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5|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12家猪企出栏已超8000万头!7月还将增量出栏!内卷竞争仍在加剧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据统计,12家上市猪企上半年合计出栏量已突破8000万头,创下历年新高。但值得警惕的是,猪企下半年出栏量往往会较上半年有所增长,而且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猪企7月出栏计划将环比增长0.73%。如此看来,下半年的供应压力还将继续上升吗?针对养猪业的“反内卷”行动又能否取得成效......

8000万头背后:出栏进度与目标的博弈

据12家上市猪企公布,其2025年1-6月合计出栏生猪已超8000万头;其中4家完成率超50%,意味着它们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全年目标;但剩余8家的进度滞后,则暗示着要么在调整出栏节奏,要么是在猪周期压力下不得不收缩战线。

首先来看行业三大龙头,截至6月份,牧原已出栏生猪3839万头,而其年度出栏目标为7200万-7800万头(中值7500万头),这意味着牧原下半年还将出栏生猪商品猪约3661万头,当前完成进度为51.19%。

温氏股份则已出栏1793万头,其年度出栏目标为3300万-3500万头(中值3400万头),那么下半年还需出栏约1607万头生猪,当前完成进度为52.7%。

新希望则已出栏844.93万头,其年度目标为1700万头以上,那么下半年还需要出栏生猪约855万头,当前完成进度约49.7%。

而出栏进度最滞后的企业分别是傲农生物上半年已出栏78.33万头、完成进度仅31.33%,京基智农已出栏106.21万头、完成进度为42.48%,天康生物已出栏152.82万头、完成进度为43.66%;其余还有金新农和神农集团,虽然出栏进度未达50%,但也在48%以上。

整体来说,2025年上半年猪价行情不佳,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之下,出栏目标完成进度也能很好地反映一家企业当下的经营状况,不过下半年猪企将不仅有利润压力,也许还将面临“反内卷、去产能”的压力......

价低利存:成本红利掩盖下的内卷隐忧

从猪价来看,上半年仅6月下旬出现了短暂的猪价拉涨,其余时间大多表现为震荡下调。但有趣的是,养猪企业大部分仍保持盈利,据卓创监测,截至7月4日,全国自繁自养头均盈利244.95元,仔猪育肥头均盈利273.27元。而这份“价低利存”的成绩单,全靠成本下降托底。

首先,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上半年同比走低,叠加养殖效率提升,让头部企业的完全成本较去年下降1-1.5元/公斤,从而实现了“淡季不亏”的情况。

例如牧原上半年出栏量同比显著增长,叠加养殖成本从年初的13.1元/公斤降至6月的12.1元/公斤以下,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尽管6月猪价环比下跌15%-20%,但凭借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达105亿-110亿元。

但备受关注的是,由于大部分企业在猪周期底部都能坚持不亏,导致间接纵容了“内卷加剧”——既然有钱可赚,扩产的动力就不会减弱。因此,国家也密集释放信号指导企业减产,以引导行业回归高质量竞争的方向。

内卷与否?高质竞争成出路

据一线信息反馈显示,标猪存栏相对平衡,但中大猪存栏偏多,这意味着前期压栏的生猪仍在市场流通,随时可能冲击价格。二次育肥虽未再现此前的大规模炒作,但仍有零星存在,只是规模已大幅收缩——这既是企业响应“控二育”政策的结果,也是养殖户对市场风险的谨慎回避。

实际上,养猪业更关键的矛盾在母猪端,不过当下也有部分企业响应号召去化母猪。

尽管牧原等企业已开始调减能繁母猪,但行业整体去化进度不及预期。例如牧原股份其上半年出栏量虽然已完成超50%的年度目标,但却主动调减了能繁母猪存栏,其Q2末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5.4万头至343万头,已连续两个季度调减。这展现出牧原“控产能、提质量”的发展策略取得一定成功。

但值得一提的是,行业内仍旧存在“逆向增产”的情况,这导致能繁母猪存栏始终在4000万头以上的高位徘徊。这种“去化缓慢+规模扩张”的并行,让市场供应的“堰塞湖”难以消退,也让“内卷”有了持续的土壤——你不扩产,自有他人扩产;你降体重出栏,别人可能压栏增重,竞争始终在动态博弈中升级。

卓创资讯监测显示,200余家样本养殖企业7月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加0.73%。这个看似微小的增幅,却直接反映出行业“内卷依旧”的态势。

在笔者看来,行业“反内卷”的关键,或许不在单纯“控量”,而在加速“提质”。国家倡导的“减母猪、控二育、降体重”,本质是引导行业从“拼规模”转向“拼效率”——当所有企业都能在成本控制、疫病防控、肉质提升上形成差异化优势,而非单纯靠扩产压价,稳定的市场环境将逐步形成。

牧原连续调减能繁母猪、温氏推进“降本增效”工程、新希望聚焦“聚落式养殖”提升效率,这些动作已显露出头部企业的转型思路。对行业而言,8000万头的出栏量不是终点,7月的增量也不是洪水猛兽,真正的考验在于:当成本红利消退、猪价进入下行周期时,谁能凭借硬实力穿越周期,谁又会在内卷中被淘汰。

总的来说,养猪业的竞争从来不是“增量”与“减量”的简单博弈,而是“谁能更高效地满足需求”的持久战。7月的增量出栏,或许会让短期竞争更激烈,但也可能加速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毕竟,能在内卷中活下来的,从来都是那些早一步找到“反内卷”密码的玩家。

来源:猪好多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14 09:15 , Processed in 0.09575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