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生猪市场10月深蹲反弹:产能过剩下的供需博弈与11月展望(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11月行情展望:区间震荡中寻找供需再平衡

(一)价格波动区间:11-12元/kg为主流

展望11月,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从供应端来看,根据前6个月断奶仔猪数量推算,11月理论出栏量环比预计将继续增加1.5%,这是由前期母猪存栏量和生产效率决定的。

然而,实际供应压力或许小于理论数据。规模场具有完善的市场分析体系和决策机制,会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自身养殖成本以及未来市场预期主动调控出栏节奏。以牧原、温氏等为代表的头部规模场已开始主动调减11月的出栏计划,缓解短期供应冲击,稳定市场价格。

二次育肥的活跃也对市场供应产生重要影响。猪价跌至低位时,二次育肥利润空间显现,吸引养殖户入场。10月中下旬,肥标价差扩大,二次育肥市场活跃,栏舍利用率大幅提升。预计11月,二次育肥补栏量环比还将增加10%,进一步分流标猪供应,支撑价格。

在需求端,季节性消费需求提前启动是11月市场的利好因素。随着11月北方冷空气频繁来袭,气温降低,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增加。低温天气有利于猪肉储存和消费,人们更倾向于在寒冷天气食用猪肉菜肴。据现货市场反馈,今年北方腌腊、灌肠需求有望提前启动,南方地区在低价刺激下,终端消费环比也将有明显提升,为猪价稳定提供基本面支撑。

不过,需求端也存在问题。整体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居民收入预期的偏弱,制约了消费增长,消费者购买猪肉时较为谨慎。替代品价格的下跌也抑制了猪肉消费,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猪肉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压力。

综合供应端和需求端情况,预计11月生猪月均价将围绕11.5元/kg震荡,波动区间在11-12元/kg。期货主力合约LH2601也将在这个价格区间内展开博弈,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二)结构性机会与风险提示

在当前复杂的生猪市场环境下,存在结构性机会与风险。

机会点方面,南方屠宰企业可利用市场价格波动,逢低收购标猪进行腌腊加工。南方地区腌腊传统悠久,市场对腌腊制品需求大,屠宰企业提前布局可获取利润。

大体重生猪(150kg+)具有较大溢价空间,其肉质肥美,适合制作腌腊制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大体重生猪的溢价空间达到0.5元/公斤,养殖户可通过合理调整养殖策略,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出栏体重,增加收益。

在期货市场,生猪LH2601合约基差水平已处于历史同期区间偏低水平,投资者可关注基差修复行情,逢低布局1月合约多头。有现货背景的企业还可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降低市场风险。

风险点方面,11月中旬可能出现冻品集中出库情况,预估出库量超过20万吨,这将增加市场猪肉供应量,压制鲜品价格,给养殖户和屠宰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北方疫病高发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一旦发生疫病,生猪存活率将受到影响,市场供应减少,导致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给养殖户和消费者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能繁母猪淘汰进度和二育补栏数据是重要指标。能繁母猪淘汰进度过慢将难以缓解市场供应过剩局面;二育补栏量大幅增加可能导致市场供应短期内变化,影响价格走势。

五、长期视角:产能去化周期中的市场出清

从长期视角审视生猪市场,当前产业处于“去产能、去利润”双周期叠加的困境。尽管11月生猪存栏结构出现短期改善迹象,大猪稀缺状况有所缓解,标猪供应逐渐稳定,但能繁母猪存栏仍超正常保有量3.5%,市场供应压力依然存在。

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增加了产能去化的难度。PSY显著提升,同样数量的能繁母猪能够产出更多商品猪,实际供应能力放大。以2025年为例,PSY均值已从之前的20头跃升至24头,部分头部企业甚至逼近28-29头,加剧了供需失衡局面。要实现供需再平衡,生猪存栏量需回落至13亿只以下,这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深度调整。

对于养殖户而言,在产能去化浪潮中,优化出栏节奏、避免盲目压栏至关重要。盲目压栏虽可能在短期内等待价格上涨机会,但一旦市场行情反转,集中出栏将导致价格暴跌,使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结合自身养殖成本和猪群状况,合理安排出栏时间,实现收益最大化。

投资者在市场博弈中,需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投资策略。短期可关注市场情绪驱动下的反弹机会,利用价格短期波动获取收益。但从中长期视角出发,产能深度去化与消费旺季共振带来的反转信号,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投资契机。在产能去化未达到预期之前,市场不确定性较大,投资者需谨慎决策,避免盲目跟风。

回顾10月的极端波动,这是生猪市场产能过剩的集中体现,市场在恐慌与绝望中经历洗礼。而11月,在供应与需求的多重博弈下,市场或将在震荡中逐渐筑底企稳,寻找新的平衡。未来,市场将从“普跌”的混沌状态转向“分化”的新格局,只有精准把握出栏节奏、敏锐捕捉消费复苏节点,并且时刻关注政策动向的市场参与者,才能在周期调整的浪潮中占据主动地位。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9 18:30 , Processed in 0.10647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