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0|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牧原成本破局11.8元/公斤:生猪产业从“量战”到“质胜”的深度变革(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破局之道:后周期时代的生存法则

(一)成本控制进入 “毫米级” 竞争

未来生猪养殖行业的成本竞争将更加激烈,成本控制精度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1 元 / 公斤的成本差距可能决定企业的市场地位。牧原股份作为行业成本控制的领先者,制定了 2026 年将成本降至 11 元 / 公斤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牧原股份在种猪基因和养殖效率方面持续创新。通过大数据与 AI 技术的深度融合,对种猪的生长速度、瘦肉率、繁殖性能等多维度指标进行精准筛选,计划将 PSY 提升至 30 头,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在饲料转化率方面,引入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根据猪只生长状况实时调整饲料配方,目标将料肉比降至 2.6:1,优化饲料利用效率,从源头降低成本。

温氏股份则通过 “种 - 养 - 宰” 全产业链协同模式探索降本路径。在屠宰环节,引入先进的智能分割设备和精细化管理流程,将屠宰损耗率从 8% 降至 5%,每头猪增效 50 元。同时,利用养殖环节的大数据反馈,反向优化种猪培育和饲料配方,构建全产业链成本优化闭环,提升企业成本竞争力。

(二)产能结构向 “质量型” 升级

在经历了规模扩张阶段后,生猪养殖企业逐渐认识到单纯追求产能规模已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产能结构正朝着 “质量型” 方向升级。牧原股份在新建猪场时,将单场规模控制在 10 万头以内,并配备智能化环控系统。这种小型化、智能化的猪场模式,有助于精准调控猪舍环境,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使 100 - 120 公斤标猪占比提升至 90%,满足市场对优质生猪的需求,实现产能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神农集团则通过战略调整,终止 2.9 亿元仔猪扩繁项目,将发展重点转向高端猪肉市场。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特色猪种,采用有机养殖方式,生产高品质的有机认证猪肉,售价达到 20 元 / 公斤,较普通猪肉溢价 40%。这种产能结构调整策略,帮助企业避开低端市场竞争,开拓高附加值利润空间,提升产能价值。

(三)政策红利与市场规律的再平衡

在新的发展阶段,生猪养殖企业需要在政策引导与市场规律之间寻求平衡,构建 “政策 - 市场” 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农业农村部为推动产能优化,实施 “每调减 1 万头能繁母猪补贴 50 万元” 的政策,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淘汰低效产能,优化母猪结构,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获取政策支持。

面对市场价格波动,企业可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通过期货套保锁定部分生猪售价,提前确定利润空间,避免市场价格风险。新希望集团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案例,通过合理调减产能获得政策补贴超 5000 万元,并利用期货市场锁定下半年 20% 出栏量价格,有效规避价格风险,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五、展望:当 “牧原成本” 成为行业新基准

当前,生猪市场的未来走势备受关注。短期内,2025 年 8 月生猪均价可能继续下行,甚至触及 13 元 / 公斤的低位。在此市场环境下,中小散户面临较大的亏损压力,经营难度增加。而牧原股份凭借 11.8 元 / 公斤的成本优势,仍能保持 10% 的利润率,展现出较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牧原股份计划的 32 万头能繁母猪调减逐步落实,预计到 2026 年生猪市场供给将减少约 900 万头,这将显著改变市场供需格局。结合中秋、春节等传统消费旺季的需求增长,猪价有望回升至 16 - 17 元 / 公斤的合理区间。届时,行业将进入 “成本筑基 + 价值回归” 的发展阶段,企业通过成本控制能力在市场价值回升中获得收益。

牧原股份推动的成本革命,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成功实践,也是中国生猪产业迈向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一步。过去,中国生猪产业虽规模庞大,但存在 “大而不强” 的问题。如今,成本控制已成为行业共识,种源创新、成本控制和政策把握能力成为企业在后猪周期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将这三者有效结合,在种源技术上不断突破,在成本控制上精益求精,在政策应对上精准把握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持续增长。

对于全国 1700 万生猪从业者而言,牧原股份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表明,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生猪养殖行业中,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在于对养殖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以及对市场和政策变化的准确判断。未来,生猪产业发展道路可能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从业者秉持追求卓越的精神,中国生猪产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实现从 “规模大国” 到 “质量强国” 的转型,展现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1 19:36 , Processed in 0.19119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