大。

(三)养殖端策略:控体重、抓节奏、降成本

面对当前市场行情,养殖户需把握关键要点以应对市场挑战。

出栏节奏方面,对于120公斤以上的大猪,养殖户应逢涨即卖,避免春节后集中出栏引发价格踩踏。春节后市场需求阶段性回落,大量大猪集中出栏将加剧供过于求局面,导致价格大幅下跌。

成本管控至关重要,推广低蛋白日粮可将豆粕用量降低10%,利用小麦、杂粕替代玉米,既能满足生猪营养需求,又能降低成本。养殖户应努力将完全成本控制在14元/公斤以下,以确保在市场价格波动时保持盈利空间。

政策红利不可忽视,养殖户可申请农业农村部“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补贴,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场户可获20万元/年的补贴,缓解资金压力,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养殖户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积极申请相关补贴。

结语:在博弈中寻找确定性,猪周期进入“磨底”新阶段

11月的猪肉市场充分体现产能去化过程中的复杂情况,供应端“散户加速出清”与“规模场逆势扩产”并存,需求端“传统旺季失效”与“消费结构转型”交织,形成“弱反弹、强震荡”的复杂格局。对于从业者而言,短期需密切关注气温变化与出栏节奏,中期需加速淘汰低效产能,长期则要适应“低利润、高波动”的新周期特征。当猪肉价格在5.8-6.2元/斤区间震荡时,考验的不仅是市场供需的自我调节能力,更是整个产业在产能过剩与消费降级双重压力下的转型智慧。唯有摒弃“赌行情”的投机心态,回归“降本增效”的本质竞争,才能在漫长的周期磨底过程中取得成功。(数据支持:国家统计局、美团餐饮数据)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19 16:46 , Processed in 0.130345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