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开产鸡群软壳蛋频发?文献权威研究揭示6大核心诱因,精准防控看这篇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开产初期(通常指18-25周龄)是蛋鸡从育成期向产蛋期过渡的关键阶段,此阶段软壳蛋发生率若超过3%即属于异常情况。软壳蛋不仅直接导致商品蛋率下降,更可能是鸡群健康隐患的早期信号。

结合近5年相关等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发表的文献整理,本文系统解析开产鸡群软壳蛋的核心成因,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一、营养代谢失衡:蛋壳形成的“原料危机”
蛋壳干重的94%以上由碳酸钙构成,开产鸡对钙磷代谢的精准调控需求远高于育成期,任何环节的失衡都会直接引发软壳蛋。

1. 钙供给的“量”与“效”双重不足
开产鸡每日需摄入3.5-4.0克钙用于蛋壳形成,其中70%-85%依赖饲料供给。

但实际养殖中常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育成期向产蛋期过渡时,钙水平未及时从1%提升至3.4%-3.8%,导致钙摄入缺口;

二是钙源选择不当,使用过细(<1mm)或过粗(>5mm)的石粉/贝壳粉,前者在肠道快速排空,无法满足夜间蛋壳矿化需求,后者则难以被有效研磨吸收。

2023年《家禽营养学报》研究显示,采用2-4mm中粗颗粒钙源的鸡群,软壳蛋发生率比细粉钙源组低62%。

2. 钙磷比例失衡的“连锁干扰”
理想的钙磷比例(4:1-6:1)是维持蛋壳矿化的关键,过高的非植酸磷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盐,显著降低钙的生物利用率。

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发布的《家禽营养需求标准》明确指出,开产鸡饲料中非植酸磷含量超过0.45%时,软壳蛋发生率会上升30%以上。

更易被忽视的是,开产初期采食量波动(常比高峰期低15%-20%)会导致实际钙磷摄入比例失衡,形成“隐性缺乏”。

3. 维生素D3的“调节失效”
维生素D3作为钙磷代谢的核心调节因子,直接调控肠道钙吸收和骨骼钙动员。

蛋鸡里的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团队2022年研究证实,当日粮中维生素D3含量低于1500 IU/kg时,开产鸡蛋壳强度下降12%-18%,软壳蛋比例显著升高。

开产鸡群若饲养在封闭式鸡舍且光照不足,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途径受阻,外源补充不足更易引发问题。

二、生殖系统发育与功能障碍:蛋壳合成的“工厂故障”
开产阶段蛋鸡输卵管处于快速发育和功能完善期,结构或功能异常会直接阻断蛋壳形成过程。

1. 开产应激导致的输卵管发育滞后
开产初期鸡群面临生理与环境的双重应激,易导致输卵管峡部和蛋壳腺发育不成熟。

2024年《中国家禽》研究发现,体重未达标准的开产鸡(比品种标准低10%以上)中,35%存在蛋壳腺上皮细胞增殖不足,无法有效合成碳酸钙沉积所需的基质蛋白,导致软壳蛋发生率高达11.2%。

这种发育滞后常伴随产蛋启动不整齐,软壳蛋与正常蛋交替出现。

2. 病原感染引发的输卵管损伤
开产鸡群免疫力尚未完全成熟,易受病原侵袭导致输卵管炎,这是近年来软壳蛋频发的重要诱因。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2023年监测数据显示,感染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开产鸡群,软壳蛋率平均达8.7%,且输卵管峡部出现明显萎缩。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也是常见病原,可通过肠道黏膜破损处侵入腹腔感染输卵管,导致管壁水肿、分泌物异常,干扰蛋壳膜形成和矿化过程。

三、环境与管理应激:生理节律的“紊乱开关”
开产鸡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任何应激因素都可能通过干扰内分泌节律影响蛋壳形成,尤其是夜间12点至凌晨4点的蛋壳矿化关键期。

