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跌创新低:旺季不旺背后的产能困局与行业突围之路(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消费旺季现反常:生猪价格逆周期探底

(一)价格走势:旺季 “跌跌不休” 创年内新低

在通常应呈现消费上扬、价格回暖态势的 “金九银十” 时期,生猪市场却意外陷入低迷。9 月 14 日,国内生猪(外三元)价格低至 13.32 元 / 公斤,此价格不仅创下 2025 年价格新低,较去年同期更是大幅下跌 31.2%;与年内 16.67 元 / 公斤的高点相比,跌幅达 20.1% 。这一价格走势打破了市场对旺季猪价的常规预期。自 6 月起,猪价持续在低位徘徊,7 月虽有短暂反弹,但进入 8 月后,下行趋势加剧,加速下跌,呈现出 “淡季不淡、旺季不旺” 的异常现象。

回顾年初,春节前受消费备货利好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一度冲高至 16.67 元 / 公斤,达到今年以来的价格峰值。然而,春节过后,市场需求迅速回落,猪价随即开启漫长下跌进程,一路下滑至 6 月中旬的 13.96 元 / 公斤。6 月下旬,市场似现转机,猪价触底反弹,20 天内涨幅近 10%,7 月初报价达到 15.3 元 / 公斤 。但好景不长,随着夏季猪肉消费淡季全面来临,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猪价再次陷入低迷,进入 9 月消费旺季亦未能扭转局势,持续下探,不断刷新低价纪录。

(二)行业承压:上市猪企量增利减成常态

在猪价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上市猪企的销售数据呈现出 “量增利减” 的不利局面。头部猪企 8 月销售数据显示,牧原股份 8 月销售生猪 700.1 万头,同比增长 27.1%,月销量创下年内第二高;温氏股份 8 月销售生猪 324.57 万头,同比增长 37.88%,月销量创年内新高。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牧原股份 8 月商品猪销售收入 118.5 亿元,同比下降 12.3%;温氏股份生猪销售收入 48.25 亿元,同比下降 17.7% 。这表明,尽管企业出栏量大幅增加,但由于猪价大幅下跌,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全行业面临 “增产不增收” 的困境。

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形势更为严峻。当前 13.32 元 / 公斤的生猪价格,已低于部分上市猪企的现金养殖成本,中小散户的亏损状况更是加剧。在此情形下,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养殖户纷纷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头部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扩大,但也面临着更大的成本控制和盈利压力。

二、供需失衡深层解码:供给过剩与需求疲软双重绞杀

(一)供给端:产能去化缓慢叠加效率提升,过剩压力难解

能繁母猪去化未达预期,成为生猪供给过剩的关键因素。尽管政策明确要求 2025 年将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950 万头,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8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不仅未下降,反而环比微增 0.07% ,中大养殖企业的存栏量虽有调整,但仅微降 0.02%。这一数据表明,产能去化速度远低于市场预期,大量母猪仍在持续供应仔猪,为后续生猪出栏量的增加提供了持续动力。这种缓慢的去化速度,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始终维持在高位,难以有效缓解过剩压力。

规模化扩张进一步加大了供应压力。以牧原、温氏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规模优势,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月均出栏量屡创新高。仅 8 月,全国生猪供应同比增加就超过 20% ,其中头部企业的贡献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养殖效率的提升也使得实际猪肉供给远超存栏数据所反映的压力。目前,PSY 指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已达到 26 头 / 母猪 / 年,相比以往大幅提高。这意味着,同样数量的母猪能够产出更多的仔猪,进而转化为更多的生猪供应市场,进一步加剧了供给过剩的局面。

(二)需求端:消费结构变迁与经济环境制约需求复苏

在传统旺季,猪肉需求出现钝化现象。中秋国庆备货周期,本应是猪肉消费的高峰期,但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餐饮消费恢复未达预期,居民家庭采购量同比下降 9.6% 。随着预制菜的普及,腌腊制品加工需求也被进一步分流。过去,每到秋冬季节,家庭自制腌腊制品是猪肉消费的重要场景,但如今,方便快捷的预制腌腊制品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减少了对新鲜猪肉的采购需求。

替代品竞争的加剧,也对猪肉需求造成了明显的分流。牛肉、禽肉等替代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尤其是鸡胸肉,凭借其价格优势和健康低脂的特点,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颇受青睐;植物蛋白类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吸引了一部分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者。据市场调研,这些替代品大约分流了 15% 的猪肉需求,使得猪肉在肉类消费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缩小。

从收入弹性角度分析,猪肉需求收入弹性仅为 0.3,远低于牛肉的 1.2 。这意味着,在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中低收入群体对猪肉价格更为敏感,一旦收入增长受限,他们减少猪肉消费的倾向就会更加显著。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上更加谨慎,优先满足基本需求,对猪肉这类非必需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形成了明显的制约。

(三)周期异变:第六轮猪周期的 “非典型” 特征

本轮猪周期呈现出 “波动收窄、底部延长” 的显著特点,与以往周期存在较大差异。从价格振幅来看,较历史周期缩减了 30%,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明显降低;自 2023 年触底后,猪价并未像以往周期一样出现显著反弹,而是持续在低位徘徊,底部时间不断延长。
规模化养殖占比的提升是周期异变的重要原因。目前,规模化养殖占比已超过 60%,大型养殖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调控能力,使得市场对产能调控的敏感度下降。当市场出现供需失衡时,企业不会像以往的散户一样迅速调整产能,而是更倾向于维持现有规模,等待市场自然调节。此外,二次育肥、冻品库存等短期因素也对市场供需产生了干扰。二次育肥现象使得生猪出栏时间和体重变得不稳定,冻品库存的投放也会在短期内改变市场的供需关系,进一步打破了猪周期原有的规律。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17 22:21 , Processed in 0.414662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