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回复: 0
收起左侧

[孵化相关] 【分享】胚胎发育基础科学知识!《从细节到卓越:孵化绩效的实践指南》: 行业内部分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昨天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qw1.jpg


胚胎发育基础科学知识

Aline Kuntze Ferreira
Hatchery and Incubation Specialist
Aviagen Inc.


qw2.jpg

卵黄是胚胎发育的 “燃料”,而将卵黄和蛋白转化为胚胎的过程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即分化阶段生长阶段

分化阶段始于受精后,大约在第 12 天结束,此时胚胎 90% 的身体器官和组织已形成。

此后进入生长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胚胎体积增大以及组织成熟,直至发育到具备破壳条件。

与此同时,胚胎还会发育出胎膜液腔,使自身能在蛋内有限的空间中存活。

尽管多年来经过了各种遗传改良和进化,胚胎发育的基本生理需求始终未变。

维持适宜的环境
,以及恰当的温度、湿度、气体交换翻蛋操作,是孵化成功的关键。

胚胎发育开始于受精之后,排卵时卵子从卵巢释放,在漏斗部与精子相遇并完成受精。

受精后立即形成单细胞的受精卵(合子)。


受精后约 7 小时发生第一次卵裂,胚胎此时呈现 2 至 5 个细胞

在接下来的 18 小时内,胚胎在子宫中以几何级数持续分裂增殖,至产蛋时胚胎将包含约5万至8万个细胞,称为胚盘

qw3.jpg

刚产出的胚盘有一个中央区域,因透明度较高而被称为明区,其下方是胚下腔;透明度较低的外围区域则称为暗区。

因此,当我们剖开新鲜的受精种蛋时,胚胎会呈现出类似 “甜甜圈” 的形态

胚胎发育的第一阶段发生在母鸡体内,此时的环境温度为 41°C(105.8°F)。在胚胎发育早期,细胞分裂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若胚胎持续处于高温环境中,其发育会不断推进并进入更高级的阶段。

qw4.jpg

在商业化孵化中,只有当种蛋被放入具备温控、湿度调控、气体交换、通风及翻蛋系统的孵化器后,我们才希望胚胎继续发育。

因此,种蛋产出后必须进行降温处理,以防止胚胎在正式孵化开始前就持续发育

养殖场蛋库、运输车辆及孵化场蛋库进行环境控制至关重要。

核心目标是将种蛋存放在低于 “生理零点” 的温度环境中 —— 传统认知中生理零点为 22℃(71.6℉),但近期研究已证实实际生理零点温度更低。

当种蛋温度降至生理零点以下时,胚胎发育会停止,进入 “休眠” 状态,此时胚胎的代谢活动与细胞分裂均会被抑制。

当种蛋被送入孵化器并处于所需的孵化温度环境中后,胚胎发育会重新启动,细胞分裂也随之恢复。

其中,胚胎本体由胚盘的明区发育形成;而胚盘的暗区则会发育为胚外膜,包括羊膜、绒毛膜和卵黄囊

此外,尿囊会从胚胎的后肠部位向外突出生长形成

qw5.jpg

尽管胚胎本体的生长与胚外膜的发育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二者相互依赖、同步进行。

虽然鸡蛋的总孵化周期相对固定(约 21 天),但相同孵化日龄的胚胎,其发育程度仍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孵化第一周尤为明显。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产蛋时的胚胎发育阶段、休眠期变化(贮藏期间暴露于不同温度的胚胎将出现不同的发育启动时机)以及孵化温度波动

因此,温度是决定胚胎发育速度、总孵化时长及出雏窗口的核心因素。

发育过程中,胚胎会利用卵黄和蛋白中的营养物质生长。

孵化初期,胚胎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为能量来源;进入后期则转向脂质代谢。

14 天后,胚胎的主要能量来源仍是卵黄中的脂质,且生长速度大幅加快。

若胚胎体温能维持在最适水平(37.8℃或 100℉),胚胎会持续利用卵黄中的脂肪,直至破壳前夕。

但在此阶段,若胚胎温度过高,由于代谢增强及厌氧环境的影响,胚胎对卵黄脂质的获取会受到限制,从而停止氧化这些脂质,转而依赖糖原和蛋白质等替代能量来源。

qw6.jpg

这会对胚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孵化率下降,同时因雏鸡质量不佳而提高淘汰率。

胚胎体温是胚胎产热与散热平衡的结果。

随着孵化进程推进,胚胎产热量逐渐增加,因此调整孵化器设定参数和气体交换至关重要,以确保胚胎处于最适温度环境。

另一个影响胚胎正常发育的重要物理参数是湿度

孵化过程中,胚胎代谢会自然产生代谢水,这些水分需要通过气孔流失 —— 这不仅是为了维持胚胎的水平衡,更关键的是要形成大小适宜的气室。

该气室的作用是储存足量氧气,以满足胚胎在 “内部啄壳” 后,从 “绒毛尿囊膜呼吸”(依靠胎膜与外界气体交换)过渡到 “肺部呼吸”(用肺直接呼吸)的氧气需求。

qw7.jpg

孵化期间(从入孵到第 18 天)的理想失水量为 10.5%-12.5%,具体数值会因蛋壳传导性(气孔通透能力)及所用孵化设备类型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失水量过多或过少,均可能导致胚胎死亡,且孵化出的雏鸡质量也会变差。

qw8.jpg

此外,孵化过程中还需监测另外两项关键要素:气体交换与翻蛋。

这两项操作不仅对维持胚胎热平衡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

qw9.jpg

来源:poultry times,作者:Eduardo Costa,译者:WY & 麦老师 | 配图:书籍原图&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6 04:33 , Processed in 0.183941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