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生猪存栏“旺季不旺”:10月双增背后的产能博弈与11月趋势分化(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11月趋势预判:能繁母猪或迎“技术性微减”,生猪存栏延续增长惯性

(一)能繁母猪:亏损驱动去化,政策引导加速出清

展望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趋势备受关注。从市场层面看,虽然11月生猪价格小幅回升至12.8元/公斤,但自繁自养亏损面进一步扩大至55%。在亏损压力下,养殖端为减少损失,主动淘汰高龄母猪意愿明显增强。预计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微减0.5%-1%,淘汰量主要集中在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低于22头的低效产能。一些养殖企业表示,为提高养殖效益,将优先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以优化母猪群体结构。

政策层面的引导也在加速能繁母猪产能出清。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产能调控2.0”,要求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企业在11月提交去产能承诺书。这一政策举措向大型养殖企业传递明确信号,促使其积极响应、主动调减产能。叠加环保税征收范围扩大,山东、江苏等地中小型猪场面临更大环保压力。为满足环保要求,这些猪场不得不加大环保设施投入,进一步增加养殖成本。在市场和政策双重压力下,中小型猪场去化速度或提升30%。一些小型猪场因无法承担高昂环保成本和养殖亏损,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推动能繁母猪产能进一步优化。

(二)生猪存栏:前期产能释放支撑,腌腊消费影响有限

从产能传导逻辑分析,11月生猪存栏量增长具有较强确定性。4-7月能繁母猪存栏处于高峰,月均环比增长0.8%,这一时期孕育的仔猪已进入育肥后期。按照生猪生长周期推算,11月生猪存栏理论增量可达2000万头。即便考虑二次育肥出栏影响(预计影响5%存栏量),存栏量仍将环比增长1.2%,达到4.35亿头。这表明前期能繁母猪产能持续释放,为11月生猪存栏量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消费端变化对生猪存栏量影响相对有限。虽然西南地区腌腊消费预计拉动10%-15%的短期出栏,但从全国范围看,冻品库存高企,库容率达到18.5%。这意味着市场猪肉供应相对充足,终端需求难有实质性提振。在此情况下,存栏增长惯性难以逆转。尽管腌腊消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猪肉需求量,但由于冻品库存存在,市场对新鲜猪肉消化能力受限,无法有效带动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因此,11月生猪存栏量大概率延续增长态势,市场仍需面对供应过剩压力。

五、行业深层矛盾:当“去产能”遇上“补栏分歧”

10月存栏数据清晰反映出生猪产业内部正在激化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去产能”与“补栏分歧”之间的激烈冲突,深刻影响行业发展走向。

(一)头部企业的“逆周期扩张”与中小散户的“加速退出”

在行业整体面临困境背景下,头部企业展现出强大实力和独特战略眼光。以牧原股份为例,其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已提升至29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通过持续技术升级和精细化管理,牧原股份不断优化养殖流程,提高母猪繁殖效率,降低单位养殖成本。这种成本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即便在行业亏损情况下,依然具备逆周期扩张能力。2025年,牧原股份产能扩张计划有序推进,新建猪场数量和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与头部企业形成鲜明对比,中小散户在亏损压力和政策引导双重作用下,正加速退出市场。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和养殖成本不断上升,中小散户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山东,一些中小散户因无法承担高昂环保设施建设费用和饲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不得不放弃养殖。据统计,2025年中小散户存栏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5%,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CR10(行业前十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达38%。这表明生猪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格局正在重塑。

(二)“马太效应”下的产业格局重塑

头部企业的逆周期扩张和中小散户的加速退出,共同推动生猪产业“强者恒强、弱者出清”马太效应的形成。这种效应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争夺上,还体现在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头部企业凭借雄厚资金实力和先进技术水平,能够在种猪选育、疫病防控、养殖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大量投入,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牧原股份投资数亿元建设先进种猪研发中心,通过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培育出具有高繁殖性能和抗病能力的种猪品种,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产业链整合方面,头部企业也展现出强大优势。它们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不断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从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到屠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温氏股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个现代化屠宰加工厂和冷链物流中心,实现生猪产品快速流通和销售,有效降低中间环节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不仅增强头部企业抗风险能力,还使其能够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市场价格,进一步巩固在行业中的地位。

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生猪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头部企业将在行业中发挥更重要引领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整合,推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中小散户则需寻找新发展路径,或与头部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适应行业变革趋势。

结语:存栏数据背后的周期密码

10月能繁母猪与生猪存栏的“双增”,并非产能扩张信号,而是去化放缓与出栏调整的短期表象。随着11月亏损加剧和政策发力,能繁母猪存栏料将回归去化轨道,而生猪存栏的增长惯性则预示着供应压力仍将延续至2026年一季度。对于养殖户而言,精准把握出栏节奏、优化种群结构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对于行业,唯有加速淘汰低效产能、提升PSY至25头以上,才能在“猪价低迷期”筑牢成本护城河。11月能繁母猪存栏的“技术性微减”能否成为产能出清的起点?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14 15:45 , Processed in 0.170967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