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6|回复: 1
收起左侧

[每日话题] 正大可生食鸡蛋现“鸡粪”争议(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2025-8-8 10: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消费者如何应对?三招破解生食鸡蛋安全隐患

  (一)购买时:关注“可生食”执行标准而非宣传话术

  在国内尚无统一可生食鸡蛋国标的情况下,消费者在选购时需更加谨慎。目前,市场上一些知名品牌的可生食鸡蛋,多执行团体标准,如《可生食鸡蛋》团体标准(T/CAI 008-2021)。该标准在微生物检测方面,不仅对沙门氏菌的检测要求极为严格,还新增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致病菌的检测指标,为鸡蛋安全增添多道保障。

  除微生物检测外,在污染物检测上,该团体标准新增无机砷、铬等国标未作要求的指标,对铅、六六六、滴滴涕等指标的要求也比国标更为严格,直接高出一倍。在新鲜度方面,明确要求达到最高等级AA级,即哈夫单位值≥72,意味着鸡蛋更加新鲜。并且,该标准规定了可生食鸡蛋的可生食期限,通常在15天内。消费者购买时,务必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执行标准,选择执行这类高标准的品牌,才能最大程度保障食用安全。例如黄天鹅可生食鸡蛋,严格遵循这一团体标准生产,在市场上口碑良好。

  (二)食用前:做好“蛋壳消毒”关键步骤

  即便购买的是号称达到可生食标准的鸡蛋,食用前对蛋壳进行消毒处理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首先,准备食用鸡蛋前,将鸡蛋放在流水下,用手轻轻揉搓,让水流充分冲洗蛋壳表面,可冲掉大部分肉眼可见的污渍和杂质。冲洗后,用干净的厨房纸将蛋壳表面水分吸干,避免残留水分成为细菌滋生的条件。

  在处理鸡蛋过程中,厨房台面和手部的清洁也不容忽视。因为蛋壳上的污染物易转移到台面上,若不及时清理,后续在台面上处理其他食材时,可能造成交叉污染。所以,接触鸡蛋后,应立刻用洗洁精等清洁剂擦拭台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同时,双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充分揉搓双手各个部位,确保手上细菌被彻底清除,整个洗手过程不少于20秒。只有做好这些细节,才能进一步降低食用可生食鸡蛋的安全风险。

  (三)理性看待“生食”场景:高温烹饪更保险

  虽然可生食鸡蛋打着“可生食”旗号,但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高温烹饪仍是更为保险的选择。像常见的溏心蛋、生鸡蛋拌饭等生食或半生食吃法,都存在一定的微生物风险。即便鸡蛋经过严格杀菌处理,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仍可能受到二次污染。

  若实在难以舍弃溏心蛋独特的口感,建议烹饪时将蛋黄中心温度加热至70℃以上,此温度大致为溏心蛋的状态。在此温度下,既能保留溏心蛋软糯的口感,又可有效杀灭多数常见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例如煮溏心蛋时,先将水烧开,然后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根据鸡蛋大小,煮6-8分钟左右,这样煮出的溏心蛋,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保障健康。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建议将鸡蛋完全煮熟后再食用,以将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五、行业反思:当“可生食”成为营销噱头,谁来守住安全底线?

  (一)标准缺失下的宣传乱象

  可生食鸡蛋市场繁荣的背后,是标准缺失带来的宣传乱象。目前,国内可生食鸡蛋主要依赖企业自律或团体标准,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这给部分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在宣传上过度夸大,模糊“无菌”概念,将“无沙门氏菌”简单等同于“完全无菌”,误导消费者。

  一些商家为节省成本,在生产环节偷工减料,生产出的鸡蛋清洁度严重不足,却仍以“可生食”名义,按高端产品价格售卖,扰乱市场秩序。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已接到多起关于可生食鸡蛋的投诉,内容涉及蛋壳脏污、异物混入、虚假宣传等问题,这一系列投诉事件,充分反映出行业标准亟待统一的紧迫性。没有统一标准的约束,市场将难以管控,消费者的权益也将时刻面临被侵害的风险。

  (二)从“视觉安全”到“实质安全”的产业升级要彻底解决

  可生食鸡蛋的安全隐患,实现从“视觉安全”到“实质安全”的产业升级刻不容缓。头部企业作为行业引领者,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优化清洁工艺。除依靠自动化设备清洗鸡蛋外,可增加人工复检环节,对自动化设备难以检测到的脏蛋进行二次筛查,确保每一枚流入市场的鸡蛋都符合高品质标准。

  在产品包装上,企业也应更加严谨,标注“建议生食前清洗蛋壳”“生食风险提示”等内容,让消费者清楚了解食用可生食鸡蛋的注意事项,这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企业诚信经营的体现。从监管层面来看,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可生食鸡蛋的强制性标准,明确鸡蛋的清洁度量化指标、杀菌工艺的具体参数、微生物检测的详细项目等,使生产企业有章可循,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只有通过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避免“概念炒作”损害消费者信任,让可生食鸡蛋市场回归理性、健康发展的正轨。

  结语

  正大鸡蛋的“脏蛋壳”事件,揭示了可生食鸡蛋产业宣传与现实的差距。对消费者而言,高价购买“可生食”产品时,不应仅受营销标签影响,更需关注实际杀菌工艺与储存条件;对企业而言,“可生食”不是溢价的万能理由,唯有在清洁度与安全性上双重达标,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当“生食自由”遭遇“视觉洁癖”,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让每个环节的安全都能经受消费者的严格检验。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为养殖业排忧解难!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优秀会员奖原创先锋奖勤劳奉献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
发表于 2025-8-9 12:19:58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生鸡蛋的可食性。不仅细菌问题性。重金属超标也是个重要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0 13:14 , Processed in 0.332827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