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4|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好多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跌至14.88元/公斤,并且...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猪好多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跌至14.88元/公斤,并且全国下跌范围扩大,隐隐有重回7元水准线的态势!而这一趋势与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6月数据形成呼应:猪粮比已跌至近15个月最低,生猪出场价降至近23个月最低,玉米价格连续5个月环比上涨……一系列数据,勾勒出行业的复杂困境,新的挑战也随之到来......

7月以来的猪价走势,完成了一次由涨转跌的大跳水——从7月7日的15.14元/公斤到7月12日的14.88元/公斤,5天内累计下跌0.26元/公斤,虽跌幅温和,但“连跌”态势直接反映市场信心的脆弱。

并且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长期供需失衡的延续——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生猪出场价已连续10个月环比下跌,6月同比跌幅扩大至20.64%,创下近一年多来的最低水平。

那么,“供应过剩”的核心矛盾有多尖锐呢?

据行业监测,当前生猪存栏量中,标猪占比虽基本平衡,但130公斤以上中大猪存栏偏多,部分源于6月猪价短暂回升时养殖端的压栏行为。叠加7月样本养殖企业出栏计划环比增加0.73%,市场供应压力进一步释放。而需求端正值夏季消费淡季,终端猪肉走货量同比减少约5%,供需两端的错位直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

而且猪价下跌的同时,成本端的“反向发力”构成了更棘手的挑战。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6月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达2.37元/公斤,连续5个月环比上涨,涨至近9个月最高。

这导致养殖户盈利空间被显著压缩,6月仔猪育肥模式头均盈利为41.1元,虽保持自2024年1月以来的连续盈利,但较今年一季度的80-100元已缩水过半。

这种“价跌本增”的格局,让养殖端的抗风险能力持续弱化——一旦猪价跌破14.5元/公斤,部分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养殖户将面临亏损。

而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6月猪料比价平衡点为5.28,结束连续4个月下跌,环比微涨0.29%。这一指标意味着,行业盈亏线正在上移,养殖端需要更高的猪价才能覆盖成本,而当前5.40的猪料比价已逼近这一临界点,留给市场的缓冲空间越来越小。

更值得警惕的是,养猪业“结构性过剩”与“局部短缺”的并存。一方面,中大猪存栏偏多导致标猪价格承压;另一方面,优质仔猪供应相对紧张,6月仔猪价格环比微涨2%,形成“肥猪贱、仔猪稳”的分化。这种结构失衡可能引发新的市场扰动:若部分养殖户为规避风险转向仔猪补栏,可能加剧未来的供应压力,形成“补栏-过剩-再降价”的恶性循环。

此外,集团猪企与散户的分化进一步加剧。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化采购、智能化管理等优势,将自繁自养成本控制在12-13元/公斤,在当前猪价下仍有一定利润;而散户因饲料采购成本高、防疫投入不足,成本普遍在14-15元/公斤,已逼近盈亏线。这种差距意味着,行业洗牌可能加速,散户退出节奏或因本轮压力进一步加快。

面对密集而至的挑战,养殖端的应对需更趋理性。从短期看,减少压栏、加快中大猪出栏是首要选择,避免因集中抛售引发价格进一步下跌;从成本控制看,做好防疫工作、增加替代性原料是基本功;从长期看,优化能繁母猪结构、提升PSY等生产指标,才是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

总的来说,7月猪价6连跌并非偶然,而是产能去化缓慢所带来的必然走势。这也标志着养猪已经基本回归“微利”,规模优势也已经取代“赌行情”成为生存关键,养殖端需要接受“高波动、薄利润”的新常态。对于多数从业者而言,真正的挑战不仅是当前价格下跌,更是行业漫长的产能去化期,以及如何在此过程中做好精细化管理、守住盈亏线。

来源:猪好多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14 07:11 , Processed in 0.10297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