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9|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肠道问题”威胁家禽健康——聊聊坏死性肠炎的防治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群拉稀,解剖小肠黏膜发黑坏死,可能是坏死性肠炎在作祟。这种疾病在家禽养殖中并不少见,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稍不注意就可能暴发,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整批鸡“折”在肠道上。

今天咱们就结合《禽病学第十二版》第22章的内容,交流一下梭菌病导致的坏死性肠炎。

一、认识“肠道杀手”:什么是坏死性肠炎?

坏死性肠炎,本质上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引发的一种急性肠道疾病,在家禽(如鸡、鸭)和部分观赏鸟类中都可能发生。它还有几个更“接地气”的俗称——“梭菌性肠炎”“肠毒血症”“内脏腐烂病”,单从名字就能感受到它的凶险:不仅伤肠道,严重时连内脏都会出现腐败性病变。临床上,急性病例最典型的表现是:鸡群突然发病,前期几乎没有任何征兆(比如精神萎靡、采食下降),早上喂料时还活蹦乱跳,下午就可能发现几只甚至几十只鸡“悄无声息”地死亡。死亡的鸡往往看着“营养不错”——肌肉丰满、皮下脂肪厚,嗉囊里还塞着没消化的饲料;同时,粪便异常明显:多数是白色或黄白色的水样稀粪,有时混着未消化的饲料颗粒(俗称“过料”)。如果是慢性或亚急性病例,鸡群可能不会突然死亡,但会表现出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羽毛凌乱、粪便稀软带血丝或黑色煤焦油样便,时间一长,整体均匀度变差,料肉比飙升,养殖效益直接“缩水”。

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存智慧”   

很多养殖户可能会问:“我的鸡场之前没发生过,怎么突然就暴发了?”其实,产气荚膜梭菌本身是家禽肠道中的“常驻菌”(健康鸡的肠道里也有少量存在),但在正常情况下,它和宿主“和平共处”。真正让它变成“杀手”的,是环境变化、应激因素或肠道微生态失衡——这些条件一旦满足,它就会“疯狂繁殖”,产生致命毒素。从传播途径看,产气荚膜梭菌的生存能力极强:它的芽孢能在粪便、土壤、粉尘、污染的饲料/垫料甚至肠内容物中存活数月甚至数年。自然条件下,这些地方都可能是“传染源”。比如:垫料长期不更换(尤其是潮湿、发霉的锯末、稻壳),成了细菌的“温床”;饲料储存不当(受潮霉变),被梭菌污染后未被发现;鸡群啄食了地面上的污染物(比如脱落的垫料、其他鸡的粪便);其他疾病(如球虫病、病毒病)导致肠道黏膜破损,给梭菌“入侵”开了“方便之门”。特别提醒:一旦鸡场暴发过坏死性肠炎,芽孢会长期残留在环境中,几乎不可能完全清除——这也是很多老养殖场“年年防、年年发”的主要原因。

三、剖检查找“关键信号”

如果怀疑鸡群得了坏死性肠炎,剖检是最直接的诊断方式。典型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尤其是空肠和回肠):肠壁增厚、膨胀,剪开后肠黏膜表面覆盖着一层黄白色或灰绿色的伪膜(像糊了一层“泥”),部分区域可见明显的坏死斑块(黏膜呈紫红色或黑色,像“烧焦”了一样);肠腔内充满气体和泡沫状内容物(所以鸡会拉水样便),有时能看到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出血并不是所有病例的必备特征(早期可能无明显出血,后期严重时肠黏膜下层可能有淤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病例可能伴随其他问题(比如球虫病混合感染),这时剖检可能看到肠道黏膜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血痢,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进一步确认。

qw1.jpg

qw2.jpg

qw3.jpg

qw4.jpg

qw5.jpg

qw6.jpg

qw7.jpg

四、如何预防?关键在“切断源头+减少应激”


既然产气荚膜梭菌的芽孢难以彻底杀灭,那预防的核心就是“不让它大量繁殖,不破坏肠道平衡”。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细节入手:

1.环境管理:干净是基础垫料要勤换、保持干燥:尤其是地面平养的鸡群,垫料一旦潮湿发霉(用手捏能出水或有霉味),必须立即更换;饲料储存严格防潮:饲料桶/料线要定期清理,避免饲料结块、霉变(霉菌毒素也会损伤肠道,给梭菌“助攻”);及时清粪:减少地面粉尘和粪便中梭菌芽孢的扩散,通风要好,降低氨气浓度(高氨气会刺激呼吸道和肠道黏膜)。

2.减少应激:应激是“导火索”控制饲养密度:别让鸡群“挤得喘不过气”,密度过大会导致抢食、啄羽,增加肠道损伤风险;预防其他疾病:尤其是球虫病(球虫咬破肠道黏膜后,梭菌更容易定植繁殖)和病毒病(如新城疫、温和型流感)——这些病会让鸡免疫力下降,成为梭菌暴发的“帮凶”。

3.日常保健:维护肠道微生态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定期添加益生菌,帮助维持肠道有益菌群的平衡,抑制梭菌的过度增殖;同时,避免突然换料(饲料过渡要循序渐进),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五、暴发了怎么办?

治疗要“快准狠”如果鸡群已经出现急性死亡、典型水样便和剖检病变,基本可以确诊为坏死性肠炎,需要立即用药控制。根据《禽病学》推荐,林可霉素、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杆菌肽锌等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敏感,常用方案包括:林可霉素饮水(按说明书剂量,一般连用3~5天),或拌料投喂;搭配益生菌修复肠道黏膜(抗生素用完后及时补充);同时加强垫料更换和环境消毒(可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对芽孢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剂)。但要注意:抗生素不能长期滥用(否则可能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鸡群状态,死亡数下降后继续巩固1-2天,后续通过管理预防复发。

最后说两句坏死性肠炎虽然凶险,但只要养殖户足够细心,从环境、管理、预防入手,完全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记住一句话:“养鸡就是养肠道”,肠道健康了,鸡才能吃得多、长得快、少生病。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提前识别风险,养出健康好鸡!(本文参考《禽病学第十二版》第22章梭菌病内容,结合一线养殖经验整理,如有具体病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兽医。)

来源:家禽养殖与交流,作者:钟吉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8 18:16 , Processed in 0.113475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