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反弹“虚火”还是“真反转”?四大驱动力下的生猪市场深度解码(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猪价深蹲反弹:数据背后的“冰火两重天”

2025年10月,生猪市场呈现出剧烈波动态势,宛如经历了一场急速的“过山车”行情,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深蹲起跳”。截至10月21日,生猪期货主力2601合约涨幅显著,周涨幅达到5%,在期货市场中表现突出;现货市场同样呈现积极变化,生猪现货均价稳步回升至11.49元/公斤,较国庆期间的低点反弹幅度达8.5%。从这些数据表面来看,生猪市场似乎迎来了复苏的曙光,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然而,深入分析市场内部结构,便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分歧,实则处于一种复杂的“冰火两重天”局面。在这看似强劲的反弹背后,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一关键指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维持在4062万头的高位,超出正常保有量3.5%。这一数据表明,生猪产能依旧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市场库存压力较大,短期内难以有效缓解。简单来说,生猪市场供给端仍然较为充裕,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一方面是猪价的强势反弹,另一方面是产能过剩的现实困境,这使得整个市场陷入了不确定性之中。此次猪价反弹究竟是产能去化进程开启的前奏,预示着市场将逐步回归供需平衡;还是仅仅是阶段性供需错配引发的短暂波动,只是昙花一现,随后将重回低迷态势?这成为生猪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四大短期驱动力点燃反弹引擎

(一)库存去化:出栏体重下降释放积极信号

在国庆假期期间,猪价出现明显下跌,养殖端对此反应迅速,出栏节奏显著加快,以避免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行带来的损失。这种行为直接导致生猪出栏均重这一关键数据发生显著变化。近期数据显示,生猪出栏均重已降至128.25公斤,相较于上周,周环比下降0.23公斤,且这是近12周以来首次连续两周出现回落。

生猪出栏体重下降具有重要的市场意义,这表明前期压栏的大猪开始集中出栏。养殖户原本期望等待更好的市场价格,但在市场压力下,不得不提前将大猪推向市场。据行业专业估算,这一轮集中出栏使得活体库存消化幅度超过15%。短期内,生猪市场的供给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市场供需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正如某中部地区大型屠宰企业负责人所述:“近期标猪到厂量明显增加,较之前增长30%。冷库周转天数也从之前的45天压缩至32天,市场供需紧张局面得到暂时缓和。”这充分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而出栏体重下降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猪价企稳反弹奠定了基础。

(二)结构错配:肥猪溢价创三年新高暗藏玄机与出栏体重下降相呼应的是肥猪(150公斤以上)与标猪之间的价差走势。近期,二者价差持续扩大,目前已达到1.2元/公斤,处于2022年以来同期的高位水平。这一现象表面上反映出市场对大猪的需求旺盛,但深入分析后发现,其背后隐藏着养殖端的“体重博弈”策略。

当前,多数地区170公斤以内生猪的边际增重利润再度显现,经核算达到0.8元/公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二次育肥户(二育户)选择压栏增重,将原本应出栏的生猪继续饲养,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当前标猪供应减少约20%,打破了市场原有的供需平衡。据某长期监测市场的饲料企业数据显示,当前压栏生猪占比高达18%,换算后相当于暂扣了300万吨的潜在供应量。这种供需错配局面为猪价反弹提供了支撑,但这种基于体重调节的支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消费觉醒:低价激活“猪肉替代效应”

经过前期的连续下跌,白条猪肉均价已降至近4年新低,目前为14.8元/公斤。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其与鸡肉、牛肉等蛋白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比价优势。当前,猪肉与鸡肉价格基本持平,猪肉-鸡肉比价回归至1:1,较2024年峰值缩小40%。价格优势使得猪肉在市场上重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发生了明显变化。

为进一步刺激消费,部分超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促销活动,如“五花肉7.6元/斤”“后腿肉7元/斤”等,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家庭采购量周增长25%,餐饮渠道订单量也随之回升18%。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五花肉”搜索量周环比增长32%,带动冷鲜肉销量反超冻品。在低价刺激下,终端消费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为猪价提供了短期支撑。然而,这种基于低价的消费增长能否持续,以及价格回升后消费者购买热情的变化,仍是影响市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四)屠宰托底:冻品入库形成价格“安全垫”

当毛猪价格跌破行业现金流成本(约11.5元/公斤)时,屠宰企业迅速做出反应,启动冻品分割入库操作。这一行为是屠宰企业基于市场变化的理性决策,旨在通过将生猪分割成冻品入库,待猪价回暖时再销售,以获取差价收益。

数据显示,在毛猪价格跌破成本线后,屠宰企业的分割入库量周增长12%,冻品库容率回升至18.7%。某上市猪企公告显示,其旗下屠宰厂冻品库存较9月增加23%,相当于吸纳了3万吨的过剩产能。屠宰企业的这一操作在市场中起到了“安全垫”的作用,有效吸收了过剩供应,对现货价格形成了托底支撑。同时,这一“市场自发收储”行为在期货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启动了“基差修复”行情,促使市场价格体系重新寻求平衡。然而,随着猪价反弹,屠宰企业冻品入库的积极性可能减弱,届时市场将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26 01:41 , Processed in 0.09756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