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跌进“6元时代”!国家紧急启动万吨收储,猪市能否止跌回暖?(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万吨收储的市场效应:短期稳定与长期信号传递面对猪价持续下跌,国家及时启动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计划。这一举措在市场波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在短期内缓解了市场抛售压力,也为长期市场稳定释放了积极政策信号,对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短期:缓解抛售压力,稳定市场价格

从短期影响来看,本次计划收储 1 万吨符合国家标准的国产分割冻猪瘦肉,按照 Ⅱ 号、Ⅳ 号分割肉占比计算,这一收储量相当于需要屠宰约 20 万头生猪。虽然 20 万头生猪在全国庞大的单日生猪出栏量中仅占 1.5% 左右,但它对市场的 “托市” 作用不容忽视。在当前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下,这 1 万吨收储直接承接了部分市场供应,避免价格因过度下跌击穿养殖成本线。据测算,当前主流外购仔猪育肥已亏损超 200 元 / 头,自繁自养头均利润也仅剩 10 - 20 元。在这种情况下,收储政策为养殖户争取到调整出栏节奏的缓冲期,使其有时间重新规划养殖计划。

以 2023 年的一次收储为例,当时猪价同样持续低迷,养殖户面临较大困境。国家启动收储后,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得到有效控制,价格逐渐趋于稳定。原本打算低价抛售的养殖户看到市场转机,纷纷调整出栏计划,避免了更大损失。此次万吨收储对当前生猪市场同样具有 “止血” 功效。

(二)长期:释放政策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从长期影响角度分析,收储政策的意义不仅在于短期供需调节,更在于向市场各方释放强烈政策信号。政府通过这一行动,明确传达 “保供稳价” 的坚定决心,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稳定预期。

回顾历史,每当猪粮比价进入三级预警区间,国家启动收储时,都能有效遏制价格非理性下跌。这不仅稳定了市场价格,也为产能有序去化创造了良好条件。例如在 2021 年,猪价大幅下跌,国家多次启动收储,成功稳定市场情绪,避免行业过度恐慌。养殖户看到政府积极干预,对未来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振,不再盲目抛售生猪,而是根据市场变化合理安排养殖规模。

此次收储明确要求收储产品为 “收储交易日后生产加工的冻肉”,这一规定既保障了储备肉的新鲜度,让消费者能够放心食用;又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短期集中屠宰带来的市场波动,促进整个行业在有序轨道上运行。


四、猪市未来走势研判:产能深度调整与市场发展

展望随着国家收储政策的实施,生猪市场未来走势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焦点。短期来看,猪价仍将在低位震荡,面临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从中长期视角分析,政策引导下的产能深度调整正在进行,有望在 2026 年迎来市场拐点,推动猪市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一)短期:低位震荡,反弹空间有限

尽管收储政策在短期内会提振市场情绪,但供需偏弱格局难以迅速改变。8 月末至 9 月初,集团猪企出栏计划仍将增加,叠加中秋、国庆前养殖户集中出栏,猪价或维持在 13.5 - 14.5 元 / 公斤的低位震荡。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7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仅微降 0.8%,产能去化速度缓慢,预示生猪供应压力至少持续至 2026 年初。

在需求端,虽然随着天气转凉,居民对猪肉消费需求可能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有限。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9 - 10 月猪肉消费需求环比增长幅度预计在 5% - 8%,难以完全消化市场过剩供应。在供应端,除能繁母猪存栏量居高不下带来的后续出栏压力外,当前生猪出栏体重仍处于较高水平,意味着同等数量的生猪实际猪肉供应量更大。

(二)中长期:政策推动产能出清,2026 年或现市场拐点

国家已明确引导调减 100 万头能繁母猪,环保整治、金融支持等配套政策正加速落地,推动低效产能退出。农信数智分析师夏晨丰指出,若产能调减计划顺利实施,预计 2026 年年中生猪出栏量将由增转降,猪价逐步进入 “小波动、稳盈利” 的新周期。行业将从 “规模扩张” 转向 “效率竞争”,成本控制能力强的头部企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以牧原股份为例,作为行业龙头,其通过智能化养殖技术、精细化管理,将养殖成本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在产能调整过程中,牧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从最高的 362.1 万头减少至目前的 343 万头,并计划年底进一步降至 330 万头 。这种提前布局和高效执行使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养殖户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在产能调整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大压力,部分低效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

随着生猪市场进入产能深度调整期,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生猪市场将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逐步走向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

五、结语:收储行动的多重意义与产业发展展望

在生猪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此次中央冻猪肉收储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应对猪价低迷的有效举措,迅速缓解了养殖户面临的困境,稳定了市场情绪;同时,它更是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促使整个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对于养殖户而言,这是一次深刻的市场教育。在面对价格波动时,应摒弃盲目跟风行为,依据市场规律理性决策。在价格下跌时保持冷静,避免恐慌性抛售;在价格上涨时,不过度乐观压栏惜售,把握最佳出栏时机,以实现养殖效益的稳定。

从行业宏观角度看,这是一次难得的转型升级机遇。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受 “猪周期” 影响,价格大幅波动,不仅影响养殖户收益,也对市场稳定供应和消费者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如今,借助收储政策的推动,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引入智能化设备,实现精准饲喂、环境智能调控;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养殖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预见,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当产能回归合理区间,生猪市场将摆脱 “过山车式” 的价格波动,迎来 “稳供给、稳价格、稳收益” 的可持续发展新阶段。届时,养殖户的经营将更加稳定,消费者的餐桌将更加丰富,整个生猪产业也将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4 19:52 , Processed in 0.183698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