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跌跌不休,中央收储能否托底?生猪市场三大核心矛盾解析(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政策组合拳:收储托底与产能调控双线发力

(一)冻猪肉收储:短期托市稳预期

面对生猪市场的严峻形势,国家果断采取收储措施。8 月 25 日,在猪粮比持续低于 6:1 时,有关部门迅速启动 1 万吨冻猪肉收储工作 ,对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一个月后,9 月 19 日再次加码,启动 1.5 万吨中央冻猪肉收储,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累计收储 3.5 万吨冻猪肉,虽占全国月均消费量(约 500 万吨)的 0.7% ,但政策信号意义重大。

回顾历史,2009 年猪价持续低迷,6 月 5 日启动收储后,生猪价格迅速企稳回升,一个月内涨幅达 9.5%。2014 年,在收储政策刺激下,猪价在 4 - 6 周内止跌企稳。本次收储通过减少市场流通量,为过剩猪肉供应提供了 “泄洪口”,有效遏制了养殖主体的恐慌性出栏。在收储政策作用下,猪价从 13 元 / 公斤的低位小幅反弹至 13.5 元 / 公斤,为市场注入信心。

(二)产能调控:构建 “短中长期” 政策体系产能调控

作为稳定生猪市场的长效机制,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构建政策体系。

短期来看,农业农村部积极行动,召开龙头企业座谈会,与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行业巨头沟通,引导企业减少二次育肥行为,避免过度压栏。同时,鼓励企业适当降低出栏体重,将原本 125 公斤左右的出栏体重控制在 115 公斤左右,有效缓解了短期内市场生猪供应压力,促使市场回归理性。

中期规划聚焦于能繁母猪存栏结构优化。推动低产能繁母猪淘汰成为关键任务,目标是调减存栏 100 万头。这一举措对未来生猪供给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淘汰低产母猪,提高养殖效率,从源头控制生猪供给量,避免产能过度扩张,为市场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长期布局上,不断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将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 4000 万头左右的合理区间 ,这是维持市场供需平衡的关键。配套财政补贴、保险政策同步推进,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给予资金支持,降低市场波动和疫病风险带来的损失,稳定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后市展望:产能去化加速,四季度或迎 “弱反弹”

(一)短期:供需博弈下的震荡筑底

随着10月到来,气温下降,南方地区腌腊需求逐渐增加,国庆、中秋双节叠加,消费端有望出现边际改善,市场对猪肉的采购热情可能回升。

然而,供给端压力依然较大。生猪存栏量处于高位,前期过剩产能对市场平衡构成威胁。尽管国家积极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但目前收储规模相对有限,难以短期内完全消化过剩供给。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猪价将在 13 - 14 元 / 公斤区间震荡。价格波动反映了供需双方的博弈,虽然需求增长提供一定支撑,但过剩产能严重制约反弹空间,短期内猪价大幅回升难度较大,市场仍在等待更明确的转机信号。

(二)中期:产能去化决定周期拐点

从中期视角来看,产能去化进程将决定生猪市场周期拐点。若能繁母猪存栏量按计划顺利调减,2026 年二季度之后,生猪出栏量有望见顶回落 。产能调整将促使市场供需关系逐渐平衡,随着供给减少,配合消费旺季到来,市场有望进入 “供需紧平衡” 新阶段,猪价将逐渐找到新的稳定支撑点。

但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非洲猪瘟等疫病风险如同 “黑天鹅”,可能打乱产能去化节奏。疫病爆发不仅会导致生猪存栏量波动,还会引发养殖户恐慌,加剧市场不稳定。因此,在产能去化过程中,疫病防控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防疫工作,才能确保产能去化按计划推进,为市场稳定复苏提供保障。

(三)长期: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在长期发展中,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散户加速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占比从 2024 年的 60% 稳步提升至 2025 年的 65% ,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未来,行业发展将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提升质量。智能化养殖技术,如物联网监控、精准饲喂系统的应用,将使养殖过程更加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养殖理念将得到广泛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成为必然趋势,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品牌化经营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环节。冷鲜肉、深加工产品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猪肉产品的需求,将推动企业打造特色品牌。例如,一些企业推出的 “有机猪肉”“黑猪肉” 等特色产品,凭借独特口感和品质获得市场认可。未来,品牌化经营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推动生猪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结语:在“阵痛”中等待周期反转

当前生猪市场的低迷,本质是产能过剩周期与消费转型期的叠加调整。中央冻猪肉收储为市场提供了一定稳定性,但根本转机在于产能去化的速度与深度。对于养殖户而言,需理性调整出栏节奏,避免盲目压栏;对于行业而言,此次 “寒冬” 或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未来半年,能繁母猪存栏变化、政策收储力度及消费复苏强度,将共同决定生猪市场能否迎来转机。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13 17:05 , Processed in 0.116968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