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全球牛肉供应链将迎大考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JBS预警:2026年巴西牛只屠宰量预计大幅下降9%

(一)全球最大肉企发出警示

近期,全球肉类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巴西JBS公司发布了一项重要预警。受巴西国内牛群周期性调整的影响,预计2026年巴西牛只屠宰量相较于2025年将下降超过9%,从4080万头减少至3710万头。作为全球第一大牛肉出口国,巴西的这一变化预示着全球牛肉供应链即将进入新一轮的紧张周期。

JBS公司在全球肉类市场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其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庞大且成熟的生产加工网络以及稳定的销售渠道。此次预警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基于对巴西牛群养殖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近年来,巴西牛群数量虽有一定波动,但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然而,随着牛群繁殖周期进入下行阶段,母牛存栏量的减少导致犊牛供应趋紧,未来牛肉产量面临较大压力。

(二)高产周期结束,供应拐点出现

在过去两年中,巴西凭借充足的牛源,牛只屠宰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23-2024年增幅超过16%,2024-2025年进一步增长3%。这一高产成果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充足的牧草供应以及合理的养殖策略调整。牧民抓住市场机遇,扩大养殖规模并增加屠宰量,使得巴西牛肉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进一步扩大。

然而,农业咨询机构Datagro指出,随着牛群繁殖周期进入下行阶段,2026年牛肉产量将迎来十年内的最大降幅。牛群繁殖周期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市场价格波动、养殖成本变化以及气候条件等。当市场牛肉价格上涨时,牧民倾向于保留更多母牛用于繁殖,减少屠宰量,从而导致市场供应减少;反之,当价格下跌时,牧民会增加屠宰量,可能导致市场供应过剩。经过连续两年的高产期,巴西牛群结构发生了变化,母牛存栏量下降,这直接影响到后续犊牛的出生数量,进而致使2026年屠宰量大幅下降。

二、内忧外患:巴西牛肉产业面临双重挑战

(一)牛群周期转变:从“产能过剩”到“牛源紧缺”

随着巴西牛群繁殖周期步入下行阶段,“产能过剩”的局面迅速转变,目前已陷入“牛源紧缺”的困境。过去,巴西凭借广阔的牧场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牛群数量充足,屠宰量大幅攀升,在国际牛肉市场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如今,母牛存栏量减少,导致犊牛出生率降低,牛源供应紧张,这对巴西牛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JBS旗下Friboi采购负责人Eduardo Pedroso表示,为缓解周期带来的冲击,企业正在采取以下三大策略:

与牧场主合作:签订长期采购合同以锁定牛源,并建立农牧一体化养殖基地。通过与牧场主的紧密合作,保障稳定的牛源供应。

技术升级:引入智能监测系统以优化育肥效率,缩短养殖周期,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提前出栏:调整育肥计划,在牛群规模下降前释放部分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美国关税冲击:第二大市场急剧萎缩

1、关税大幅提高,出口量急剧下降

自2025年8月起,美国对巴西牛肉加征50%的额外关税,加上原有的26.4%配额外税率,总税率高达76.4%。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巴西牛肉在美国市场的价格大幅上涨,竞争力急剧下降。曾经月均出口3万吨的美国市场迅速萎缩:8月出口量骤降至9000吨,9月进一步降至7000吨,墨西哥被迫接替成为巴西牛肉的第二大买家。美国市场的迅速萎缩,不仅导致巴西牛肉出口量大幅下降,还严重压缩了巴西牛肉产业的利润空间。

2、产业链连锁反应:成本从牧场传导至餐桌

美国对巴西牛肉加征高额关税,引发了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成本从牧场开始逐步传导至餐桌。

加工企业:美国肉类巨头泰森食品发出预警,汉堡肉饼生产成本将上涨15%-20%。由于巴西牛肉价格上涨,加工企业不得不寻找替代来源或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利润。

