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跌破11元/公斤!头部猪企集体瘦身,产能淘汰战进入深水区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行业深蹲:猪价腰斩背后的产能困局

2025年11月,生猪养殖行业面临严峻形势,全国标准生猪价格急剧下跌至11.72元/公斤,较2024年峰值跌幅达35%,致使整个行业陷入全面亏损状态。

从供给层面分析,2024年生猪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母猪繁殖能力大幅提升,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从以往水平提高至24头。加之前期行业扩张形成的产能在这一时期集中释放,据统计,2025年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大量生猪涌入市场,造成供给严重过剩。

需求端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与消费观念转变,肉类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逐渐下降,已降至52%。终端消费市场疲软,直接导致白条肉批发价较去年同期下跌22%。消费者对猪肉需求的减弱,给本就艰难的生猪市场带来更大压力。

依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35万头,远超3900万头的调控目标。而年初设定的100万头能繁母猪去化目标,截至目前仅完成6.5%。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对整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二、巨头瘦身:从主动淘汰到战略收缩的行业共识

当猪价持续下跌并跌破多数企业成本线(平均13-14元/公斤)时,在政策引导与头部企业带动下,行业内全面打响“产能淘汰战”。这既是企业应对当前困境的必要举措,也是行业寻求新平衡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能繁母猪去化:淘汰低效产能成关键词

铁骑力士:2025年6月,铁骑力士敏锐捕捉到市场变化,率先启动去产能计划,重点淘汰低产能母猪,计划淘汰比例约为10%。低产能母猪主要涵盖产仔5胎以上以及窝均产仔数低于8头的母猪。截至2025年10月,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从10.8万头压减至9.7万头。预计2026年商品猪出栏量将减少12%,有效缓解市场供给压力。

新希望:9月下旬,新希望上报调控目标,明确表示2025年底能繁母猪存栏将维持在76万头。2026年1月底前,将逐步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出栏量也将同步收缩,调减幅度与国家目标一致。这一决策体现出该企业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以及对市场形势的准确判断。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在产能调整方面表现突出。将能繁母猪从高峰期的360万头降至330万头,并关闭12个低效猪场,同时将资源集中于河南、山东等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区,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在生产效率方面,PSY提升至28头,料肉比降至2.5:1,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项目终止潮:从跑马圈地到精准聚焦

在产能过剩压力下,企业重新审视发展战略,从盲目扩张转向精准聚焦。继2024年牧原终止7个猪场项目、温氏关闭14个养殖小区后,2025年邦基科技叫停6家猪企收购计划,神农集团终止2.9亿元定增项目。

天邦食品:天邦食品果断关闭山东10个租赁育肥场,能繁母猪存栏量因此腰斩至5.58万头。通过减租退租等措施,成功降低固定成本15%,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及时止损的做法为企业在困境中赢得生存空间。

东瑞股份:东瑞股份终止5.5亿元的楼房养猪项目,将资金投入现有猪场的智能化改造。通过这一举措,猪场死淘率从8%降至5%,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从追求规模到注重效益的转变,体现出企业面对市场变化时的灵活应变能力。

三、成本绞杀: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在“猪价跌、成本涨”的双重压力下,头部企业展开激烈的“成本控制竞赛”。从饲料配方、育种优化到流程再造等多个维度入手,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饲料端:原料替代与配方革命

新希望:新希望在饲料端创新成果显著。通过豆粕减量技术,将饲料中豆粕占比从18%降至15%,并利用小麦、高粱等原料进行替代,优化饲料配方。这些措施使单头猪饲料成本下降1.2元/公斤,出栏肥猪完全成本降至12.9元/公斤,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铁骑力士:铁骑力士在饲料管理上独具特色。借助精准饲喂系统,实现对猪只饮食的精细化管理,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幅度达10%。在生产效率方面,商品肉猪料肉比从2.65:1优化至2.45:1,优秀养殖场甚至低至2.25:1,PSY达27.4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牧原股份:牧原股份凭借自建饲料厂优势,实现玉米、豆粕的集中采购,采购成本较市场价降低8%。2025年Q3,饲料成本同比下降17%,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

(二)流程端:智能化与精细化管理

德康农牧:德康农牧引入AI疫病监测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猪只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该系统的应用使病死猪淘汰率下降至4%,有效降低养殖成本,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神农集团:神农集团推行“蓝耳双阴猪群”培育计划,致力于提高猪只健康度。通过该计划,猪只健康度提升20%,兽药成本下降15%,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温氏股份:温氏股份对25个南方猪场进行生物安全升级,加强猪场防疫措施。这一举措使仔猪成活率从90%提升至95%,PSY突破26头,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四、未来展望:产能去化加速,黎明前的深蹲

尽管当前产能去化进度缓慢,但在政策与市场双重推动下,行业正迎来关键转折。

短期阵痛:2025年四季度,生猪出栏量预计将达到1.2亿头峰值,猪价可能进一步下探至11元/公斤以下。在此情况下,中小散户将加速出清,预计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将降至3950万头。这一过程虽艰难,但却是行业自我调整的必经阶段。

长期重构:头部企业通过“淘汰低效产能+技术赋能”策略,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扩大。例如,牧原、新希望等企业目标在2026年将完全成本降至12元/公斤以下,远超行业平均的14元/公斤。这将促使行业格局重构,强者恒强态势更加明显。

政策托底:农业农村部启动生猪产能调控“二次响应”,25家头部企业承诺在2026年1月底前合计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同时,冻肉收储政策也将发挥作用,稳定市场价格。在政策托底作用下,预计明年二季度市场将出现供需拐点,行业将逐渐走出困境。

结语:当扩张周期落幕,谁在定义下一个生存法则?

猪价持续低迷,本质上是行业从“增量竞争”到“存量博弈”的必然过程。在此过程中,牧原、新希望等头部企业率先淘汰低效产能,铁骑力士、德康农牧等企业在成本控制上不断精进。这场产能淘汰战,已超越简单的“去库存”范畴,成为全行业的效率革命。

对于养殖户而言,在市场波动环境下,盲目期待价格上涨不如通过降低成本谋求生存。只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对于企业而言,规模扩张模式不再适用,唯有修炼“成本力+技术力+政策敏感度”,才能穿越行业周期寒冬。

2026年的生猪市场或将证明:存活下来的并非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瘦身”最彻底、转型最坚决的参与者。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只有敏锐洞察市场变化、积极调整战略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定义下一个生存法则。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19 18:02 , Processed in 0.241849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