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李景辉:畜禽产品市场繁荣背后的冷思考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前天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qw3.jpg

李景辉,现任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长特别助理。从事白羽肉鸡行业近40年,先后在泰国正大集团、美国OSI集团、台湾大成集团担任白羽肉鸡营运主管;曾担任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分会秘书长、白羽肉鸡联盟总裁等。

当下,我国畜禽产品供应充足、品类繁多,商品覆盖各销售渠道,品牌传播、推广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政府为地方特色畜禽产品站台背书,行业协会也为企业搭建产销平台,明星网红直播带货、专业品牌机构打造爆品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一片繁荣景象。

何为品牌?品牌如同产品进入销售市场环节身上的“标签”,内容既需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也承载着企业承载、赋予的质量安全信息。以居民身份证为例,18位数字各有明确的含义;若将畜禽食品生产划分为饲料生产、商品代畜禽饲养、屠宰、食品加工四个核心环节,每个环节设置三项必检项目(化学安全:兽药/农药残留;生物安全:细菌/病毒;物理安全:不可食用的外来异物),其余6位为企业识别码,如果企业经过检验检测后(或此环节是企业自我全部管控的)确定合格的批次就标注为 “0”,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不合格的批次就标注为“1”(每批/每日确认)——试问,当下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畜禽产品,尤其是那些“网红爆品”,其12位安全代码中,能有多少个“0”?试想,若代码中过半是“1”,推广者在知情后,是否还会要求企业改进?若企业拒不改进,推广者是否还会盲目为其宣传?即便一时成为“爆品”,其生命力又能持续多久?

qw4.jpg

聚焦我国肉类畜禽产品的生产模式,主要有四类:

一是全产业链自营模式:
企业掌控饲料、饲养、屠宰、加工全链条。此模式下,饲养环节禁用违禁化学品,屠宰环节每日对鲜肉进行生物安全检测,并可应客户要求进行化学残留检测。该模式食品安全保障度最高,但因投资巨大、养殖风险完全自担,所以占比很小。

二是“公司+农户”模式:商品代畜禽(鸡、猪等)由合作农户、农场饲养,公司提供种苗(如雏鸡、仔猪等)、饲料、兽药疫苗、技术服务,并监督兽药使用和疫病防控。然而,关键在于:公司若不每批对农户交付屠宰的畜禽进行检验检疫,则无法有效保证最终肉品的生物与化学风险安全。这类模式主导企业对此心知肚明,但每批检测的成本投入意愿则存疑。此模式目前占比最高,多数耳熟能详的头部企业均采用此模式。

三是单一屠宰场模式:企业仅从事屠宰,原料(毛鸡、肥猪)从市场收购。其显著风险在于:若无法做到每批检测,微生物超标和药物残留超标的风险极高。

四是肉类加工及餐饮连锁企业:其原料来源策略各异:部分企业严格从模式一、二的企业采购,并深度参与、管控供应链;部分则仅以价格为采购依据,风险意识薄弱。

综上,为保障国民食品安全,亟需推动产业模式升级:

头部企业:应着力打造或扩大全产业链模式,提升其市场占比。

“公司+农户”模式企业:必须建立屠宰环节全检制度,对进入屠宰环节的每批商品代畜禽实施每批检疫检测,将安全承诺落到实处。

下游食品及餐饮企业需建立优质优价采购机制,以市场机制倒逼上游质量提升,方能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担当。

单一独立屠宰场:需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实施严格检疫检测,避免因食品安全问题招致法律制裁。

qw5.jpg

肉类加工厂及餐饮连锁企业:应扩大采购优质安全畜禽产品,将食品安全置于价格考量之上。采购定价应以优质安全产品的市场平均成本为基础,而非单纯追求低价。唯有如此,企业方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经营,真正履行其社会责任。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作者单位: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13 04:39 , Processed in 0.132457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