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49|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2025 年1-5 月猪价走势分析与展望(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许昌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生猪:V 型震荡,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生猪价格在 2025 年下半年充满变数。短期来看,6-8 月,6 月生猪价格延续弱势,预计跌至 14.5 - 15 元 / 公斤,部分主产区(如广西、湖南)可能跌破 14 元 / 公斤。7 月,随着中央冻猪肉收储(1 万吨)及南方肥猪短缺(缺口 27%),政策调控和市场供需关系变化,使得价格有望反弹至 16 - 17 元 / 公斤,呈现 V 型震荡。但需警惕二次育肥抛售(7 月补栏的中大猪集中出栏)及集团猪企放量(头部企业计划出栏量增 5 - 8%)对价格的压制。

中期来看,9-12 月,9 月价格或回调至 15 - 16 元 / 公斤,若集团加速出栏或消费不及预期,可能下探 14 元 / 公斤。四季度受中秋、国庆及腌腊需求提振,价格回升至 16 - 18 元 / 公斤。但进口冻肉增量(预计四季度进口量环比增长 15%)可能限制涨幅。全年生猪均价预计为 14.5 - 15.5 元 / 公斤,较 2024 年下降 10% - 15%,整体价格水平仍处于低位。

长期来看,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去化(预计 2025 年底降至 3950 万头)及消费需求恢复(预计增长 2 - 3%),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渐改善,2026 年生猪价格有望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均价回升至 16 - 18 元 / 公斤。但养殖成本中枢上移(饲料价格同比上涨 5 - 8%)可能压缩利润空间,行业进入高成本、微利时代。

猪肉:跟随波动,消费转型重塑格局

猪肉价格在 2025 年下半年将跟随生猪价格走势,并受到消费转型等因素影响。短期来看,6-8 月,6 月猪肉价格延续下跌趋势,预计跌至 24 - 25 元 / 公斤,部分主产区(如重庆、广西)可能跌破 23 元 / 公斤。7 月受烧烤季及高温消费提振,价格反弹至 26 - 27 元 / 公斤。但白条走货量同比下降 15% - 20% 限制涨幅。8 月学生放假及家庭消费清淡,价格可能回落至 25 - 26 元 / 公斤。

中期来看,9-12 月,9 月中秋备货启动,价格回升至 27 - 28 元 / 公斤。但替代品竞争加剧(进口牛肉价差收窄至 500 元 / 吨)可能分流部分需求。四季度腌腊需求高峰(预计带动屠宰量环比增长 20%)推动价格触及 28 - 30 元 / 公斤。但冻品库存高位(同比增加 5.7%)及体重回升(屠宰均重突破 126 公斤)可能引发价格回调。

长期来看,2026 年猪肉价格将跟随生猪价格进入上行周期,均价预计为 26 - 28 元 / 公斤。但消费结构转型(冷鲜肉占比提升至 50% 以上)及预制菜渗透率提高(预计达 30%)可能改变价格传导路径,终端价格波动幅度收窄至 ±10%。

风险重重,如何破局?

在生猪市场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对行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非洲猪瘟疫情仍存在区域性扩散风险,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局部地区生猪供应将大幅收缩,推动价格短期上涨 10% - 15%,打乱市场正常供需节奏,给养殖户带来恐慌和损失。养殖户必须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对猪场进行严格消毒和管理,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重点关注跨省调运及中小散户防疫漏洞,防止疫情传入和扩散。

政策风险也不容忽视。若猪价跌破 14 元 / 公斤,可能触发第二轮中央储备收储(规模或达 3 - 5 万吨),政策旨在稳定市场价格,但托底效果有限,难以扭转供应过剩基本面。从业者应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合理利用保险 + 期货工具对冲风险。

成本风险给养殖户带来巨大压力。2025 年下半年饲料成本可能回升(玉米、豆粕价格同比上涨 5 - 8%),自繁自养完全成本或升至 15.5 元 / 公斤,许多中小养殖户可能陷入亏损。养殖户需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如增加杂粕使用比例)、提升养殖效率(PSY 提升至 22 头以上)降低成本压力。

市场情绪风险也可能对市场造成影响。二次育肥补栏量若反弹至周均 3 万头以上,可能引发市场对远期供应过剩的担忧,导致期货价格贴水扩大(如 2509 合约贴水现货 2000 元 / 吨),抑制现货价格上行空间。养殖户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压栏,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自身养殖能力合理安排养殖计划。

面对重重风险,从业者需积极采取策略应对。在产能优化方面,中小养殖户应加快淘汰低效母猪,将能繁母猪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提升至 21 头以上,降低单位养殖成本。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养殖户要学会利用生猪期货、保险 + 期货等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避免过度依赖现货市场,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消费适配也是从业者关注的重点。屠宰企业应加大冷鲜肉、预制菜等深加工产品研发,适应家庭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肉类产品品质和便利性有更高要求,冷鲜肉和预制菜满足了这些需求,通过研发和生产这些产品,屠宰企业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空间。

区域布局同样不可忽视。主产区需加强冷链物流建设,降低跨区域调运成本;主销区应完善地方储备体系,增强市场保供能力。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建立能繁母猪存栏量与收储政策的联动机制至关重要。当存栏量超过正常保有量 5% 时启动预警,通过收储、贴息等手段引导产能有序调减,避免产能过度扩张,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加大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的监测和扑杀力度,推动无疫小区建设,降低区域性疫情风险,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市场信息发布,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补栏、出栏节奏,避免因过度压栏或抛售加剧市场波动,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生猪产业链各环节需以降本增效、风险可控为核心,通过技术升级、模式创新和政策协同,共同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稳定、优质的猪肉产品,为养殖户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结与展望

2025年1-5月,生猪市场呈现出极为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态势,具体表现为仔猪价格高位震荡、生猪价格持续探底、猪肉价格深度调整的分化格局。此复杂局面的关键矛盾,在于产能释放与消费疲软之间的严重错配。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动态变化对生猪供应量有着决定性影响,而消费市场的低迷使得需求端难以有效支撑价格上行,二者之间的矛盾致使生猪市场陷入困境。

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向合理区间回归,下半年市场有望步入 “供需再平衡” 阶段。但需注意的是,价格中枢相较 2024 年或将下移 10%-20%,养殖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这无疑对养殖户构成巨大挑战。在当前行业深度调整期,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应以 “降本增效、风险可控” 为核心原则,通过技术升级、模式创新以及政策协同等方式,共同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如此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 6-12 个月,随着产能出清与消费复苏的协同作用,市场有望逐步迈入新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然而,这一过程仍需承受产能去化的阵痛以及成本压力的考验,养殖户需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各类挑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期望生猪市场能够逐步摆脱困境,实现供需平衡与价格稳定,为养殖户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稳定且优质的猪肉产品。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6 16:50 , Processed in 0.093396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