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4|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生猪产能调控关键期:百万能繁母猪调减背后的产业突围战(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2025-8-12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产能红灯亮起:生猪产业的 “过热警报”

近期,生猪市场波动引发广泛关注。无论是菜市场猪肉价格的起伏,还是养殖场生猪存栏量的变化,均对消费者与养殖户产生重要影响。表面看似平常的市场动态,实则暗藏生猪产能重大问题。据农业农村部最新调度,我国生猪产能已阶段性偏高,产能调控工作已逐步展开。这不仅关乎养殖户经济收益,更与民众的 “菜篮子” 紧密相连。那么,生猪产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背后蕴含怎样的市场逻辑与政策考量?下面将进行深入探究。

(一)数据揭秘:产能偏高的三重信号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对生猪市场产生重大影响。6 月末,全国生猪存栏量达 4.24 亿头,同比增长 2.2%。这一数据表明生猪数量持续增加,市场猪肉供应愈发充足。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43 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 3.7%,已接近产能调控绿色区域上限。能繁母猪在生猪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其数量直接决定未来生猪出栏量。当前能繁母猪数量偏高,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未来生猪供应,但已出现过度情况。

再看 5 月龄以上中大猪存栏量和上半年全国新生仔猪量,均处于历史高位。这两组数据预示未来 6 - 12 个月内,生猪出栏量将达到峰值。照此趋势发展,市场猪肉供应将严重过剩,猪价必然面临巨大下行压力。农业农村部预警指出,若不及时调控,2025 年春节后养殖亏损概率超 70%。这对广大养殖户构成巨大挑战,一旦养殖亏损,不仅影响养殖户收入,还可能导致整个生猪产业不稳定。

(二)猪周期轮回:第六轮周期的 “冰火两重天”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处于第 6 轮 “猪周期”,此轮周期呈现明显的 “冰火两重天” 态势。8 月第 1 周,猪价降至 14.53 元 / 公斤,同比暴跌 28.1%。这一价格让众多养殖户经济受损,辛苦养殖大半年的猪却难以盈利甚至亏本,令人忧虑。而在 2023 年同期盈利高峰期,价格曾高达 21 元 / 公斤。短短一年多,猪价大幅起伏,充分体现市场的不确定性。

这种剧烈波动的根源在于产能与消费错配。随着科技进步,生猪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猪供给弹性。然而,居民猪肉消费增速却放缓至 1.2%,供需失衡问题愈发突出。猪价上涨时,养殖户受利益驱动纷纷扩大产能;产能扩大后,市场猪肉供过于求,价格随之下跌。市场由此陷入 “价涨就扩产、扩产就过剩” 的恶性循环,给养殖户带来诸多困扰。

二、百万母猪调减:打破周期律的关键一仗

面对产能偏高的严峻形势,农业农村部果断采取行动,实施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其中调减约 100 万头能繁母猪的举措备受关注。这一决策经过深入思考和精确测算,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生猪产能过剩问题,打破 “猪周期” 的恶性循环。

(一)政策组合拳:从 “量的调控” 到 “质的升级”

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面的 “政策组合拳”,提出 “三步走” 调控策略,从短期、中期到长期,对生猪产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调控。

短期来看,引导淘汰低产低效能繁母猪 100 万头,使总量回归 3950 万头合理区间,这是当前紧迫任务。此举措如同为过热市场注入一剂 “退烧药”,可迅速缓解产能过剩压力。精准淘汰低产母猪,既能减少无效产能,又能优化母猪结构,提高整体生产效率。这类似于在果园中砍掉不结果或结果少的果树,集中养分供给优质果树,以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

中期目标是建立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价格联动机制,将波动幅度控制在 ±5%。该机制如同为市场安装一个 “稳定器”,当猪价上涨过快时,通过增加母猪存栏量,增加未来生猪供应,稳定价格;当猪价下跌过猛时,则减少母猪存栏量,避免价格过度下跌。如此一来,市场波动将得到有效控制,养殖户也可依据价格信号合理调整生产计划,降低盲目跟风带来的风险。

长期目标是推动产业从 “规模扩张” 转向 “效率优先”,目标到 2025 年规模猪场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提升至 28 头以上。这是一场产业升级的重要战役,意味着要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提升。通过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优化养殖管理模式,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和仔猪成活率,从而在减少母猪存栏量的情况下,仍能保障市场猪肉供应。这如同马拉松比赛,不再单纯比拼速度,而是比拼耐力和技巧,只有具备高效生产能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市场传导机制:为什么能繁母猪是 “周期阀门”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对 “猪周期” 起关键作用。它如同市场供需关系的 “晴雨表”,其变化直接影响未来生猪出栏量和市场价格。从生产周期看,能繁母猪存栏量领先生猪出栏量 10 - 12 个月。这表明现在能繁母猪的数量,将决定 10 - 12 个月后市场生猪供应情况。

据测算,2024 年上半年每增加 1% 能繁母猪,将导致 2025 年生猪供给增加 1200 万头。由此可见能繁母猪存栏量对市场供需的重大影响。此次调减 100 万头能繁母猪,相当于削减 900 万头商品猪的潜在供给,这一举措如同在汹涌的市场浪潮中筑起一道堤坝,可有效缓解明年春节后的出栏洪峰。为市场争取 6 - 8 个月的供需再平衡时间,让市场有足够时间进行自我调节,避免价格大幅波动。

能繁母猪如同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当市场猪肉供应不足、价格上涨时,养殖户会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踩下 “油门”,增加未来生猪供应;当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跌时,就需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踩下 “刹车”,减少未来供应。只有合理控制能繁母猪这个 “阀门”,才能确保生猪市场平稳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2 01:49 , Processed in 0.229647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