1. 热应激引发的“呼吸性碱中毒”
蛋鸡无汗腺,当环境温度持续高于30℃时,会通过急促呼吸散热,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出,引发呼吸性碱中毒(血液pH>7.45)。

2025年《畜牧兽医学报》研究揭示,这种酸碱失衡会降低钙离子与碳酸根的结合能力,使蛋壳厚度减少15%-30%,同时肾脏为调节pH值会加速钙排泄,形成“钙流失-软壳蛋”的恶性循环。

开产鸡代谢旺盛,热应激下采食量可下降30%以上,进一步加剧钙摄入不足。

2. 光照与操作的“节律干扰”
光照是调控蛋鸡产蛋节律的核心信号,开产期光照突变(如时长突然增加超过1小时/天、强度骤升骤降)会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紊乱,引发排卵异常和蛋壳形成中断。

2023年《家禽科学》试验显示,开产鸡群若突然将光照强度从10勒克斯提升至30勒克斯,软壳蛋发生率在3天内可升至8.9%。此外,夜间频繁巡视、设备噪音等操作干扰,也会打断蛋壳腺的持续矿化过程。

往期文章:蛋鸡补光三大陷阱,九成养户在踩!科学补光让产蛋率飙升15%

四、饲料原料质量:隐性风险的“源头管控”

饲料原料的安全性和适用性直接决定营养供给质量,劣质原料带来的隐性危害易被忽视。

1. 钙源重金属污染与霉变毒素
劣质石粉、贝壳粉中铅、镉等重金属超标会抑制蛋壳腺细胞活性,2022年《饲料研究》检测发现,镉含量超过0.5mg/kg的钙源可使开产鸡软壳蛋率上升4.3倍。

更危险的是霉变玉米、豆粕中的玉米赤霉烯酮,这类类雌激素物质会干扰开产鸡内分泌系统,抑制蛋壳腺对钙的沉积功能,同时导致输卵管黏膜损伤。

2. 饲料粒度与混合均匀度问题
开产鸡肌胃发育尚未完全,饲料粒度不均会影响消化吸收效率。

研究表明,粒径差异超过2mm的混合饲料,钙元素分布变异系数可达15%以上,导致部分鸡只钙摄入不足。

此外,维生素D?等微量成分混合不均,也会造成群体营养失衡,增加软壳蛋发生概率。

结语:精准防控的核心逻辑
开产鸡群软壳蛋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营养供给、生殖发育、环境管理、原料质量等多维度因素交织的结果。

结合近5年研究成果,防控应遵循“过渡适配、精准供给、环境稳定、健康优先”的原则:育成期末至开产期逐步提升钙水平并选用中粗颗粒钙源,保证维生素D?足量供给;优化光照方案,避免开产应激;加强饲料原料检测与输卵管健康监测,建立“早发现、早干预”的预警机制。

每一枚软壳蛋都是鸡群发出的“健康信号”,唯有以科学为依据精准溯源,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损失,为产蛋高峰期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以上只是浅表的一些理论,具体的机制,还需再细究,还需要在深层次的挖掘,任何问题的存在,都不是单一的原因引起,需要整体的看待。开产鸡群产软壳蛋,原因会很多,可能是这,可能是那,请理性看待,以上只是个人的整理的一些观点,看法 ,仅供参考。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纰漏的地方,还请指出来。

文献参考:
1、The Effect of Calcium Source and Particle Size on Laying Performance, Eggshell Quality, and Calcium Digestibility in Laying Hens. (2019). Poultry Science.
2、Comparative effects of dietary vitamin D3 and 25-hydroxyvitamin D3 on laying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and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laying hens.(2023). Animal Nutrition.
3、 Pathogenicity of a QX-like Strain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productive Tract of Laying Hens. (2021). Viruses.
4、 Effects of heat stress on the laying performance, egg quality,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laying hens. (2020). Poultry Science.5、 Zearalenone exposure affects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 and egg quality of laying hens by disrupting endocrine balance. (2019). Poultry Science.

来源:兽医硕士Chen独秀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3 23:03 , Processed in 0.158342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