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蛋鸡存栏量达12.6亿羽,其中约23%的养殖场反映存在异常脱毛问题,导致淘汰鸡售价降低15%-20%(数据来源:<2024中国禽业发展报告>)。
羽毛作为蛋鸡体表的重要保护结构,具有维持体温、防水防潮等关键功能。然而,在现代集约化养殖环境中,鸡群异常掉毛情况频繁发生,不仅影响淘汰鸡市场价值,更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增加感染风险,从而降低生产性能。
以河北某万羽规模蛋鸡场为例,2023年因背部羽毛脱落引发啄癖,使产蛋率下降8.7%,直接经济损失超18万元。
家禽完成一个产蛋周期,羽毛更换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具体时间线如下:
1. 幼羽替换为正羽(首次换羽)
时间范围:出壳后至6周龄左右。
第1周:主翼羽和尾羽开始生长。
第2周:肩部、胸外侧绒羽脱落,被青年羽替代。
第3-6周:背后部、颈部、头部及腹部绒羽依次脱落,6周龄基本完成。
特征:雏禽初生时的绒毛被更坚硬的幼羽(正羽雏形)替代,为后续生长奠定基础。
2. 开产前主翼羽更换(第二次换羽)
时间范围:6周龄至13周龄。
主翼羽、尾羽及身体羽毛部分脱落,长出更粗壮的青年羽。
关键点:青年羽的发育直接关系到蛋鸡的性成熟是否正常(蛋鸡主翼羽换到第8根时通常代表性成熟,此时母鸡体内性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剩余羽毛的脱换)。
蛋鸡的特殊性:高产鸡换羽时间可能延迟,主翼羽更换需约119天(从42日龄开始,每7天更换一根)。
其他注意事项
自然换羽周期:成年后每年秋季更换一次羽毛,早的在夏末秋初,晚的在初冬。
强制换羽:人工干预下可在50-60天完成,比自然换羽缩短约1/3时间。
此时,在激素的影响作用下,卵巢机能下降,卵泡萎缩,导致停止产蛋。换羽可以使蛋鸡的生殖系统得到休息和恢复,从而提高下一个产蛋周期的产蛋性能。
3、产蛋鸡脱羽
产蛋后期,高产蛋鸡因产蛋消耗营养可能出现轻度脱毛,一般颈部和背部掉毛严重。
颈部羽毛:通常最先开始脱落,因为颈部在鸡的日常活动中较为灵活,容易与周围环境产生摩擦,且颈部羽毛相对较短,毛囊相对较浅。
胸部羽毛:胸部是蛋鸡与产蛋窝或地面接触较多的部位,产蛋时身体的压力和摩擦会导致胸部羽毛受损,同时,胸部羽毛对于维持鸡体的体温调节也有重要作用,在产蛋期代谢旺盛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脱落部分羽毛来调节体温。
背部羽毛:背部羽毛的脱落一般会稍晚于颈部和胸部,背部是鸡体的主要部位之一,羽毛相对较长且密集,但在产蛋期,由于营养分配优先供应生殖系统和维持产蛋性能,背部羽毛的营养供应可能会相对不足,导致羽毛逐渐变得脆弱易脱落。
腹部羽毛:腹部羽毛对于保护鸡的生殖器官和维持腹部温度有重要作用,在产蛋后期,随着蛋鸡身体状况的变化和营养消耗的增加,腹部羽毛可能会逐渐变得稀疏。
翅膀和尾部羽毛:翅膀和尾部的羽毛通常是最后脱落的部位,这些部位的羽毛对于鸡保持身体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鸡体在维持自身基本功能时会尽量保证这些羽毛的完整性,只有在掉毛情况较为严重,或者鸡体健康状况极度不佳时,翅膀和尾部的羽毛才会大量脱落。
笼养蛋鸡一般在40周龄之前会失去10%~15%的羽毛;55周龄失去20%~25%的羽毛;72周龄至淘汰时一般会失去30%~40%的羽毛。但若伴随产蛋率下降、蛋重减小或局部集中脱毛,则需优先排查通风、疾病或营养问题?。
一、营养性脱羽
蛋白质问题;蛋鸡羽毛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水构成,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尤其是角蛋白,因此日粮中粗蛋白水平对羽毛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角蛋白是一种含有大量半胱氨酸的纤维蛋白,其结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含硫氨基酸的供给,即蛋氨酸和胱氨酸。
因此,日粮中氨基酸水平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水平对于羽毛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日粮中氨基酸缺乏可能是引起羽毛发育异常重要原因之一。
蛋白质/氨基酸过量 代谢增加肾脏负担可能引发痛风,间接影响健康与羽毛生长。
脂肪问题;由于蛋鸡没有汗腺和皮脂腺,在尾部有一对尾脂腺。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尤其在增加羽毛光泽及柔韧性、抵御降解羽毛的细菌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产蛋鸡长期摄入脂肪含量较低的饲料时,蛋鸡尾脂腺会出现萎缩现像、功能降低、油脂分泌量减少现象,从而影响羽毛的正常结够,最终导致掉毛。
*脂肪过量可能导致脂肪肝综合征,肝脏代谢障碍会影响营养转化,
影响整体健康与羽毛质量。
维生素问题;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物质。
维生素B3缺乏会导致蛋鸡生长受阻,羽毛生长不良,进一步发展为皮炎,引起掉毛;
