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鸡传染性鼻炎开始发病增多,现场防控常存在这四大误区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着季节的转换,昼夜温差大,加之近期频繁降雨,气候变化无常,鸡传染性鼻炎发病开始增多,虽然鸡传染性鼻炎是一个鸡场熟悉常见的老病,但是现场防控依然存在多种误区。

qw2.jpg

1.忘了鼻炎免疫防控的核心——长久持续保护

近几年随着鸡传染性鼻炎在国内大范围流行,发病损失大、病程长难治疗等问题,目前规模化蛋鸡场基本都进行免疫防控鼻炎,但是在免疫防控过程中,部分养殖场为了省事、想效果立竿见影,忘了鼻炎免疫防控的核心——长久持续保护(蛋鸡持续生产周期长,感染风险大,免疫保护时间长更具优势),在蛋鸡育成期二次免疫全都是免疫鼻炎水苗或鼻炎多联灭活疫苗。

这两种疫苗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发病鼻炎水苗紧急免疫和低污染区和未发生鼻炎的场区使用鼻炎多联苗,)使用效果很好,但是,在鸡鼻炎高发区或曾经发生过鼻炎的鸡场,免疫两次水苗或两次联苗保护周期短,抗体效价一般,保护效果并不理想,不如鼻炎灭活油乳剂单苗。

在最近几年鸡鼻炎高发的情况下,建议规模蛋鸡养鸡场免疫2次鼻炎灭活单苗或者第一次免疫支鼻等灭活联苗,第二次免疫鸡鼻炎灭活单苗。因为油苗的缓慢释放吸收,可以为鸡群提供更高抗体、更长时间的保护。

推荐免疫程
qw3.jpg


2.重视发病病因,忽视了发病诱因——冷应激

鸡传染性鼻炎作为呼吸道类细菌疫病,其发病不但与病因——副鸡禽杆菌有关,也与诱因——冷应激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比较明显就是其一年四次都可发病,但是在寒冷的秋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目前虽然外界整体温度不算低,但是,不同地区气候有差异,部分地区发病开始增多。

qw4.jpg
鸡传染性鼻炎月度流行情况:来源:青岛易邦


在一线技术服务诊疗发现,鸡鼻炎在西北部和南方的山区等温差大的地方,以及部分北方下雨的地区和使用水帘降温不当的鸡场发病较多,也侧面证明了鸡传染病性鼻炎发病与冷应激密切相关。

qw5.jpg
风机外没有百叶窗

建议鸡场管理者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在降温之前做好减少通风量和提温预案;中午有高温的地区,循环渐进的使用湿帘,通过风机和湿联把鸡舍温度控制在26-28℃既可,避免鸡群遭受重大刺激或长时间冷应激。天气变化或免疫前,提前给鸡群饲喂复合多维、多矿和免力健等产品,提高鸡群机体抵抗力。

3.忽略了外部鸡只混群、外部人员进入携带的病原生物风险

在养殖现场出诊,经常碰到混群比如种鸡群中后期补充新公鸡,或蛋鸡场引入外购的育成鸡等引起鸡大群发生鼻炎;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鸡群免疫之前很好,免疫期间(甚至免疫鼻炎疫苗)或免疫后不久鸡群发生鼻炎,其中这两种情况发病有一个很重要原因,从外部引入的鸡或者外部人员作为传播源把副鸡禽杆菌带进来,此时,无论混群还是疫苗免疫,对于鸡群来说都是一种应激,很容易造成鸡群感染发病。

建议养殖管理者关注外部引入鸡群的免疫状况、发病史,必要时进行监测,以防将带菌鸡引入内部养殖场;还有对于外部进场的人、车和物品要做好彻底的消毒,以免引入病原菌进场;此外,也要关注免疫过程中鸡舍的保温和温湿度管理,避免此时鸡群遭受冷应激。

4.发病治疗方案单一,造成鸡场鼻炎反复发生


鸡传染性鼻炎作为细菌病,用抗生素治疗无可厚非,但是,要清楚鸡场一旦发生了鼻炎,因为发病鸡不断向外环境排菌,用药只是杀灭或控制了鸡群体内的病菌,但是已经排到鸡舍环境中的副鸡禽杆菌没有杀灭,发病的诱因没有解除。停药后,鸡群体内抗体短时间起不来,恢复过程中抵抗力不足,可能会遇到没有解除的冷应激诱因再次发病。

所以,鸡场一旦发生鼻炎,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首先紧急用水苗免疫治疗,青年鸡可以考虑用水苗配合抗生素治疗;其次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粉饮水消毒(10%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1:1000饮水,每天饮水不超过8小时,连续饮用3天),减少发病鸡体外排菌;条件合适,可喷雾消毒,减少鸡舍环境中的病菌;最后,重要的是查找本次发病的诱因,快速制定方案,消除诱因。

来源:禽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17 15:00 , Processed in 0.380855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