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生猪养殖8月“冰火两重天”:销量涨21%收入跌15% 头部猪企陷“增产不增收”困局(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昨天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深层原因剖析:周期低谷下的三重压力叠加

(一)产能去化缓慢,供应过剩无解

生猪养殖行业中,产能去化缓慢是制约行业复苏的关键难题,加剧市场供需失衡。

宏观数据显示,7 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达 4042 万头,超过正常保有量 3.6%,预示未来 6 个月生猪供应将持续增加,预计新增 2000 万头,市场生猪供应过剩压力增大。尽管政策号召 “调减能繁母猪 100 万头” 以缓解供应过剩,但实际执行效果不佳。8 月头部企业能繁存栏仅下降 2.3%,降幅微小,难以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中小散户因对市场前景观望,大多维持现有产能,导致产能去化陷入 “雷声大雨点小” 困境,政策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产能去化缓慢有深层次原因。一方面,企业和养殖户对市场预期存在分歧,部分企业认为未来猪价有望回升,不愿轻易削减产能,以免错失市场复苏机会;另一方面,去产能面临现实困难,削减能繁母猪数量不仅使企业承担母猪淘汰直接损失,还可能影响长期发展战略。中小养殖户因生猪养殖是主要收入来源,即使亏损也难以割舍,只能维持生产。

(二)猪价传导机制失效,成本支撑崩塌

在生猪养殖成本结构中,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重大。2025 年 8 月,饲料原料价格高位运行,给养殖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

8 月玉米均价 2.9 元 / 公斤,同比上涨 5%;豆粕价格 4.8 元 / 公斤,同比涨幅 12%。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受国际市场供需关系、气候变化及贸易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玉米作为主要饲料成分,其价格上涨直接增加饲料成本;豆粕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价格大幅上涨使养殖企业成本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同比跌幅 30%,饲料价格上涨与生猪价格下跌的反向走势使养殖端头均亏损扩大至 200 元。企业期望通过提高生猪价格转嫁成本压力,但在市场供过于求环境下,猪价传导机制失效,成本支撑崩塌,企业陷入 “成本高企、售价低迷” 双重困境。

更为严峻的是,冻品库存高企压制猪价反弹空间。截至 8 月,冻品库存达 98 万吨,如 “达摩克利斯之剑” 悬于市场上方,市场供应稍有增加就可能引发冻品集中抛售,进一步压低猪价。中秋、国庆备货期,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猪价仅微涨至 14.2 元 / 公斤,远低于企业和养殖户期望,企业在成本控制和市场销售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资本开支收紧,扩张动能衰竭

行业发展进程中,资本开支变化反映企业战略布局和市场信心。2025 年,生猪养殖行业资本开支明显收紧,预示行业扩张动能逐渐衰竭。

17 家猪企 2025 年上半年资本开支合计 127 亿元,同比下降 18%,表明猪企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和成本压力,对待资本投入更加谨慎,减少产能扩张支出。新希望、正邦等激进扩张企业资本开支降幅超 30%,新希望在经历大规模扩张后,面临债务压力和市场竞争,调整战略削减资本开支以优化财务状况;正邦科技破产重组后注重稳健发展,减少不必要资本投入。

牧原和温氏作为龙头企业,虽仍维持 70 亿元以上较高投入,但投资重心转向智能化改造领域。牧原推进 “AI 兽医” 系统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实时监测和精准诊断生猪健康状况,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温氏推出 “牧视通” 系统,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全方位监控管理养殖过程,降低运营成本。这种投资重心转变标志行业进入 “效率竞争” 阶段,企业不再单纯依靠规模扩张获取竞争优势,而是注重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未来展望:去产能倒计时,谁能挺过 “成本线保卫战”?

(一)短期:价格磨底期延续,Q4 或现 “U 型” 反弹

展望短期市场,生猪价格仍处于磨底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大地期货分析报告指出,9 月生猪均价或下探至 13.5 元 / 公斤,进一步考验养殖企业盈利能力。当前市场供需失衡,生猪供应过剩局面未有效缓解,价格下行压力大。

但随着 11 月腌腊季到来,市场需求有望回升。腌腊季是猪肉消费传统旺季,需求大幅增加将支撑生猪价格。若能繁母猪去化达标,降至 3950 万头,市场供需关系改善,价格有望反弹至 15.5 - 16.5 元 / 公斤,实现盈亏平衡。然而,冻品去库和二次育肥动向是影响价格走势的关键变量。冻品库存高企对价格构成潜在冲击,一旦集中出库,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将压缩价格反弹空间;二次育肥行为也影响市场供需,养殖户决策受价格预期影响,乐观预期可能增加二次育肥投入,减少短期内市场供应量使价格上涨,悲观预期则可能提前出栏,增加市场供应量打压价格。

(二)中长期:行业洗牌加速,剩者为王

从中长期看,生猪养殖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行业洗牌加速,只有具备强大实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

成本分化加剧是当前行业重要特征。牧原凭借先进养殖技术和完善管理体系,将养殖成本控制在 12.1 元 / 公斤,处于行业最低水平,具有逆周期扩张优势;温氏成本控制也较为出色,达 13.5 元 / 公斤,竞争力较强。但新希望和正邦成本水平相对较高,分别为 15.2 元 / 公斤和 14.8 元 / 公斤,仍在成本线之上,面临 “卖一头亏一头” 困境。在市场价格持续低迷下,高成本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可能被迫削减产能甚至退出市场。

机构预测,2025 年底中小散户存栏占比将从 40% 降至 35%,规模化率突破 65%。随着行业规模化进程加速,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行业集中度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能更好应对市场风险和挑战,通过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等提升竞争力。中小散户因资金实力弱、技术水平有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承受价格波动压力,逐渐被市场淘汰。

(三)破局之道:从 “规模竞赛” 到 “价值竞争”

当前市场环境下,生猪养殖行业面临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传统 “规模竞赛” 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企业需寻找新破局之道,从 “规模竞赛” 转向 “价值竞争”,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全链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头部企业已敏锐洞察市场趋势,积极布局新赛道。牧原在巩固养殖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屠宰加工领域,8 月内销生猪 259 万头,占比 37%,通过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温氏深化 “AI + 养殖” 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养殖过程智能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种猪场六无场景应用使养殖成本降低 12%,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新希望加码食品研发,推出低温午餐肉等新品,开发高附加值食品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这些举措表明生猪产业正从 “量增时代” 转入 “质增时代”。在新时代,企业不再单纯依靠规模扩张获取竞争优势,而是注重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产品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只有兼具成本优势与全链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穿越周期寒冬,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应对市场风险和挑战,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生猪养殖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积极拥抱变化、不断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结语:数据背后的行业警示

8 月 “量增价跌” 现象,不仅是财务数据波动,更是生猪产业深层矛盾的集中体现。这一现象反映出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当扩张不再必然带来利润增长,价格长期低于成本线时,行业必须直面 “去产能” 挑战。

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波动考验其洞察力和定力。在当前环境下,需保持理性,警惕 “单纯靠销量增长” 的伪成长,因为供过于求市场中,销量增加未必带来实际收益。应关注成本管控良好、转型方向明确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强,能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4 06:10 , Processed in 0.23432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