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牛肉进口预期骤降 USDA 预警背后的中国牛肉产业三重变奏(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昨天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产业震荡:从进口商到养殖户的连锁反应

(一)进口商:从 “囤货赌市” 到 “精准选品”

上海某进口商表示:“过去依靠囤澳洲和牛赚取差价,如今转向巴西碎肉和阿根廷牛杂。利润率从 25% 降至 8%,但周转率提升了 3 倍。”

数据显示:1-5 月,高端谷饲牛肉进口量下降 22%,但加工用牛肉(如卤煮、馅料)进口量增长 18%,这反映出需求从 “高端餐饮” 向 “大众食品加工” 转移。

(二)养殖户:亏损加剧下的 “被动去产能”

河北肉牛养殖户李师傅称:“活牛价格为 18 元 / 公斤,成本为 22 元 / 公斤,每头牛亏损 4000 元。今年淘汰了 30% 的母牛,改养肉羊。”2025 年 1-5 月,全国母牛存栏量同比下降 8%,创下 5 年最大降幅。

连锁反应随之而来:犊牛价格暴跌 30%,500 公斤架子牛售价从 1.2 万元降至 8000 元,中小养殖户补栏意愿降至冰点。

(三)消费者:“牛肉自由” 背后的品质降级

商超数据表明:50 元 / 公斤以下的低价牛肉销量增长 20%,100 元 / 公斤以上高端牛肉销量下降 15%。家庭烹饪更倾向选择牛腱子、牛腩等 “高性价比部位”。

替代品分流明显:鸡肉、猪肉价格处于低位运行状态,1-5 月牛肉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从 8% 降至 6.5%,“蛋白替代效应” 显著。

四、2026 年展望:在 “供需错配” 中寻找新平衡

(一)短期:冻肉进口成 “稳定器”

USDA 指出,在 2026 年 350 万吨进口量中,冻牛肉占比将达到 75%(2024 年为 60%),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储备调节。而鲜牛肉进口量仍因价格和消费场景受限,难以取得突破。

(二)中期:国产牛肉 “接棒” 关键期

政策发力:农业农村部启动 “肉牛产能提升计划”,目标是到 2026 年将能繁母牛存栏恢复至 3000 万头,并配套冻精补贴、疫病防控等措施。预计这将减少 50 万吨的进口依赖。

技术破局:宁夏、内蒙古等产区推广 “西门塔尔牛 × 黄牛” 杂交技术,产肉量提升 15%,成本降低 10%。国产中低端牛肉有望替代部分进口产品。

(三)长期:消费分级催生 “双轨市场”

高端市场:依托云南、新疆等地的草饲牛肉(如牦牛肉),通过有机认证、区块链溯源等手段,抢占 30% 的高端餐饮市场,价格较进口牛肉低 20%。

大众市场:预制菜、调理肉等加工品崛起,预计 2026 年牛肉深加工产品销量将增长 25%,消化低价进口碎肉和国产淘汰牛肉。

结语:从 “增量时代” 到 “价值竞争”

USDA 的预警,不仅仅是进口数据的调整,更是中国牛肉产业 “底层逻辑” 的转变。当高速增长期结束,行业剩下的是对 “性价比” 与 “差异化” 的极致追求。对于进口商而言,需要从 “赚差价” 转向 “控供应链”;对于养殖户来说,要从 “拼规模” 转向 “提效率”;对于消费者而言,将见证牛肉从 “高端象征” 回归 “日常蛋白”。这场进口预期的骤降,或许正是中国牛肉产业褪去泡沫、重塑价值的起点。
(数据支持:美国农业部、中国畜牧业协会、商超调研)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16 00:09 , Processed in 0.16068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