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7月猪价冲高回落,8月能否上演“绝地反弹”?(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前天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上市猪企动态:出栏扩容与结构调整双线并行

(一)出栏量保持高增长,龙头份额持续集中

在 2025 年 7 月生猪市场中,上市猪企表现格外引人关注,成为行业发展态势重要风向标。截至 8 月 10 日,12 家上市猪企 7 月合计出栏生猪 1527.99 万头,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24.82%。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上市猪企在行业中的强大实力,也反映整个行业规模化扩张的强劲趋势。

在众多上市猪企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行业巨头表现尤为突出。牧原股份以 749.70 万头的出栏量独占鳌头,同比增长 21.7%,其规模化养殖优势尽显,凭借先进养殖技术和完善产业链布局,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温氏股份出栏量为 316.48 万头,同比增长 36.2%,其 “公司 + 农户” 的独特养殖模式,在保障出栏量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双赢。新希望出栏 130.25 万头,同比增长 3.2%,通过不断优化养殖结构和提升养殖效率,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

这些头部企业出栏量的显著增长,直接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它们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优势,在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大份额,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与此同时,中小规模猪企则面临更大竞争压力,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行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二)销售均价环比普涨,成本优势凸显韧性

尽管 7 月猪价整体同比仍处于低迷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头部上市猪企销售均价呈现逆势环比上涨态势。牧原股份 7 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 14.30 元 / 公斤,环比增长 1.6%;温氏股份销售均价为 14.58 元 / 公斤,环比增长 1.3%;新希望销售均价为 14.44 元 / 公斤,环比增长 1.8%。在市场价格波动大环境下,这些企业能够实现销售均价上涨,充分展示其强大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这背后关键因素在于规模企业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以牧原股份为例,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其完全成本已成功降至 12.1 元 / 公斤以内。这一成本控制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即使在当前 14 元 / 公斤左右的猪价下,每头猪仍能实现超过 150 元的盈利。相比之下,中小散户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和先进养殖技术,成本控制难度较大,在市场价格波动时,往往难以承受价格下跌带来的压力,抗周期能力明显较弱。

这种成本优势不仅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更在市场中形成一道坚实壁垒。在价格下行周期中,规模企业能够凭借低成本维持盈利,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而中小散户则可能因亏损而被迫减少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市场。这进一步加剧行业分化,推动市场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加速行业整合进程。

四、后市研判与操作建议

(一)短期:把握下旬需求复苏窗口

对于养殖户而言,短期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出栏节奏。8 月上旬,由于市场供应压力较大,猪价大概率继续下探,此时养殖户应避免恐慌性出栏,以免在低价区间抛售生猪,造成不必要经济损失。建议养殖户耐心等待 8 月 20 日后,随着学校开学和中秋备货启动,市场需求将逐渐回暖,此时将迎来较好出栏时机。在此阶段,养殖户可集中出栏标猪,以获取较为合理收益。

屠宰企业在短期内也需根据市场变化调整采购策略。鉴于 8 月上旬猪价可能进一步下跌,屠宰企业可逢低建立 5 - 7 天的库存,以降低采购成本。在收购生猪时,应重点收购 120 - 130 公斤的标猪,这类生猪市场需求旺盛,销售渠道畅通。同时,要注意规避 300 斤以上大猪的收购,因为这类大猪在市场供大于求情况下,容易出现滞销风险,会增加屠宰企业库存压力和经营风险。

(二)中长期:关注产能调减与成本管控

从中长期来看,生猪市场的产能调减和成本管控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关键因素。在政策持续推动下,能繁母猪存栏正从 “去化放缓” 转向 “主动调减”。根据农业农村部相关政策和市场趋势分析,预计年底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将降至 3900 万头的合理区间。这一调整将有助于优化市场供需结构,缓解长期供应压力,使市场逐渐回归供需平衡状态。

对于中小散户来说,应抓住这一产能调整机遇,加快淘汰低效母猪,优化母猪种群结构。同时,为降低养殖风险,中小散户可积极参与 “公司 + 农户” 的养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可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饲料供应、销售渠道等全方位服务,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农户则可专注于养殖环节,按照公司标准和要求进行生产,实现互利共赢。

规模企业在中长期发展中具有更大优势和机遇。趁着当前猪价低迷时期,规模企业可积极扩张优质产能,通过收购中小散户退出的合规养殖场,进一步扩大自身养殖规模。在收购过程中,规模企业要注重对养殖场评估和筛选,确保收购的养殖场具备良好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和养殖条件,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种方式,规模企业不仅可实现自身规模扩张,还可促进整个行业整合和升级,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三)风险提示

在关注市场机遇同时,亦不能忽视潜在风险。8 月下旬,随着猪价反弹,市场可能出现二次育肥冲动。二次育肥是指养殖户在生猪达到一定体重后,不直接出栏,而是继续饲养一段时间,以期在猪价更高时出售,获取更高利润。然而,若大量养殖户参与二次育肥,导致 300 斤以上大猪存栏占比反弹,将会对市场供应造成严重影响。这不仅会透支 9 月行情,导致 9 月市场供应过剩,猪价再次下跌,还会打乱市场原有供需节奏,增加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

豆粕价格高位运行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豆粕作为生猪养殖主要饲料原料之一,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养殖成本。目前,豆粕价格受国际市场供需关系、贸易政策、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持续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这对养殖成本造成持续挤压,压缩养殖户利润空间。为应对这一风险,建议养殖户通过远期合约锁定饲料原料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远期合约,养殖户可在一定程度上固定豆粕采购价格,避免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同时,养殖户还可积极探索其他饲料原料替代方案,如使用菜粕、棉粕等替代部分豆粕,以降低对豆粕依赖,缓解成本压力。

结语

7 月猪价的 “旺季不旺” 本质是产能释放与出栏节奏错配的集中体现,而 8 月 “先抑后扬” 的走势则是市场自我调节与政策引导的必然结果。对于从业者而言,短期需精准把握需求复苏节点,中长期则要顺应 “去产能、降成本、提效率” 的行业趋势。随着头部企业在资金、技术、成本端的优势进一步放大,生猪产业正加速从 “散养主导” 向 “规模化、集约化” 转型,唯有紧跟市场节奏、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主体,才能在周期波动中占据先机。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2 04:45 , Processed in 0.167988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