维生素B5缺乏会引起蛋鸡生长发育缓慢,羽毛稀疏,偶尔可见鳞状皮炎,容易引发掉毛;
维生素B6缺乏可引起蛋鸡体内氨基酸代谢紊乱,阻碍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的沉积,易导致皮炎,从而引发掉毛。
缺乏叶酸也会导致蛋鸡生长受阻及羽毛发育不良。
*维生素过量相对少见,但脂溶性维生素过量可能中毒,引发整体代谢紊乱。
矿物质问题;矿物质元素对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锌】元素对羽毛影响较大,饲料中缺乏锌时,鸡易发生皮炎,毛囊受损,导致羽毛变脆易折及脱落;
【钠】缺乏容易导致啄癖,引起掉毛;
【硫】缺乏会导致蛋鸡生长发育停滞,被毛生长缓慢,容易脱落;
【钙】过量干扰锌、铜吸收,即使饲料中锌、铜含量足够,家禽也无法有效利用,继发性羽毛不良、掉毛、皮炎;
【砷】过量引起慢性中毒,尾羽逆乱,易脱毛;
【硒】过量也会引起蛋鸡掉毛,羽毛边掉边长;典型症状是头颈背侧开始脱毛,向后躯蔓延。
【碘】缺乏或过量均会导致掉毛。
二、疾病性脱羽
传染性疾病;在养殖过程中,多种传染性疾病会影响羽毛的生长发育。
比如:滑液囊支原体感染会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利用,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使羽毛中的角蛋白合成减少,羽毛结构不稳定,从而出现掉毛现象。
腺肌胃炎会导致蛋鸡营养摄入不均衡,从而影响羽毛发育,导致掉毛。
皮肤型马立克氏病会使蛋鸡毛囊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造成局部羽毛脱落。
寄生虫病;部分体外寄生虫感染可引发蛋鸡皮肤剧烈瘙痒,促使其频繁啄舐皮肤,导致羽毛脱落。而且,因持续瘙痒导致夜间休息紊乱,进而引起生产性能下降。
例如:羽虱作为鸡群常见体外寄生虫,以咀嚼式口器取食羽毛鞘及皮屑,破坏毛囊结构,直接引发脱毛;
鸡新勋恙螨的幼虫以口器穿刺鸡皮肤,造成真皮层严重损伤,继而导致羽毛脱落。
中毒性疾病;霉菌毒素可通过改变肠道免疫屏障结构、削弱肠道免疫功能、破坏细胞间紧密连接,诱导肠道组织发生炎性病变与器质性损伤。
当蛋鸡摄入霉菌毒素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引发营养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羽毛脱落。在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作为分布最广且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对蛋鸡具有高度致病性,其毒性作用可显著威胁蛋鸡健康,引发羽毛脱落。
此外,二噁英中毒(饲料原料如果来自金属冶炼厂、发电厂、造纸厂周边的要重点检查)会导致蛋鸡出现停产、脱毛、烦躁不安等症状;部分治疗性药物因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也可能诱发羽毛脱落现象。
三、饲养管理性脱羽
在蛋鸡养殖中,饲喂量不足是导致掉毛的重要诱因。当采食量无法满足机体基础代谢需求时,营养物质会优先保障生命活动,用于羽毛生长的供给被大幅削减,最终导致羽毛脱落,影响蛋鸡外观及生产性能。
环境湿度与羽毛健康直接相关,当鸡笼内空气干燥(低湿度环境)时,蛋鸡皮肤角质化加剧,皮脂腺分泌减少,毛囊因营养供给不足而无法维持羽毛正常生长。
夏季高温环境下,密集的羽毛阻碍体表散热,机体启动适应性调节机制,通过主动脱毛减少体表覆盖面积,以扩大散热效率,导致季节性掉羽现象高发。
光照制度的频繁调整(如时长、强度突变、频闪等)会引发蛋鸡应激反应,干扰神经内分泌平衡而诱发脱毛。
此外,蛋鸡对环境变化敏感,噪音、设备更换等非病理性应激持续存在时,机体营养分配模式改变,优先保障核心器官需求,毛囊因营养匮乏和激素紊乱出现结构损伤,最终导致应激性脱毛。
四、诊断流程图
第一步观察:
断毛是否集中在特定部位/特定区域
全身性→优先排查营养/病毒
背部/尾部→考虑啄癖或寄生虫
在特定区域→考虑环境/饮水或采食不足/寄生虫
第二步化验:
送检羽毛样本至实验室,检测角蛋白中胱氨酸含量(正常>14%)或者粪检、羽毛镜检,排查寄生虫(羽虱、恙螨)及肠道疾病,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第三步处理:
若为营养问题,建议调整饲料配方,或者选用大品牌饲料。确保饲料中粗蛋白、必需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维生素及矿物质(钙、磷、锌、硒)的均衡配比与充足供给。
严把饲料原料采购关,优先选用无霉变、无虫害的玉米、豆粕等原料,杜绝霉菌毒素污染;必要时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或者降解酶,减少毒素危害。
五、特别提醒
切勿盲目补钙:某案例显示,养殖户将石粉加到11%导致羽毛脆化,调整至8%,后2周改善。
季节性防控:秋冬干燥季节,适当增加饲料当中的油脂可增强羽毛韧性。
环境防控:环境调控需兼顾温湿度与通风管理,确保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在合理范围,定期消毒。
根据品种特性与日龄调整饲养密度,严格执行稳定的光照制度,避免因密度过高或光照突变引发应激。
来源:蛋鸡公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