零售终端:2025年6月美国碎牛肉均价已达13.49美元/公斤,创下历史峰值。消费者在购买牛肉产品时,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对消费者的购买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市场替代:巴西被迫将过剩冻品转向中东、非洲市场,但这些市场年消化能力仅12万吨,8万吨或被迫低价回流本土。这不仅加剧了本土市场的竞争,还进一步压低了巴西牛肉的价格。

三、全球牛肉市场或将进入价格普遍上涨阶段

(一)主要产肉国同时面临“牛源短缺”困境

巴西并非个例,全球主要产肉国都面临着“牛源短缺”的困境。美国作为牛肉消费大国,牛群存栏量降至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年进口缺口超过400万磅,为填补国内市场需求,不得不加大进口力度,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牛肉市场的供应紧张局势。芬兰超市碎牛肉货架空置率达30%,短缺情况预计将持续至2027年,其牛肉产量下降是整个欧洲牛肉生产低迷的一个体现。欧盟母牛屠宰量同比增加18%,加工用牛肉价格上涨25%,由于养殖成本上升、政策限制以及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欧洲各地的牛肉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二)价格传导机制启动:终端消费成本上升压力明显

巴西牛肉出口协会(Abiec)指出,若2026年屠宰量如预期下滑,再加上贸易壁垒持续存在,全球牛肉价格可能会迎来10%-15%的涨幅。这一价格上涨趋势将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从生产端逐步传递到消费端,终端消费成本上升压力明显。

进口牛排:在中国市场,进口牛排价格预计将上涨15%-20%,原本售价100元的牛排,可能涨至115-120元。消费者在购买进口牛排时,将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西式快餐:西式快餐中的牛肉汉堡、牛肉披萨等产品成本也将随之增加,快餐企业或被迫提价8%-12%。以麦当劳的牛肉汉堡为例,原本售价20元,可能会上涨至21.6-22.4元。

国内养殖企业:迎来盈利修复机会,进口低价肉的冲击减弱,国内牛肉价格有望回升,养殖利润空间扩大。此前受到进口低价肉冲击的国内养殖企业,将有机会提高产品价格,增加利润。

四、破局路径:从产业链重构到全球战略布局

(一)巴西的“双线发展”策略

1、市场多元化:开拓中国高端鲜肉市场

面对美国市场的流失,巴西加快开拓中国高端鲜肉市场的步伐。2025年上半年,巴西对华牛肉出口量达15.3万吨,占出口总量的48%,中国成为巴西牛肉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以及对高品质牛肉的喜爱,为巴西牛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巴西企业通过与中国经销商合作,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确保牛肉的新鲜度和品质,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进口牛肉的需求。

2、政策协调:WTO诉讼与欧盟自贸协议推进

卢拉政府积极开展外交协调工作,启动WTO诉讼程序,要求美国撤回“单边主义”关税,维护巴西牛肉产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巴西全力推动欧盟自贸协议的签署与实施,若成功,将大幅降低牛肉出口关税,开拓拥有超4亿人口的新市场。通过与欧盟的合作,巴西牛肉产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行业启示:应对周期波动与地缘风险的策略

JBS的预警不仅反映了产业周期的变化,更揭示了全球肉类供应链的深层次脆弱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对于企业而言,建立跨区域采购网络、强化期货对冲工具的运用成为应对风险的必要手段。通过建立跨区域采购网络,企业可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利用期货对冲工具,企业可以锁定价格,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未来两年或需适应牛肉价格的逐步上涨。随着全球牛肉供应紧张局势的加剧,牛肉价格上涨趋势难以避免,消费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调整消费习惯和预算安排。

结语:当“牛源短缺”遭遇贸易争端,谁能保障“肉类供应”稳定?

从亚马逊牧场到美国餐桌,一头牛的生产与流通串联起养殖周期、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关系。在巴西“牛源短缺”预警的背后,是全球食品供应链应对“周期性波动+政策性冲击”的能力考验。当低价牛肉时代逐渐远去,提前布局产能、构建弹性供应链,或许才是抵御下一次危机的有效途径。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14 14:06 , Processed in 0.09888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